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18:43:29来源:法律常识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奋斗了12年,在高中冲刺了三年的学生度过暑假之后,就要带着行李独立到大学去生活和学习了。一个现实问题却摆在许多学生的家长面前,每月应该给孩子多少钱呢?很多学生也会问家长:“爸爸、妈妈,你每个月会给我多少钱呢?
对于家庭生活比较宽裕的人来讲,孩子上大学的资金早就准备好了,能够保证孩子每个月的需求。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父母在这一段时间里,最愁的就是如何给孩子凑齐学费和第一学期的生活费问题。当这种家庭的孩子提出“每个月能给我多少钱”的时候,父母是很难回答的。
笔者经常会看到一些大学生的咨询:“我上大学每月向父母要5000元,多吗?”“我读大学三年,每月向父母要3000元,多吗?”
有一个大二女生,父母每月给她2800元不够花,家长直呼承受不起。家长感到疑惑,每月给孩子的钱,她到底花在哪里呢?
有一天,学生给父母发了一张宿舍的照片,家长终于知道了孩子为什么钱不够花。这个女孩在宿舍里的床上装修了一个精致的化妆品橱柜,里面的各种化妆品就像一个小商店,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孩子上了大学以后,没有了高中学习的那种紧张,他们的青春获得了极大的释放。很多孩子开始注重个人的追求,不管男孩女孩都注重外在形象和自己的颜值。男学生注重交际和玩乐,女孩子注重打扮自己。
笔者认识许多大学生,有的大学生确实比较节俭,有计划地按照家庭每月给的钱数计划消费。但有些大学生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到了大学,就应该生活的质量高一些。有的男生上学后,几乎把精力都用在如何恋爱方面,每天一有时间就带着心爱的女生游玩,或逛街买东西,或吃饭喝咖啡看电影。
有一个大二女生,看到宿舍里同学把自己的床装修得很好看,她也买来了拼装家具,在自己的床上装饰了一个化妆品柜,里面装满了各种化妆品。她的床边还安装了一个鞋架,把许多双鞋子放在上面。
看到这些情况,笔者暗自评判:搞恋爱的男生,每月如果没有5000元钱,他无法维持自己的爱情。那些对化妆品和衣服、鞋子非常重视的女生,每月消费至少得3000元。可以想像,那位每月给女儿2800元不够花的家长,如果知道自己的女儿把父母给的钱全都用在高消费的时候,他们的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呢?
在正常情况下,青春期大学生女孩每月的消费水平应该在2000元左右。男生的正常消费水平,每月1500元应该够用。但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多数人高于这个数字,而且许多男生的消费水平则高于女生,其实大都是非生活消费。
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整体消费观念已经发生变化,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化更多。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主要是群体示范效应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消费项目并不是必要消费,但在同年龄群体中,在一些高消费同学的影响下,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向一些高消费同学的标准看齐。这种群体效应的影响,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致使很多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超过了父母的供应能力。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呈现着多元化特点,他们的消费已经不满足于生活必须。在生活必须消费的基础上,很多大学生对娱乐消费、颜值消费方面呈现着一种不断提高的变化,很多大学生的娱乐消费和形象颜值消费,占个人消费的主要方面。许多大学生在社交、电竞、健身、养生、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比例也很大,很多大学生喜欢追求性价比高的产品,甚至花钱比较随意。
由于多数大学生的消费资金来源靠父母提供,很多人在个人消费方面,已经没有了传统的节俭观念。他们来钱容易,花钱随意,没钱就借,甚至连高利贷也敢于去借,并导致校园贷泛滥。很多大学生在提高消费水平的同时,也陷入了人生的诚信危机。尽管有一部分大学可以通过课后兼职等渠道增加一些收入,但这类学生比例较少,多数人主要是靠父母供给,因此,大学生的高消费给很多家庭带来的重大压力。
许多大学生在购物、娱乐等消费时,普遍关注性价比高的产品,他们缺少消费资金预算约束心理,往往进行一些非理性消费。很多商家在产品营销时推出的一些诸如拼单、二手置换等消费方式时,往往会使激发一些大学生消费的积极性。
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贷款模式也都极力向大学生推销,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超前消费观念。当父母给的钱不能满足需要时候,很多大学生为了自身的消费欲望,便去冒险贷款超前消费。通过贷款超前消费现象在现代大学生中很普遍,许多大学生会通过贷款或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超过自己资金承受能力的产品。许多女大学生在选择贷款消费时,其消费的项目并不是必须的,有很多人是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过度消费。正因为如此,一旦父母供给的钱连还债都无法满足的情况发生时,就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从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某高校的一位女大学生,父母每月给她2000元钱。大学三年的时候,她放假结束后不想去上学。父母发现女儿二年级时为了购买一款名包开始在校园贷贷款,此后不断贷款而无力偿还。由于她贷款时,拍了裸体照片信誉质押,因为还钱不及,在遭受校园贷威胁之后,便不敢去上学了。父母经过劝说,把孩子送到了学校。谁知,父母还没有走到车站,女儿便跳入人工湖里自杀了。
有一对夫妻的儿子在山西的一所大学读书,从一年级便向同学借钱消费,还从校园贷上借钱许多。这个大学生不思学习,天天沉浸在超前消费中和恋爱中,导致父母几次为他还款达十几万元。大学三年的时候,父母感觉实在承担不起了。可是,令父母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学生学年末考试的时候,除一科刚及格外,其他学科全都挂科,被学校劝退了。家长到学校一了解,发现自己的孩子竟然又欠了十几万元校园贷。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找律师和校园贷打官司。虽然诉讼的最终结果,少还了许多利息,但孩子却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权利。
大学是学生读书求学的地方,不是攀比高消费生活的地方,也不是无节制满足自己欲望和享受的地方。不少在高中阶段品学兼优的学生,上了大学之后,他们忘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忘记了父母的辛苦和家庭的困难。他们不顾自己的经济实力,为了所谓的面子,为了满足社交的需求,和其他同学攀比,超越父母的承受能力进行消费。此时,所有的母爱和父爱,在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字--“钱!”
希望笔者的这篇文章能够让一些人警醒,年轻的大学生们,请理性消费,不要让父母的心血在无节制的消费中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