时间:2022-12-17 18:45:11来源:法律常识
今年6月,总部位于闵行区的上海连锁面包品牌“宜芝多”一夜关停,不少被拖欠工资和欠缴社保的员工拨打了12348热线,最终获得法律帮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法律服务虽然不像买菜看病那样稀松平常,但在现代生活中也或多或少会产生需求。有了法律问题怎么办?到哪里才能找到专业靠谱的律师?咨询一下相关情况是不是就要支付高昂的律师费?
10月9日,上海市司法局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列新闻通气会第四场,聚焦公共法律服务如何提质增效、更好为民服务进行介绍。
今年6月,市司法局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8个重点项目。其中,“12348公共法律服务信息进万家”和“居村法律顾问‘门诊预约’”两个项目,精准指向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公共法律服务在群众中知晓率不高和基层法律顾问对接群众需求有误差等问题。
“上海的公共法律服务运转多年,已经到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的时机,”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处负责人介绍,“我们一直在推动相关转型,正好也借助此次实践活动的契机,促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12348公共法律服务信息进万家
目前,上海已经建成“三横四纵”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横即热线、网络和窗口服务,四纵即市、区、街镇和居村,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各类公共法律服务,尤其是免费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深受百姓欢迎。但在前期调研中,公共法律服务处发现仍然有不少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不了解相关服务信息,在遇到法律需求的时候求助无门。
为扩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的社区推广,提高相关服务信息的知晓率,今年6月市司法局在全市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法律服务零距离”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在全市6000余个居村张贴海报、摆放台卡,加强宣传引导;并制作了近100万张便民服务卡,列明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服务窗口的地址、电话和服务时间等信息,通过居村向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上门派发,针对性宣传。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12348上海法网服务近54万人次。其中,提供热线咨询41万次,网络咨询7.5万余次,实体窗口接待咨询办事群众5.3万人次。
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地处上海市中心,辖区内楼宇有30余幢,白领人数接近3万余人,其中小微企业众多,企业内部大都没有聘请专职法务人员,具有较大法律服务缺口。石二司法所和街道党建办结对共建,率先在仲益大厦成立街道“石二分之一新空间”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针对楼宇企业和白领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法律服务,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关键一公里”。
通过线上线下不断宣传,仲益大厦楼宇法律服务工作室广泛吸引了周边楼宇企业和白领前来咨询,有企业咨询“共享用工”的法律限制问题、股权转让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新设公司股份比例问题、公司投融资问题等;也有白领来咨询借贷问题、侵权赔偿、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等……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有法律问题到37楼新空间找律师”,也都觉得这“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室是一个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好项目。
居村法律顾问“门诊”一号可约
今年年初,“12348上海法网”全新改版,新设“我要查”“我要问”“我要约”和“我要办”四大版块,聚焦群众需求,分别提供法律服务查询、法律问题咨询、法律服务预约、服务事项办理等具体服务。
其中的“我要约”版块,就是针对前期调研中人民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希望“能就近找到律师,能坐下来面对面咨询,能提前预约或是利用午休时间咨询”等需求,新开发的功能模块。
在“我要约”版块中,市司法局向社会集中公布了全市16个区223个街镇的245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以及约6000个居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的地址、电话和工作时间。为确保“家门口法律服务”的“一号预约”,市司法局会同各区共同建立工作机制,确保专人专号对接响应,引导群众通过电话预约法律顾问“门诊”。
今年4月上线以来,全市街镇居村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共接到电话“门诊预约”8425件,让居民真正体会到了“扫个码便可以一览法律服务菜单,打个电话便有家门口好律师答疑解惑”的便利;近3000名居村法律顾问热心服务,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当好群众“家门口”的法律守护者,为群众切实解决了“急难愁盼”的法律需求。
家住闵行区的徐女士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今年5月在工作中不慎左手骨折,不仅失去工作还迟迟得不到赔偿。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她收到了社区居委发放的“法律服务零距离”宣传单,徐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法律服务“门诊”预约电话。在咨询过程中,律师发现徐女士符合法律援助标准,当即帮她联系了区法援中心。最终,在法援律师的帮助下,徐女士成功获得了工伤赔偿。她感慨道:“真没想到,我就扫了一个二维码,打了一个电话,没花一分钱律师就全程帮我解决了,真的是省心,省钱,贴心,暖心。”
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一直“在路上”
今年6月,市司法局在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8个重点项目的同时,还同步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验官”活动,邀请全体市民为本市各项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打分,收集合理化意见建议。一个月期间,共有2.1万余人次参与打分,收集意见建议1.1万余条,其中有不少是针对12348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软硬件建设问题。
市司法局对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逐一分析,研究针对性改进举措。比如针对12348热线难拨通的问题,经分析发现一方面还是因为“家门口的公共法律服务”信息推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12348热线有忙闲时段之分,导致高峰期间接待能力承压不足。
对此,一要继续加大宣传,引导群众就近寻求法律服务;二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探索热线分流引导机制,通过AI语音引导群众提供地址、联系方式,由系统匹配就近的居村法律服务工作室并将相关信息以短信形式发送给咨询群众,方便群众直接预约线下“门诊”咨询。
再比如,也有不少群众尤其是郊区、农村地区群众对法律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期待。可以看出,随着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在需求层级上也逐步从市区层面向郊区涉农涉村领域层面不断延伸下沉,服务内容拓展、专业领域细分对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和架构模式调整带来新的要求。
对此,市司法局一方面要持续抓好律师志愿者遴选和培训,另一方面也将抓紧研究针对性的机制建设,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近期,市司法局正在抓紧制定《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办法》,力求通过政府立法对基础平台建设和强化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多元化专业化法律服务、推动高水平国家化法律服务及保障监督作出规定。目前,该立法草案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市司法局表示,希望广大市民群众能够多提宝贵意见建议,促进上海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