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03:47:07来源:法律常识
今年54岁的陈玉芹是土生土长的廊坊人,她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参与、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一点一滴的变化写进百姓生活里,汇合成磅礴之力,推动着廊坊不断探索前进。
陈玉芹出生在廊坊老天桥下坡西大街永胜胡同。记忆里的儿时是一段凭票吃粮穿衣的年代,几乎所有东西都限量供应。“虽然一直生活在城市,但那时的路是泥土路,胡同里一下雨全是水,没法去上学,我父亲就把家门口的树砍了,绑在一起做成小木筏,划着去上学。”随着陈玉芹的讲述,沿着她的成长轨迹,老廊坊的模样犹如胶片电影,一幕幕浮现——
繁华的“三角地”有个“小吃部”,花上几分钱买的苹果干、杏干成了童年最好的滋味;最盼着家里来客人,能去天桥南边的饭店买两块钱的溜肉片;高中时,家里有了第一辆自行车;1978年开始,路逐渐修通了,也有了商场……
1985年,陈玉芹高中毕业,后经推荐参加招考,进入廊坊市第二律师事务所。“那时候做律师,写诉状有三五元钱,办一个案子也就10元或20元。虽收入微薄,但甘之如饴。”陈玉芹坦言自己热爱律师这个职业,1988年,她参加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正式开始执业律师生涯。
斑驳的记忆翻到1989年,这一年,廊坊撤地建市。之后发展得越来越快,交通工具更新换代,经济水平稳步提升,民生工程惠及群众。
2003年,陈玉芹成立了廊坊市首家个人律师事务所。“办所的初衷其实是出于一份公益之心,既然自己学的是法律,那肩上普法的责任重大。我是城市发展的受益者,也要为城市变得更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年来,陈玉芹有很多机会去北京、石家庄等城市发展。但她说,自己生长在廊坊的热土上,早已将根深扎。
“城市发生了巨变,但人们积极向上的心没有任何改变。”她认为,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律师行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公共法律服务除了满足人们一些特定的法律需求之外,本身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更好地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才无愧于“律师”这一职业。
曾经的廊坊,城旧、路窄、楼矮,人们为生计忙碌;如今的廊坊,城美、路畅、楼高,人们为品质生活追求。“珍惜当下的好日子,这是一代又一代廊坊人奋斗而来的。身为廊坊人,我深深自豪,也愿为廊坊的未来不懈努力!”陈玉芹说。
(记者崔帅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