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知名律师,如何筛选出好律师事务所

时间:2023-01-02 13:38:38来源:法律常识

最近《精英律师》电视剧热播,在法律服务市场尚不发达的内地引发了一阵“律师热”。

如果从法律、行业还原度等专业视角解读,吐槽这部剧的理由确实不少,特别是剧中的律师和助理们“一言不合就背法条”,确实与律师行业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这一点可以从司法部官网发布的《2019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告》中得到印证——《2019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告》第三部分“主观题考试”第(四)项“考试时间与方式”中明确规定:“主观题考试由司法行政机关为应试人员统一配发法律法规”( 俗称“开卷考试”)。

如何筛选出好律师

《精英律师》电视剧海报

所以,只会背法条的律师,不一定是一名好律师。即便如此,我还是给这部剧打四颗半星,其中最核心的一条理由就是:《精英律师》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艺术化地帮助律师行业传播了法律服务市场中常见,却鲜为当事人(客户、亲朋好友等)所知晓、认同的行业规则,例如:


1.客观事实不等于法律事实——法庭上没有真相,只有证据‬


2.诉讼中律师不是可有可无的——律师对案件的结果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3.案件不是非输即赢的——通过专业调解可以获得双赢的结果


4.咨询律师是要付费的——而且付费可能还很高‬


5.无论输赢律师都是要收费的——风险代理除外‬


6.有利益冲突的案件律所是不能接的——否则客户可以去司法局投诉


7.律师也是分专业的——就像骨科医生不宜治疗脑科病一样……


实际上,律师可以分为诉讼和非诉律师,也可以分为刑事律师和民事或行政律师,但很难说有什么精英律师和非精英律师之分。法律服务市场这么大,无论是什么样的律师,总有一款适合当事人。


下面,我以一个“辞职法官&律所业务主管&刑辩律师”的视角,来谈谈对律师和律师行业粗浅认识。


律师应当具备哪些能力


第一,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两方面,基本的法律理论和本专业比较深入的知识储备。当你咨询律师时,无论什么类型的案件,优秀的律师都要能用基本的法律理论进行阐释。但法律的范围很广,比如有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再优秀的律师也做不到样样都懂。不过,优秀的律师,能够找出各个行业的底层逻辑,即便是从来没有处理过的领域,也能给出大致正确的解决思路。对于自己的本专业,优秀的律师应具备比较深的知识储备,需要了解很多法律概念和法律关系,以及每个法律概念对应什么样的结论。


第二,丰富的经验。美国法学家霍姆斯有一句名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所以,优秀的律师就像一个既懂得各种专业知识又做过几千台手术的医学博士,对于律师而言,经验与知识是并重的。不过,在中国,尤其是刑事辩护领域,人们更加看重经验。据我观察,在刑事辩护领域,35岁左右的律师,不论接到什么具体类型的案件,客户给他的付费通常不会超过100万。如果所有条件不变,律师变得白发苍苍时,酬劳谈到上千万都有可能。这些表象背后,蕴含的就是经验的价值。丰富的实战经验,不仅能帮助专业人士快速看出证据中的疑点,他也会知道这样的证据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做出来的。比如当年我在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工作时,发现了一个未成年人年龄造假的套路。一些人为了减轻孩子的刑责,会找当地派出所开具假的年龄证明,法院找过去的时候,可能底档也被改了或是弄丢了。有过几次这样的经验后,我总结出了一套规则,最大限度把年龄造假的漏洞堵住。


第三,用多元视角看待问题。主要分成两方面:对事实的和对人的。律师在看待事实证据时,必须要懂其中的内容,比如一个案子涉及到了内幕交易,律师就必须得懂金融证券方面的东西。很多新内容都需要现学,知识点也非常分散。律师和法官平时需要接触不同人的生活以及不同行业领域的知识。想要熟悉这些,“只能拿时间来补”,加班加点弄清楚后,才能在法庭上与专业人士平等交流。另一方面是对人的。比如从刑事案件的角度,律师需要协调好与公安、检察官、法官、嫌疑人和嫌疑人家属的关系等。人们对律师还有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律师的口才能力一定要很好。但事实并非如此。真正进入到律师行业里你就会发现,口才虽然重要,但并没有电视剧里演得那么重要,只要你能够正常地表达出来就可以,关键是你说的内容及其逻辑性。


第四,谈案能力。谈案指的是,律师在与客户正式建立委托关系之前,通过拜访、接待等形式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包括具体的案件以及涉及到的法律服务。它是律师的基本技能,包括三个要点:洞察客户的真实需求、建立信任和沟通技巧。谈案能力对律师来说非常重要,行业内甚至有人说谈案能力可能占比六成以上,专业能力占比不到四成。这种现象虽然不合理,但实际上是当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的一种结果。


我们分别来看看谈案能力的三个要点洞察需求。对于刑事辩护律师来说,嫌疑人和嫌疑人家属的需求有时并不一致,比如,一些家属找律师的目的并不是减轻嫌疑人的刑责,而是想保住财产。这中间的沟通工作,就需要律师来做好。建立信任。我认为,信任关系是律师行业里的核心。特别是在刑事案件中,律师就像一个单向通道,只有他能见到嫌疑人,也只有他能够跟嫌疑人的家属沟通。这种传话机制,需要其中有一些信任关系才可以维持。至于具体方法,仁者见仁,但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真诚——“没有道路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沟通技巧。这里还是以医生为例。医生在给病人介绍手术方案时,一定会把专业的术语掰开揉碎了、翻译清楚,让病人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医生不能只说:“这个事的手术概率死亡率是1%,做不做?”这样病人无法决策。好的医生一定会说清楚,这1%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是1%,用这个方案的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等等。


第五,对社会规则和人际关系的洞察。这并不是说,律师一定要特别懂人情世故。这点指的是律师不仅懂得市场经济的规则、契约的规则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规定,以及这些规定背后的政策和历史背景有哪些,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律师如何办好一件案子


一件你很在乎的事情,如果看上去大局已定,还有没有方法可以影响结果呢?


其实,每一个诉讼案件几乎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当律师接到一个案子时,一般而言,整个证据和大概的局面是明确的,关键是要找到能够影响结果的那个局部因素。怎么才能找到那个局部因素呢?


第一,“每下愈况”,搭建知识树。这里的“每下愈况”是指,越向下、越深入推求,就越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当年做法官时,我会把每个案件的每一本卷宗都看完。看完之后,搭建出一个大概的法律框架,这个框架就像一个知识树,有树根、核心的树干、树枝和树叶。框架的每一部分都会有来自不同卷宗的证据来对应它、补充它。这听上去容易,但阅卷是一项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因为当你辛辛苦苦看完了成百上千本卷宗后,可能大多数内容,对于定罪量刑等案件的核实事实来说,并没有实质的影响,但这个活又必须得做,如果你不做的话,那么你就把握不了这个事物的全局。


第二,“以正合,以奇胜”,通过细节找到高格局。吴军和华杉都曾提到对“以正合,以奇胜”这句话的理解,即:成功的第一要素是要走正道,不要老想着出奇制胜。这里的走正道,其实就是用笨方法,把所有卷宗都放在你面前。这个方法适用于法官,也适用于律师。以之前办理过的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为例。案件中,嫌疑人在国外通过给人们打电话诈骗了上千万元。每一笔汇出去的钱都有手续费,这些手续费对于案件事实的影响并不大,不影响定罪量刑,几千笔手续费加起来也不过10来万元。于是,检察院指控的就是一千余万元,没人清楚是余10万,还是余100万。但作为法官,就不能放过这个小细节,因为这个细节不但会影响判决的退赔数额,更可能影响掌控庭审的信心。所以,当时我花了一个月时间,和助理一起加班算清楚了每一笔手续费。在庭前会议期间,有律师提出,公诉机关的指控有错误,手续费里多算了。检察官当时没有把这个问题作为审查的重点,于是被律师抓住这一点不放,如果不及处理,就会影响后续庭审的正常进行。作为主审法官,我要来了律师的核算单,与自己的单子做了对比,点明了律师的核算错误,并建议他不要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有效保证了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


再如,在一起组织、领导传销案件中,公诉机关指控我的当事人用自己的身份证和手机号在某平台上注册了用于登记传销会员和资金分配的管理系统,并以此作为证据指控我当事人构成犯罪。我的当事人虽然辩称自己对此并不知情,是其亲属借用其身份证和手机信息所为,但因没有相关证据,其辩解很难得到认可,案件一度陷入僵局。后来,我在一本看似没有什么价值的网站后台运行日志卷宗中发现,在当事人被刑事羁押以后,该网站后台仍然有管理员的登陆日志,而且登陆IP地址显示为境外。据此,我在法庭上提出,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我的当事人实际操作、控制、登录上述用于犯罪的网站系统,不能仅仅据此认定我的当事人构成犯罪,从而迅速扭转了案件的不利局势。以前的领导经常对我说:有为才有位,格局是干出来的。只有遍历了所有的细节,把别人都不愿意干的活干完了以后,才能真的格局比别人高。假如一个律师,阅卷宗比法官还要清楚详细,掌握的资料比法官还多,那么当律师说出一个法官没想到的观点时,法官是不会打断的。在这种情况下,律师才有可能去引导庭审,有可能对它产生某种影响。不然的话,无法与法官在同一个格局平等交流,陈述的观点得不到法官的认可,在法庭上发言就可能会被打断。当然,也不能钻牛角尖,陷入细枝末节不能自拔,真正要做到的是“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第三,把握好每个节点。辩护时,怎样把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呢?可以按照漏斗原则进行筛选。比如,在刑事辩护中,当事人被指控有罪的案件要先看有没有无罪的可能;无罪没可能的话,看能不能把重罪改为轻罪;如果轻罪也没可能了,再看看有没有其他情节能够缩减量刑。如果都没有的话,看看能不能给当事人家属保留一部分财产。我曾接过一个诈骗房产的案子,被害人当时可以去报刑事案件,但我综合判断后建议先以民事案由立案,因为这个案子的证据不是特别好,民事起诉都不一定能胜诉,假如直接报了刑事案件,可能都无法立案,即便到了法院,法院也会认为公安机关没有受理,案件证据不好,极大概率会判决败诉。但如果先以民事案由立案,即便真的败诉了,之后还有一次机会再去公安机关立刑事案件。这就像田忌赛马,需要把握案件的次序跟节点,需要律师了解类似案件的诉讼流程,对每一个核心进展保持实时关注,就好比医生做手术一样,知道什么时候该下刀,什么时候不该下刀。


普通人如何找到靠谱的律师


可以说,在《精英律师》之前,普通大众对律师的评价普遍不是很高。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律师的印象,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影视作品,人们会看到律师为作恶的财团或富人辩护,另外一个渠道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比如在看守所门口举牌、代写诉讼材料的律师。另一方面,律师行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的确参差不齐,而且司法环境也不是很好,比如,有些律师会和家属打保票,声称把钱交足了就能把有罪变成无罪,这些因素导致人们对律师的评价不高。《精英律师》中也有一些其他不良律师的形象,比如“刘英美”。但实际上,律师行业的二八定律是非常明显的,老百姓日常很少能接触到那些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大律师。没有诉讼经验的普通人,该如何筛选出靠谱的律师呢?


首先,筛底线。对你承诺结果或是带有恐吓意味的律师,都是不负责任的。就像感冒了去看医生,医生并不敢随便承诺你不会有并发症。如果一个律师一开口就做出一些承诺,比如夸下海口,上来就说自己有关系等,这种律师就不是靠专业,而是靠其他东西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一位称职的律师,给出的应是客观的分析,他们会根据事实和证据,依照法律规定,分析出几个可能的结果。此外,如果一个律师评价案情时,带有夸大或者恐吓色彩,这类律师也是我们首先要筛掉的。


第二,筛专业度。判断律师专业度的一个方式是,谈案子时,和对方聊一聊你的处境,聊天时要让他给出一些具体、细致的建议。比如,你可以问问他,这个案子的结果大概率会是什么样,如果对方聊得比较宽泛,说得很抽象,这种大谈特谈抽象概念和空洞理论的律师往往就不是很靠谱。另外,也可以借助工具。当前司法公开的力度越来越大,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的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你可以搜到一个诉讼律师近五年来参与过的绝大多数的案件,可以看一下他所代理的案件类型、发表的辩护意见,以及发表意见的专业性。通过数据和案例判断你的律师靠不靠谱。


第三,慎重签约。如果你见到了一位感觉还不错的律师,也要慎重,不一定要马上签约。有些客户甚至还会拿着一位咨询律师给出的判断,去问下一位律师。这种做法虽然不受欢迎,但专业性强的律所和律师一般都能hold的住,会给出客户更满意的解答。


最后,又回到那个多年来争论不休、不称之为问题,但也极易引起误会的话题:律师到底是为金钱服务,还是为正义服务?对此,我结合哈佛大学教授、美国著名律师艾伦·德肖维茨的回答,说明自己的观点:


“‘不合理价格能够产生合理怀疑’,言过其实。在一目了然的案件中,多少钱都买不到合理怀疑,但在控辩双方势均力敌的案件中,金钱可以买到的调查资源和其他资源,可能会产生有罪和无罪的不同结果。……金钱不总是有效,‘证据’比‘律师的金舌头’更重要。”——但无论如何,你都需要律师帮你找到并梳理这些证据,并用它们来构建法律上的真相和正义。


本文部分内容根据作者接受《李翔知识内参》采访与编辑撰稿的内容整理(有删改),特此致谢。

如何筛选出好律师


刘立杰,现为京都律师事务所业务管理部主管兼律师,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曾系北京市法院首批员额法官,具有北京市基层、中级、高级及最高人民法院四级法院工作经历,出版著作多部,在《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司法》《刑事审判参考》《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人民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及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发表专业文章、法律评论30余万字,参与办理各类案件逾千件。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土地 房屋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债权人 公司 打官司 合同 刑事案件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甲方 找律师可靠吗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补助费 工资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拆迁人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期限 兵法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标准 北京房产纠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