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1 20:43:39来源:法律常识
文/图 潍报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编辑 王淑媛
今年86岁的张荣福从事法律相关工作22年,如今仍在不断学习法律知识,还义务给一些市民解答法律问题。12月7日,记者采访了张荣福,听他讲述自己与法律的不解之缘。
准备出书回顾律师生涯
12月7日,记者来到潍坊潍城区清平花园小区张荣福家中,他正在书房里整理资料,桌子上一本厚厚的“律师业务档案”尤为扎眼。“这本档案中有很多我以前办过的案子,因为我想再出一本书,正在重新整理以前的一些典型案例。”张荣福对记者说,他之前出过一本《回眸走过的人生路》,记录自己以往的生活,现在正在准备的内容主要是回顾自己的“律师生涯”,整理曾经办过的案件等。
张荣福的老家在山东德州,母亲在他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1951年,他报名参军,曾参加过抗美援朝,1970年至1979年,他担任济南军区独立坦克四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1982年,张荣福转业到了地方,成为潍坊市法律顾问处主任。
张荣福说,他没正经上过学,1952年国家号召扫盲,他突击72天记住1500个生字,从那时起便下决心要学文化。上世纪70年代,他对法律渐渐产生了兴趣,成为法律顾问后,他的心情还是很忐忑的,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那时候不管工作多忙,案件再多,我都坚持参加军地举办的法律集训班,最后终于取得了法律大专文凭,并考取了律师资格。”张荣福说。
承办案件成为典型案例
从1982年一直到2004年,张荣福从事法律相关工作22年,让他最难忘的是1986年的一个法律案件。
当时张荣福受到潍坊一家毛纺织厂的委托,担任诉讼代理人,基本案情是1985年该毛纺织厂业务员向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的一家青年待业队买羊毛产生纠纷。之所以让张荣福印象深刻,是因为他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难题。
首先,为了查清原因,张荣福到了内蒙古,可因为语言不通,加上法庭聘请的翻译“倾向性”大,在翻译中往往把他们的谈话曲解了,为了把问题真相弄明白,往往要不停沟通核对才行。其次是被告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把购销关系故意改为代购关系,要弄清楚真相也存在一定难度。“再就是当时的确有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幸好我对于这个问题早有预见,在开庭之前就查了有关的文件规定,在庭审中用有效的文件,否定了法官使用过时的文件限制外地人的做法。”张荣福说,经过调查,内蒙古的这家青年待业队应承担违约责任。
张荣福表示,这个案件作为典型案例在1992年7月被选入《中国当代律师辩护词代理词精选》一书。
义务提供法律咨询
虽然已经年过八旬,如今的张荣福仍然十分关注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还在不断学习。
“现在我们国家的法律越来越完善,最近我最关注的就是民法典。”张荣福坦言,老年人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他是做律师工作的,更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此外,张荣福也是《潍坊晚报》的忠实读者,非常关注每周一的《法治周刊》栏目,因为里面有一些关于民法典的详细解读。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期有一个担保案例,民法典未施行前,该规定侧重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由保证人承担较重的责任。民法典施行后,将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推定为一般保证,更有利于防止债务风险的扩散,维护国家公民人权。他还就此仔细翻阅了民法典,研究了相关法条。
不仅如此,张荣福还义务为一些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有一些朋友或者家庭困难的人会找我咨询一些法律问题,我都会详细解答。”张荣福说,虽然他年纪大了,但是他觉得作为一名“老律师”,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初心与使命,他想尽自己所能,给大家普及法律知识,在晚年发挥自己的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