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2 21:03:57来源:法律常识
动力电池领域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竞业协议”风波已走向平息。
2022年7月19日,在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主持下,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与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蜂巢能源”)就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2021)闽09民初74号】达成和解,宁德时代收到蜂巢能源的和解款人民币伍佰万元整。
据了解,双方于2022年7月18日收到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调解书》。通过双方充分、友好协商,这场诉讼案最终达成和解。
看似干戈,终化玉帛。双方还表示,未来将共同致力于推动中国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
“并不存在‘构成不正当竞争’,”蜂巢能源方面表示,“‘构成不正当竞争’是以法律判定为事实依据的,目前并不存在这个事实认定。蜂巢能源现有的专利、技术、生产均不受任何影响。”
诉讼虽已息,不少舆论观点依然有一些疑虑——已被摆上台面的“竞业协议”诉讼是怎样握手言和的?后起新秀与行业龙头该如何告别彼此之间的行业内卷?不少业内人士开始思索。
已达成和解
此番“竞业协议”风波,乍起于今年二月。
据公开报道显示,今年2月份宁德时代将蜂巢能源告上了法庭,案由为“不正当竞争”。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判决书显示,2018-2019年期间,宁德时代9名前员工先后加入了保定亿新和无锡天宏。
宁德时代方面认为,这9名前员工违反了与其签订的《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因此在2019-2020年间向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
据了解,此9名前员工中,5名加入保定亿新的前员工在2019年10月被宁德时代起诉,原因是此5人先后在2018年4-12月从宁德时代离职并加入了保定亿新,而保定亿新被法院判定是宁德时代竞争对手蜂巢能源的关联公司。这5位前员工在职职位包含主任工程师、工程师、市场专员等,在职月工资约为8000-20000元,离职后收到的每月竞业赔偿金为2603.4-6843元不等,限制年限从1-2年不等。此5人均被判赔宁德时代100万元。
4名加入无锡天宏的前员工则是在2020年9月被宁德时代起诉,其中包括两名助理工程师。与保定亿新一样,无锡天宏也被认为是蜂巢能源的关联公司,此4名前员工也均被判赔宁德时代100万元。
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仍维持了9名前员工均需支付宁德时代竞业赔偿金100万元的原判。
这也让业界质疑之声四起——此类诉讼是否涉嫌“竞业协议滥诉”?动力电池企业设置竞业限制究竟是不是普遍现象?企业保护公司机密与行业人才流动之间的矛盾又该怎么破解?
因为,上述9名前员工被诉案例中,虽然当时蜂巢能源并不在宁德时代的《竞业限制企业名单》,但法院在判断“是否存在竞争关系”时称:约定的企业名单仅具有辅助性的参考意义,最后是否构成限制范围还应结合工商登记的营业范围和实际经营情况予以综合考量。
引发争议的还有一点,据了解,宁德时代竞业协议中指出的业务领域还包括“员工在签订协议后截至竞业限制期满中间宁德时代及其关联方所实际从事和新增的业务”。
对此,有疑问观点提出:这是否意味着员工在离职后还要时刻关注原单位的新动向?如果新公司业务和原单位新增业务存在相似,那么员工是否必须从新公司离职否则将面临被原单位起诉风险?
现双赢态势
除去前述对此番诉讼本身的争议,还有一些诸如“五百万的‘赔偿款’”、“既然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蜂巢能源为什么要‘赔钱’”等敏感问题。
蜂巢能源的做法相当坦然,究其根本,答案是“以和为贵”。其对外声明显示,“我们双方认识到,和解本身是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最佳途径。在不伤双方和气并保障双方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平等协商把问题解决。‘化刀剑为犁锄、化干戈为玉帛’是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与宗旨。”
据悉,和解款也是双方和解过程中讨论决定的。至此,双赢态势已现。
另外,对于不少舆论关心的“为何有和解款”等问题,据查前述蜂巢能源对外声明显示“将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也尊重每一个员工的职业选择,公司也努力为员工的发展权益提供保障”。
坦诚态度是双方“以和为贵”达成和解的基础,也是保障生产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据悉,蜂巢能源目前各项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未来,公司将持续聚焦‘让绿色能源触手可及’的企业使命,实现‘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互联科技公司’的美好愿景。”
据观察,业界大多数观点认为,这是“双方在不伤和气并保障双方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平等协商把问题解决,和解条款也是双方和解过程中讨论决定的,此谓“双赢”。
要走出内卷
既是“以和为贵”,则需有人带头走出动力电池行业内卷,年轻的蜂巢能源遂开“破局”之始。
走出行业内卷,首先是谨慎地使用法律武器。
对此需要指出的是,竞业协议在汽车行业并不罕见。据公开报道,2021年8月,长城汽车《竞业限制实体名单》及协议曾公开流传于网络,这份名单上罗列的企业数量达到了130个,囊括了几乎所有与长城汽车存在竞争关系的本土与外资整车企业以及产业链公司。
但是,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长城汽车因竞业协议起诉员工的案例并未能查询到。
而且,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询还可见,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空调国际(上海)有限公司等案例中,员工因违反竞业协议的实际违约金最高为12万元,最低4万元。
另据不完全统计,在业内十数家整车、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因竞业禁止而将前员工告上法庭的案例并不多,即使有,法院在最后违约金判罚上也进行了酌情处理。例如,吉利汽车状告前员工宋某的竞业违约金超143万元,此金额为法院酌情调整后处理决定,相当于宋某离开吉利汽车前一年的工资收入水平。
竞业协议本身也并非被认为是“不合理”。
“据我了解,只要不是损害到企业核心机密,以前汽车行业的竞业协议基本是‘废纸’一张,”一位汽车分析师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在企业对这方面管控的趋严,但竞业协议在发展过程中也难免有些变了味,这极大地限制了普通员工的职业发展。
事实上,汽车业内因竞业限制从此改变了工作轨迹者大有人在。
曾任职宝马集团设计总监的克里斯·班戈(Chris Bangle)便是一个例子,据了解,他于2009年从宝马离职,此后多年在汽车设计圈近乎销声匿迹,直至2018年才“重出江湖”与中国恒天旗下的REDS智能移动空间公司合作,操刀其首款车型Redspace。在2018年10月Redspace首秀发布会上,班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原因是当年离职时与宝马有过竞业协议约定,“两年之内不能做任何与汽车相关的设计”。
一个个鲜活案例,已给快速发展的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以足够启示。作为行业后起之秀,蜂巢能源所提供的一个可供参考做法是:视每一位在岗位上奋斗的员工为公司前进的动力和宝贵财富。
“保护员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蜂巢能源方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始终努力为员工的发展权益提供切实保障,这是对员工们的尊重。”
盼行业向好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至未至之时,新能源发展带来的变革机会已出现,年轻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们正应从多方吸取行业做大做强经验。
以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为鉴,当年微软诉李开复和谷歌一案便是以和解结束。
据公开报道,2005年7月李开复由微软加入谷歌,出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随即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为由将李开复和谷歌告上美国华盛顿州地方法院,理由是李开复在加入微软时签订了“反竞争协议”并承诺一年之内不到别的公司从事同样的工作。历时5月后,此案以双方和解结束,李开复顺利入职谷歌。
互联网巨头谷歌的所在地硅谷同样也有其他竞业限制的良性案例可供参考。
在《硅谷之谜》一书中,“在硅谷,公司互相挖人,员工跳槽,自立门户的现象,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甚至当地政府都鼓励人们跳槽。硅谷地区的科技公司也签署竞业禁止协议,实际上很难执行。因为加州还有一项规定,那就是如果一个人只会一种谋生的手艺,那就必须允许让他使用这种手艺。因此,在硅谷,跳槽是很容易的事情。2011年,加州政府起诉苹果、谷歌、英特尔和Adobe四家公司,理由是这四家公司不互相挖人,影响了员工的收入。”
“加州政府诉讼的根本原因是希望这些公司能释放人才,让人才自由流动。这个官司打了三年,加州法庭最终判这四家公司败诉,并且要求赔款3.24亿美元,这四家公司不服,提出了上诉,结果上诉之后更惨,赔款涨到了4.15亿美元。加州政府的这种做法,让硅谷的公司更是不敢限制人才的流动了。”
有观点认为,正因为有了硅谷叛逆的文化基因以及当地政府的制度支持,硅谷地区的人才流动非常顺畅,大大地提高了创新效率。
若将目光回到国内,同样有着诸多鼓励中国高科技制造领域“应以和为贵”的声音。
“我们呼吁对竞业的限制要考虑到员工的个人发展生存问题,”一位在动力电池企业担任部门主管的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能有过于不合理的严苛的竞业限制。”
这位业内人士还透露,2021年底国家部委召开动力电池主要企业教育座谈会时,重点提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企业当下取得的业绩来之不易,希望大家倍加珍惜,“中国企业应该相互抱团,避免内卷,让整个产业链共同健康发展”。他还表示,去年发生的几起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诉讼已经受到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新华社曾发布《全国人大代表潘雪平谈锂电池行业:避免滥用专利而恶意竞争》一文,引发热烈讨论。
潘雪平认为,“恶意竞争如不立即纠正,会严重干扰正常的锂电池市场竞争秩序,导致国内锂电池企业丧失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严重损害中国锂电池企业、配套车企、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样是在今年全国两会,格力电器掌门人董明珠就“加大企业自主培养人才保护力度”提出了如下建议:其一,在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离职前,允许企业与他们协商同意后方可解除劳动合同;其二,对竞业限制的赔偿责任,应当由劳动者、新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向原单位共同支付损失赔偿金。
所有种种建议,均立足于对中国民族高科技行业发展的良好愿景与向上突破。
对此,蜂巢能源抱有同样观点,“我们相信以和解方式解决企业间纠纷的方式,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理念,这将有利于企业专注开展技术产品开发和市场经营管理。锂电行业人才的有序流动,将有利于行业的融合与创新,只有协同合作才能避免行业内卷,更好地推动中国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助力中国锂电产业继续领先世界。”
责任编辑:刘佩其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