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5 05:37:56来源:法律常识
我见过的律师大致分成两种:一种是善于营销的“公关”律师;一种是终日伏案的“材料”律师。谭臻却是另一种。
谭臻,一个身材匀称,举止优雅的中年男士,深邃的目光与一身黑色的西装,烙下深厚稳重的印象。他的身世绝对励志,2005年已经39岁的他自修通过了国内外公认的中国最难“通关”的考试之一司法考试,拿到了“律师执业证书”,2006年正式进入法律界,由一名爱好法律的企业高管蜕变成一名职业律师。从此一发不止,从自修专科、本科一路念到博士。最后进入在中国律师界排名前十的德恒律师事务所,成为100多人大所的管理合伙人,由普通律师成长为团队领袖。
谈到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感受,他说,这40年来不少企业都经历了从前期依靠个人奋斗、当地人脉、地方资源发展成家族式企业,再到后来走出去依靠团队、专业律师团队外包业务的过程,从靠关系到靠合约建立合作关系的过程,法律观逐渐向东部沿海地区和世界靠拢,原来不讲规则“原生态野蛮生长”的企业被渐渐淘汰,靠法律观念、法律意识的不断更新、迭代,依托法律、专业律师团队成功转型。这是改革开放后依法从商的结果。现在很多企业对法律的需求已经超越个案的层面,涵盖法律、道德、伦理、经济、商业等诸多方面。有些诉求看起来是法律层面其实隐含经济层面;有些诉求看起来是经济层面其实隐含法律层面,我们为企业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综合解决方案,立足为企业降低风险、促进交易,帮助企业不断更新和转型。当下,在企业面临的财务、人事、经营等诸多风险中最多的是法律风险。让企业走的“稳”、走的“远”是他的团队为企业服务的使命与担当。比如有代表性的是一些房地产企业,当初靠“野蛮生长”获得第一桶金成了当地首富,“膨胀”的厉害,不断加“杆杆”,在此过程中缺乏法律风险意识,也没有运用法律规治风险,最后被“杆杆”压垮企业、家族。现在有些创业者虽然教育起点高,但同样缺乏对行业法律法规的深入了解,事业刚有起色就陷入瓶颈,又不得不清零,回到原点从零开始“创业”。
谭臻认为,作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必须做到“知行合一”,如果光有空洞的理论,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容易就误导企业和决策者。很多法律大家不但是规则的制定者,本身就是规则的实践者。无论是服务三峡集团还是普通的企业,都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在交谈中谭臻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规则、规矩、契约,他说人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规则与契约中,要养成遵守规则,敬畏规则的习惯。否则做人做事就没有底线。行为规范,道德良好是现代人高素质的表现,漠视规则,散漫自由往往会走向文明的对立面。
他的团队擅长建筑领域的经济案件和企业并购、资本重组的相关法律服务。作为一名成功的律师,我们并没有谈及他以往做过的任何一个案例。他的“习惯”和“爱好”倒是我最大的“兴趣”。熟人都知道老谭不喜欢“应酬”,比如冗长喧嚣的“饭局”,海阔天空漫无目的的“吹牛”。用他的话说“不如清清静静的看一会书或与人有目的的讨论些问题”。他喜欢读书和旅行,每年都有自己的读书和旅行计划,至少每年要读100本书,这些书不园囿于专业,还涉及宗教、文史、哲学等等。他每年至少要出国2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老谭说,住在大英要有成都的“见识”,住在成都要有世界的“见识”。我问他旅行中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他和妻都喜欢找一个风景好的地方“发呆”。谭臻在血液里是否依然流淌着中国传统文人“行万里路,破万卷书”的血液?
我们离开时,惜时如金的老谭一直送我们到电梯口,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仍然可以感受到他专注、热切的目光。这目光是温暖、是信念、是力量。
结束了对谭臻的采访,我不由得想起杨绛先生的一席话:人仰视时容易自卑,俯视时容易骄纵,唯有平视,才能看得更远。
其实“平视”最难的是拥有一颗“淡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