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5 04:44:10来源:法律常识
“对于信用卡及金融借款等银行贷款类纠纷,传统诉讼流程为:银行自行催收或委托第三方催收—诉前准备—起诉、送达、开庭审理—宣判—强制执行—欠款人列入失信人名单或限制高消费。”
据北京西城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舒锐介绍,在传统模式下,银行实现债权的流程过于僵化,总计需经历约两年时间。对于欠款人,漫长的纠纷处理周期,使得其还款负担日益加重;对于银行而言,合法债权也将成为呆坏账,权利无法实现;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大量的案件造成法院案件量压力大、调解率低、缺席判决率高、案件周期长、执行到位率较低等多重僵局。
为了打破这一僵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与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就金融纠纷诉源治理达成共识、实现联动,通过金融纠纷快速处理一体化平台,将出现逾期、符合起诉条件、尚未正式起诉的纠纷纳入金融纠纷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范围。
通过“提前介入、全程监督、预先审查”一体化联动,强化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确认两个程序紧密对接,提高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效力和权威性,建立起覆盖辖区金融领域的诉前调解“一站式”司法确认工作机制,为欠款人和银行搭建起可行性还款方案沟通平台,大幅度减低纠纷化解成本,提升纠纷化解效率,增强纠纷化解效果。
2020年11月19日,北京西城法院召开“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暨金融纠纷诉源治理阶段性成果”通报会。
数据显示,自2020年6月采取上述举措以来,截至11月18日,西城法院在诉前阶段妥善化解银行欠款纠纷2400余件,其中1312件欠款人按减免政策还清款项或与银行达成还款协议,银行不再或暂不起诉。另有1105起纠纷,欠款人无法一次性给付款项,银行给出了分期还款、减免息费方案,经双方申请,西城法院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
舒锐表示,现该机制已运转顺畅,每周化解纠纷量高达100件左右。同时,今年1-9月,西城法院共受理金融案件13499件,同比下降8.58%,近年来首次出现案件数量下降。
因分期、减免方案对欠款人较为有利,至今多数欠款人均按约定还款,履约率高达98%,银行初期回款总额已达3000余万元。通过诉前调解,双方形成可行性还款方案,至今已有2400余名欠款人得以从债务中脱困,获得及时挽回信用、尽早回归社会的机会。
北京市西城区是首都金融主中心区所在地,辖区内金融机构众多、金融机构总部云集、金融资产总量巨大。特殊的区位聚集优势既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决定了辖区金融案件较为集中,数量居高不下。
审判数据显示,近年来西城法院的金融案件收案量一直居于全市法院前列。2017年、2018年、2019年收案量分别为11146件、16230件和19569件,均居北京法院首位。其中,信用卡纠纷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以下统称银行贷款类纠纷)占到全部金融案件的较高比重。2017年,该类案件共计9897件,占比88.79%;2018年,共计14766件,占比90.98%;2019年,共计18726件,占比96.69%。
据舒锐介绍,在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的组织与协调下,西城法院先后与北京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等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金融纠纷诉源治理机制,形成长期稳定的对接工作平台。
各调解组织在西城法院金融街人民法庭设立纠纷调解工作室,指派调解员常驻,参与金融纠纷案件的调解,为调解及司法确认工作的衔接与运行提供组织保证。截止目前,已有6家金融机构选择通过该机制化解纠纷,每家银行均有具体的对接调解组织。银行与欠款人在该平台上形成理性和顺畅的沟通常态。
舒锐表示,按照纠纷所处时间点,构建三种调解模式,纠纷双方在调解组织见证下达成调解方案,由法院对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赋予协议法律强制力与司法保障,形成“三阶段、三层次”的逐层化解机制。
一是银行自行调解转确认模式。银行在催收过程中,与欠款人达成还款方案后,前往调解机构签订调解协议。
二是银行委托调解模式。由银行在北京高院及西城法院调解组织名录中,寻找合作调解组织委托调解。
三是法院介入引导调解模式。对于经过前两种模式调解未果,银行拟起诉的案件,在尚未正式起诉的情况下,由银行将案件情况表递交法院,由法院通过短信或传票方式引导欠款人主动联系银行与调解机构,在法院指导、调解机构组织下进行调解。
在前述三种模式下,调解协议形成后,有获得生效法律文书需求的当事人可当场向西城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为了让群众少跑路,调解组织与西城法院搭建了“一站式司法确认平台”,双方签约后可立即在同一场所提出司法确认申请,调解组织通过金融纠纷快速处理一体化平台系统将电子材料回传法院,法院当即审查、司法确认并出具民事裁定书,通过电子方式向双方送达。从签约至获得生效法律文书仅需半小时。
舒锐认为,银行贷款类纠纷呈现批量化特点,同类金融产品产生的法律关系、权利义务、欠款周期相似,银行往往成批起诉。对批量纠纷进行批量化解,是诉源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即将成诉的批量案件,西城法院与调解组织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型银行(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调解倾向、宽限及减免政策,引导银行从普惠金融及有效回款的角度,在银行与欠款人之间寻找利益平衡点,明确批次纠纷中的统一调解方案,并对有特殊情况的当事人进行个性化处理。
另一方面,对批量案件实现有序推进、三层逐步化解。第一层次,由法院通过短信方式引导欠款人进入调解。第二层次,由法院发传票传欠款人到庭进入诉前调解。第三层次,案件进入正式诉讼阶段,由法院主导诉中调解,对于调解未果及不到庭应诉的,依法审理、作出裁判。
比如,今年6月,某银行向西城法院递交213件信用卡逾期纠纷起诉材料时,西城法院向其介绍了金融纠纷案件诉源治理新机制,银行表示愿意尝试。
经西城法院与该银行充分沟通,最终确认了四套还款方案,分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还款,供欠款人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进行选择。对于能够提供残疾证明、大病就医材料、低保材料的欠款人,仅需偿还本金且最长可分60期。但欠款人达成调解后如未如约还款,则减免政策取消。
随后,西城法院通过短信发送平台引导欠款人与银行及调解组织沟通还款事宜。诉前调解阶段,共有14名欠款人直接还清欠款,95名欠款人与银行达成还款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8月中旬,银行对于剩余104名欠款人正式起诉,其中8名欠款人与银行达成诉中调解,法院出具调解书并减半收取诉讼费。10月底,法院依法判决剩余96名被告依约还款。通过西城法院回访,银行表示达成协议的100余名欠款人,仅有两名毁约,拟申请强制执行,其他均正常履约。
“相比传统诉讼模式,诉前调解‘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具有解纷周期短、解纷成本低,还款方案柔性化、司法保障刚性化,群众选择意愿高、调解概率大,拯救欠款人信用、社会效果好等优势,既大幅提升了银行债权及时偿还到位率,更降低了欠款人的还款压力,使其有望及时还清债务,早日回归正常生活。”舒锐说。
据悉,自2020年6月采取新机制以来,截至11月18日,西城法院在诉前阶段妥善化解银行贷款类纠纷2400余件,其中作出司法确认1105件,其余案件欠款人按减免政策还清款项或与银行达成还款协议,银行不再或暂不起诉。今年1-9月,西城法院共受理金融案件13499件,同比下降8.58%,近年来首次出现案件数量下降。
此外,西城法院针对辖区不同金融机构,梳理交易相对方常见的抗辩主张及所表达的不满,总结金融机构在法律与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隐患,以司法建议形式帮助金融机构改善服务,减少纠纷的隐患点与触发端口,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舒锐表示,我们对于不同银行批量案件成因把脉开方,有针对性地给出不同建议:针对案件量大、欠款人还款能力普遍较差的银行,建议其加强合规以及资信、工作情况、财产状况的审核;针对较多使用宣布贷款提前到期权利增加欠款人还款负担的银行,建议其善意使用提前到期合同权利并尽量与欠款人达成还清到期欠款、双方继续履行合同的方案;针对在授信循环贷中,轻易取消、减少授信额度、期限的银行,建议其审慎规范使用权利,避免权利滥用导致欠款人资金链断裂陷入纠纷;针对欠款人集中反映存在恶意催收、骚扰式催收的银行,建议其规范催收流程和手段,避免矛盾激化;针对息费畸高的银行,建议其在催款过程中,主动减少息费,避免陷入债务僵局。
新模式得到了监管机构的充分支持与肯定。通报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党委委员、副主任姚力表示:“针对信用卡、金融借款合同等多发型金融纠纷开展‘多元调解+司法速裁’、‘线上调解+驻场调服+司法确认’试点,通过‘提前介入、全程监督、预先审查’一体化联动,人民调解和司法确认紧密对接,提高了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效力和权威性,节约了行政和司法资源。”
据介绍,目前由央行营业管理部和北京市司法局共同指导的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已加入“北京法院多元调解平台”,并与西城法院签署《关于建立金融纠纷诉源治理机制的合作协议》。截至2020年11月18日,针对西城辖区金融纠纷,共现场批量调解29场,成功调解案件1019件,大幅提升了纠纷解决效率,为群众节约了诉讼成本。
北京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陆玉华提到:“我们指导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秉正中心与西城法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在金融街法庭设立了专门的调解室,由调解组织派员常驻,实现行业调解与司法审判无缝对接,大幅提高纠纷化解效率。调解组织依托西城法院示范判决和常见判点说理库等,促进了同质同类案件的批量和解、化解,提升了行业调解成功率。此外,派驻的行业调解员通过近距离接触司法审判及接受法官指导,实现了自身调解水平的大幅提升。”该项新模式对于壮大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组织力量,提升非诉纠纷解决实效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诉前调解‘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在涉银行贷款类纠纷中先行先试,取得了良好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推动该机制在保险纠纷、证券纠纷等其他金融纠纷中进一步推广运用。同时,推进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工作需要更多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形成合力。”
西城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玉民向社会各界提出倡议:“一是倡议辖区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加强合规管理,对涉及借款人重大权利义务的格式条款须明确告知释明。二是倡议辖区银行完善纠纷处理制度,将调解作为化解金融纠纷的重要方式。三是倡议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纠纷化解成果应用。四是倡议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保护自己的信用。五是倡议监管机构强化监督考核,将金融机构参与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情况纳入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