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0 22:51:46来源:法律常识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王洪智
宁波的李先生通过青岛一家公司“修复征信”,但是过了约定期限后,不仅征信不良记录没有消失,之前交的钱也难要回。近日,记者与李先生一起前往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因公司“面临破产正在清算”,所以退钱一事一拖再拖,但是肯定会退。经过协调,截至2月24日,公司退还李先生27000元。记者调查得知,不少所谓的征信修复实为“代理申诉”,不能“百分百修复”,也有不少是虚假广告和诈骗套路。律师提醒,不要轻信“信用修复”,应通过正规渠道反映征信诉求。
“说是3个月内帮着修复好征信,但是不仅没有修复好,现在钱也不退,一拖再拖。”近日,宁波的李先生拨打半岛热线96663,讲述了自己遇到的糟心事。据其介绍,去年9月中旬,他接到一个陌生来电,电话的另一边是一名年轻女士,对方自称是青岛一信用服务有限公司的客服,可以帮着“修复征信”。巧的是,李先生正在帮着一个同学处理信用卡逾期导致的征信问题。“这家公司我本来不相信,我是宁波人,对方公司在青岛,相隔这么远,但是他们给我出具了营业执照,我也上网查了,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包含企业或者个人信用信息修复咨询工作。”
经过沟通,根据信用卡所属银行的不同,双方确定处理一条逾期记录的价格为750元至778元不等。李先生分两次一共支付了3万元。“把钱转到他们指定的账户里,一个是他们公司的账户,一个是公司财务人员的账户。我们签署了一个合同,合同是邮寄过来的,我签好给他们发过去,他们盖完章再给我发过来。对方承诺7到90天内帮着处理好征信,不然退款。”李先生说。
然而,一直到去年12月底,李先生同学的征信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于是去年12月底他联系公司要求退款。“他们说15个工作日内退到,但是一直到今年1月20日的时候,钱还没有退回来,他们说再等一等,到2月17日我又联系,他们给退了5000元,告诉我剩下的会慢慢退,但是没有给出时限。”
李先生和对方签订的合同。
记者注意到,双方签订的合同名为“征信维权服务合同”,合同约定“乙方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对本合同约定的甲方征信不良记录提供维护管理、修复完善等咨询服务及解决指导方案”,“合同履行期为90个工作日(特殊情况另行约定),自乙方收到甲方委托手续和费用后超过90个工作日征信维权不成功的,乙方应在到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甲方所交费用退回甲方”。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到,该公司经营范围包含“企业或个人信用信息修复咨询服务”,并显示“该企业正在进行简易注销公告”。
“当时他们也说了,部分能修复,有些不能修复,既然修复不了,我已经把钱退给同学了,合同是我和他们签的,钱应该尽快退给我。他们拖着不给钱,就是因为觉着我是外地的。我们家里就靠我一个人赚钱,老婆失业在家,孩子才3个月。这笔钱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和老婆把孩子送到乡下给爸妈带,打算请假去青岛上门要钱。”李先生告诉记者,该公司营业执照上写的地址位于青岛高新区,但是合同上的地址显示是李沧区。经过辗转联系打听,最终确认了该公司在城阳区实际的办公地点。
“找法院处理时效慢,还需要花钱,成本太高了。我今天4点多,做早班飞机到青岛,到公司看看什么情况。”2月23日,李先生告诉记者。当天下午,他赶到了公司位于城阳区泰鸿路的办公地点,见到公司相关负责人后,对方表示说公司会退钱,但是公司现在没有能力给,“但是据我侧面了解,他们公司有好几个员工在办公,每个月工资正常发,而且老板带着员工到河南去培训,他们不可能没有钱。要不到钱不会走,回去也没有路费。如果我们不是被逼到绝境,也不会为了两万多元,天南海北地飞过来要钱。”
李先生提供的转款记录。
2月23日,记者也赶到公司办公地点,见到了李先生和他的妻子。记者注意到,此时办公室内仍有几名工作人员在办公。之后,在李先生的带领下,记者也见到了自称相关负责人的刘女士。“他这些都不能修复,按照合同我们要给他退钱的,实际情况是公司现在倒闭了,正在清算。我们也多次跟他讲过了,态度很明确,钱会一分不少地退给他,我们不是说逃避,不给钱。”据了解,当天,公司找人前来评估一台电脑,打算将电脑卖掉,“3月5日之前退完,但是不太保证”。
“在接业务之前,不确定能不能修复。只能从征信上看大概有个几成的把握,就接下来,但不能百分百成功。哪些能修复要看客户的情况,我们这个也是借助律师,我们有常年合作的律师。实际上我们是做了一个申诉,每一个人有申诉的权利,只是说有些客户不专业,我们更专业一点,申诉不是说都能成功。多数是成功不了,人民银行的系统不可能说每次都出错。这里面有些是银行的错误导致的,是可以处理的。”刘女士说,因为公司特殊情况,确实很难立即给李先生退钱。
记者从李先生处获悉,2月24日对方退还给他22000元,剩下的3000元将于3月5日退还,当天他和妻子也已经返回宁波。
李先生通过微信联系要钱,但是对方一拖再拖。
据了解,2019年前后,“征信修复”一词非常火爆,甚至有不少中介大肆宣传招揽业务,但是其中乱象丛生,这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经过网络检索,记者仍能找到提供“征信修复”“信用修复”服务的信息。有的明确指出,其提供的信用修复服务是指“充分利用自身专业技能,严格依照征信法规范要求,针对失信主体征信报告中的不真实、不准确、或超过留档期限的非恶意的、违约类的失信行为,开展异议处理流程,代表失信主体与征信机构进行沟通,争取合法合情的权益。”还有的服务机构列出了信用修复的成功案例。
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上查询,在异议申请流程中,个人认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可以亲自或委托代理人向征信中心、征信分中心提出异议申请。这种所谓的“修复”实际是申诉,实质是“纠错”,而不是发生“失信行为”之后的信用重塑,准确无误的不良征信记录是不会删除或更改的。
记者以“征信”“信用修复”等为关键词,也能搜出很多QQ群。群中一名自称能办理该业务的网友,称需要先看客户的征信报告,客户提供相关个人资料,但是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修复,如果修复不了,“全额退款,分文不取”。修复价格各有不同,其中处理一条信用卡逾期是1500元,“20条以上打包”。
视觉中国供图
山东川佳律师事务所张宝清律师介绍,随着征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信贷平台接入征信系统,与征信有关的虚假宣传和诈骗套路也变得层出不穷。记者查询发现,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不少相关诈骗案例。
2020年5月,张某承诺可以为他人修复征信。在朋友的介绍下,一名受害人根据张某的要求,转给张某1万余元的修复征信首付款。后张某未成功修复受害人的征信,提出退款,但受害人要求让张某继续修复征信。张某称征信再次修复需付款5000元,被害人再次给张某转钱。2020年8月,张某称已成功修复征信,要求受害人再转入约20000元修复征信费用,受害人转给张某部分款项后,提出剩余款在打出征信报告确认征信修复成功后再支付,张某谎称必须全付清后系统才会更新征信报告,受害人付款后,张某将受害人拉黑。法院审理后,张某因诈骗罪获刑。2019年11月,焦某声称可以帮人修复征信记录,张某信以为真并支付6000元修复征信。但过了约定期限,张某的征信记录都没有修复。法院查明,焦某以修复征信不良记录为由骗取张某6000元,用于个人生活支出,构成诈骗罪。
除了以修复征信为由骗钱,还有不法分子还以征信修复培训为由进行诈骗。2019年11月份,宋某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男子李某发布征信修改的广告。宋某联系咨询,李某说他和朋友合伙开了个公司,技术人员能修改有问题的个人征信,信用修复问题90%都能修复成功,而且是正规、合法的途径,一家银行6条以内收费4000元。后李某问其要不要学习这个技术,费用是26800元。后宋某和朋友交钱报名参加培训,岂料培训人员讲授的内容都是如何编造理由、伪造材料欺骗银行的。宋某拿了一份需要修改的银行的征信记录让培训人员修改,培训人员根本修改不了。意识到被骗后,宋某要求李某退钱未果,于是报警。
张宝清律师提醒,“征信修复”骗局主要有三种套路:一是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这类骗局利用公众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误解,收钱后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联;二是征信培训、加盟诈骗,这类骗局广泛发展下线,骗取加盟代理费;三是骗取个人敏感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泄露、买卖个人信息从中渔利,甚至利用这些信息冒名网贷,骗取高额贷款利息,危害信息主体人身及财产安全。
视觉中国供图
对于花钱就能消除征信系统的不良记录的做法,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征信修复的可能是不存在的。《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信息主体应提高信用意识,一旦发现逾期行为应及时还款补救,继续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中国人民银行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投诉咨询热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金融机构均不得擅自对信用记录进行修改,一旦发现违规修改、删除等行为,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将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等法规依法处理。市民不要轻信所谓的“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已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人打着“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旗号,捏造虚假事实,伪造虚假材料,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以“非恶意逾期”或 “不可抗力”等理由试图达到“征信修复”目的,扰乱了正常金融秩序。
张宝清律师表示,如果对自己的征信有疑问,应通过正规渠道反映征信诉求,妥善解决征信纠纷。《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信息主体认为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投诉。受理投诉的机构应当及时进行核查和处理。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受理投诉和异议均不收取任何费用。
视觉中国供图
新闻媒体是社会发展的瞭望者,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也是党和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为响应省委、市委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的要求,也为更好践行社会责任,发挥舆论监督对群众身边难题解决的推动作用,半岛传媒重磅推出全媒体调查栏目“真·探”。
如果您身边有热点、难点、堵点、痛点,欢迎拨打半岛热线96663,或者发送邮件到bandaozt@163.com。半岛全媒体记者将深入基层一线,关注热点事件、倾听百姓呼声、探寻背后真相,架设起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桥梁,用笔和镜头践行社会责任。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