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还会受理吗吗,取保候审变更为监视居住的情形

时间:2022-10-02 08:43:06来源:法律常识


诉讼阶段发生变化,是否需要重新办理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周鹏辉


诉讼阶段发生变化,是否需要重新办理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马钇

  ◆参照逮捕强制措施适用情况,诉讼阶段发生变化的,并不需要重新办理逮捕程序,逮捕措施在下一个诉讼阶段继续有效适用。

  ◆在深入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新形势新要求下,程序更加从简、更加注重办案质效是刑事检察办案的题中应有之义。

  少捕慎诉慎押是党和国家确立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最高检多次强调,要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司法新期待,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伴随着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新要求,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如何正确适用,特别是诉讼阶段发生变化后,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是否需要一律重新办理,检察人员对此存在不同的认识,成为基层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规范文本的考察

  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结合立法释义,“根据案件情况”是指要根据案件本身的情况和办理案件、保证诉讼正常进行的需要,来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采取强制措施,采取何种强制措施。同时,对于不采取强制措施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也可以不采取任何强制措施。因为强制措施是依法限制、剥夺人身自由的手段,对于没有社会危险性并且不妨碍诉讼正常进行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采取强制措施,可以避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不必要的限制。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03条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对于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重新作出取保候审决定,并对犯罪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手续。第113条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对于需要继续监视居住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重新作出监视居住决定,并对犯罪嫌疑人办理监视居住手续。根据上述规定,作为检察机关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并未明确一律重新办理,同样是视案件情况需要。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63条规定,案件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移送审查起诉后,人民检察院决定重新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对原强制措施不再办理解除法律手续。根据上述规定,在检察机关重新办理前,原强制措施尚未届满的,理应继续有效。

  “两高两部”1999年制定的《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2条第一款规定,在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已经采取取保候审的,案件移送至审查起诉或者审判阶段时,如果需要继续取保候审,或者需要变更保证方式或强制措施的,受案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执行机关和移送案件的机关。第三款规定,取保候审期限即将届满,受案机关仍未作出继续取保候审、变更保证方式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决定的,执行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通知受案机关。受案机关应当在原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并通知执行机关和移送案件的机关。第23条规定,受案机关作出继续取保候审或者变更保证方式决定的,原取保候审自动解除,不再办理解除手续。根据上述规定,诉讼阶段发生变化,原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继续有效,除非受案机关作出新的决定。

  此外,参照逮捕强制措施适用情况,诉讼阶段发生变化的,并不需要重新办理逮捕程序,逮捕措施在下一个诉讼阶段继续有效适用。

  综上,案件移送审查起诉阶段后,原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期限尚未届满的,强制措施继续有效,并未自动解除。

  诉讼法理的分析

  提倡少捕慎押,更多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是节约司法资源、减少社会负担的必然要求。据此,应最大限度增强司法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在前一诉讼阶段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期限尚未届满,若不分案件情况,一律重新办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重复性办理强制措施将不免投入更多的司法成本,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司法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其一,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通常情况下,对于轻罪案件、简单案件,案子到了检察环节以后,犯罪嫌疑人一般只需要往返一次,依法接受讯问、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案件进入检察环节后,若一律重新办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将给犯罪嫌疑人增加不必要的讼累。尤其是,对于外地的犯罪嫌疑人,更是增加了时间成本、交通成本等不必要的投入。其二,增加了办案工作程序负担。一律重新办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则需要重新制作相关文书,重新送达相应的公安机关去执行,对于大部分刑事案件而言,增加了不必要的程序性工作负担。

  司法实践的考量

  2018年10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经过试点后,正式载入刑事诉讼法。根据最高检2021年10月18日发布的2021年1月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可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情况。其中,已办理的审查起诉案件中,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结人数占同期审结人数的85%以上。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后的办案期限面临新要求、新变化。刑事诉讼法第172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据此,在深入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新形势新要求下,程序更加从简、更加注重办案质效是刑事检察办案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前一诉讼阶段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尚未届满的情形下,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程序环节,切实提高司法效率。

  强制措施功能的回归

  强制措施的首要功能是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逃避诉讼,保证及时到案,保全诉讼证据,防止干扰证据收集,防止再次犯罪,保证刑罚执行等。

  对于诉讼阶段发生变化后,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期限尚未届满,在剩余期限内能够保证诉讼正常进行的,宜不需要重新办理;对于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期限即将届满的,则需要重新办理。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检察院)

来源:检察日报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