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3 11:07:11来源:法律常识
“我的名字叫梅玫,小时候总有同学喊我‘媒婆’,我听到掉头就走。那时只晓得生闷气,不知道这种行为就属于校园欺凌。”在重庆市九十五中,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科长、“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办公室主任梅玫正结合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给初一3班的同学上法治教育课。
12月21日,梅玫带领“莎姐”志愿者来到重庆九十五中学开展普法教育活动。
随后进行的“蒙眼互动游戏”“三思而后行反应测试”感知式活动,告诉孩子们如何向校园欺凌和猥亵性侵“说不”。身穿检察官制服的同学、校园案件、普及法律知识……生动的法治教育形式,深深吸引住现场师生,赢得一致好评。
一位学生与梅玫检察官进行现场互动。
这是记者近日走进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莎姐”青少年维权岗看到的一幕。
据了解,“莎姐”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代称。“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创立于2004年,是以大渡口区检察院女干警王莎的名字命名,以关心关爱未成年人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特色工作,集案件办理、违法犯罪预防、心理健康关爱为一体。
2012年7月,重庆市检察院在全市三级检察院统一设立“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推广大渡口区“莎姐”工作经验。截至目前,大渡口区检察院已推动设立13个“莎姐”工作室,9个“莎姐”校园法律社团,每周都会开展活动。
“莎姐”“莎哥”来校开展社团活动,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的场景,重庆市九十五中团委书记陈鹏旭早已习以为常。
大渡口区检察院未检科检察官助理陈鹏宇说,在“莎姐”校园法律社团,梅玫指导学生根据真实案例自编自导自演了法治情景剧《冲动的代价》,每逢寒暑假,梅玫都带着学生们给社区小朋友演出。此外,她还组织开展微电影展播、模拟法庭、参观未管所等活动,深受孩子们欢迎。
“梅姐总是对我笑,很和善,感谢她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在大渡口区检察院“莎姐”谈心室内,20岁的小文真诚地说。
总是笑,是梅玫给旁人最深刻的印象。与未成年人打交道13年,梅玫始终扮演着“知心大姐姐”的角色,尽可能多地为迷途的孩子提供帮助。
小文是梅玫众多办案帮教对象中的一个。5年前,15岁的小文讲哥们义气,为朋友出头,刺伤他人,赔偿10多万元医疗费。他的一时冲动,给母亲早逝生活困难的家庭带来巨大灾难,念中学的姐姐被迫辍学外出务工,这让本来就内向的小文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惩罚一个孩子,很简单,但帮助一个孩子走出阴霾,很不容易。”梅玫不仅经常通过书信和小文沟通,还主动联系心理咨询师找出小文心中症结,帮助小文重回学校。如今的小文已经找到工作,不仅自食其力,还帮助家里偿还欠款,再也没打过一次架。
陈鹏宇告诉记者:“梅姐的案卷很容易区分,因为里面有书信。我们每次去提讯,碍于家长在场,未成年人通常不太愿意说话,梅姐就通过书信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敞开心扉。”
记者现场看到,“莎姐”谈心室外的走廊天花板上,贴满了浅绿色的树叶,寓意着“莎姐”像大树一样,始终呵护未成年人成长。
据统计,在“莎姐”们的努力下,大渡口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近年来大幅下降,从2004年的62人下降到2016年的7人。
经过13年的探索,“莎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律师、心理咨询师、教师、社工等志愿者纷纷加入“莎姐”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目前,重庆市共有416名“莎姐”检察官和848名“莎姐”志愿者。
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莎姐”志愿者龚小霞说,从西南政法大学到大渡口区中学要坐一个多小时车,但同学们兴致都很高。
“莎姐”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便民服务。近日,重庆检察机关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莎姐”普法预约菜单,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群体提供便捷的“点餐式”普法预约服务。目前,已有重庆市人民医院、南岸区南坪四海小学等6家单位通过平台预约服务。(来源:法制日报 正义网 文字:张晨 李豪 图片:闫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