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9 19:07:05来源:法律常识
一、全面开启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工作
12月8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部分县区、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向委员会进行述法。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工作,是压实领导干部法治责任、深化法治东营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是持续深化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推动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不断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为东营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二、多措并举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司法厅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及时研究制定《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的具体措施》,明确细化19条具体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赢全市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法治基础。加强疫情防控行政立法保障。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发现的短板与不足,加快推动出台《东营市政府规章制定程序规定》《东营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规定》《东营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及时启动《东营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做好立法准备工作。及时办理部门提交的涉及疫情防控的法规规章草案、行政规范性文件以及重大行政决策等审查件,为党委政府依法决策、依法施策提供法律建议。加强疫情防控行政执法监督。制定《疫情防控期间行政执法注意事项》,及时办理群众反映、社会关注的疫情防控执法监督案件,及时研究解决疫情防控重点领域执法问题,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指导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全面履职尽责。加强疫情防控法律服务支撑。制定发布疫情防控期间公共法律服务指引,组建“防控疫情法律服务志愿团”,开展“法治体检”专项活动,帮助企业减少涉法风险、尽快复工达产。加大对因村(居)管理、物业管理引发的矛盾纠纷,因居家隔离观察引发的家庭纠纷,因医疗处置引发的医患纠纷等的调处力度,推动疫情防控期间各类矛盾纠纷压制在基层、控制在当地、化解在一线。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教育。在全市组织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食品卫生安全法》等重点法律法规的宣传。动员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和“普法带头人”,推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与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基层社会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三、法治政府建设提档升级
1、广饶县和东营市行政复议工作被命名为山东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自2019年7月起,省委依法治省办部署开展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该市市政府及4个县区政府、3项工作分别进行了示范地区、示范项目申报。省委依法治省办依据《山东省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经过市级初审、第三方评估、人民群众满意度测评、实地核查等环节,根据整体协同推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的需要,综合考虑入选地区和项目的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确定了第一批命名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2020年10月19日,省委依法治省办印发《中共山东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第一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的决定》,广饶县被命名为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该市“健全行政复议体制,打造‘三高三低’品牌”被命名为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2、特邀51名行政执法监督员、授牌50家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5月9日,该市第二届行政执法监督员聘任暨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授牌仪式在东营会堂举行。会上,宣读了第二届东营市行政执法监督员和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名单,并向监督员代表颁发聘书和行政执法监督证件,向监督联系点代表授牌。通过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员队伍和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把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政府监督结合起来,构建多元监督体系,既有效弥补了行政执法监督专职工作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又充分保障了社会公众对执法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提升了监督效果、规范了执法行为,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探索了新模式、打造了新样板。
(第二届行政执法监督员聘任暨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授牌仪式)
3、全市“七五”普法验收工作顺利完成。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总结该市“七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市”决议工作情况和成效,今年8月份,由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全市“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的通知》,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第二次会议,启动全市“七五”普法验收工作。8月下旬,由7名市级领导带队赴各县区、市属开发区(功能区)开展检查验收,市委宣传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和市司法局对市直部门开展检查验收,顺利完成“七五”普法验收自查工作。10月下旬,省委依法治省办督察组、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先后到该市督导调研法治政府建设、学习贯彻民法典及“七五”普法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督导组和调研组对我市“七五”普法工作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该市落实“七五”普法工作“健全机制有保障、突出主题有特色、学法守法有重点、服务发展有作为、创新载体有突破”,为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和东营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第二次会议)
(市领导带队实地开展“七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
四、“大调解”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10月16日,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建设现场推进座谈会在河口召开,按照会议精神和市两办《关于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市司法局及时为县乡村(社区)三级矛盾调处中心选优配强专职人民调解员885人,全部落实薪酬保障;完成初任培训并颁发《人民调解员证》,全部实行持证上岗。为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工作体系中的独特优势和基础性作用,市人民调解中心立足市情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工作方法促规范、整合行政资源解难题、融合司法优势提效力、聚合社会力量增公信”“一创三合”新模式,拓展建立商业保险、消费维权、文体旅游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完善优化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联动机制,人民调解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不断提升,维稳促和“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凸显。2020年7月8日,司法部《司法行政工作交流》第37期整版刊载了“一创三合”新模式,介绍和交流了该市在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精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全市社会平安和谐稳定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12月份,市人民调解中心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一创三合”新模式被省委政法委评为2020年度全省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成果。
(举办专职人民调解员岗前培训班)
五、市渤海公证处西城便民服务中心挂牌运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司法厅关于公证“放管服”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真正实现公证办理场所“临街、落地、便民”的服务宗旨,市渤海公证处积极谋划推进西城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经过近2个月的努力,中心于6月底正式挂牌运行。中心办公面积300余平方米,设置办公区、接待室、遗嘱室、会议室等多个功能室。中心的组建,既是市渤海公证处打通公证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感的重要举措,又是加强公证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助推全市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11月份,中心被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确定为45个市直机关开放场所之一,市民可根据需要预约参观。2020年,市渤海公证处承办各类公证事项5734件,业务收费589万元,其中,国内民事类3241件,经济类127件,涉外2287件,涉台涉港14件,执行证书65件。
(市渤海公证处西城便民服务中心)
六、“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建设成果丰硕
1、“掌援宝”推动法律援助“掌上办理、码上援助”。市法律援助中心坚持为民利民便民惠民的工作理念,以“法律援助‘零跑腿’‘零距离’‘零障碍’”“三零服务”为目标,在2019年推出法律援助4G“上门服务”的基础上,又于2020年10月份开发上线了“掌援宝”法律援助一体化平台,真正实现了东营法律援助“掌上办理,码上援助”。“掌援宝”一体化平台引入公安部人脸识别技术,通过人脸比对和大数据分析,解决了当事人身份认证问题。增设法律援助远程申请全程录音录像和存储功能,确保了网上申请全面留痕。搭建与公安、民政、税务等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对当事人财产状况一键抓取、一次审核,保证了经济困难人群“无经济困难证明”也能申请法律援助。联合快递部门,畅通一键邮寄,构建起法律援助服务线上到线下的全闭环路径。从4G“上门服务”到“掌援宝”一体化平台应用,法律援助不但实现了“三零”服务,而且让数据跑的更快、更规范,保存的更久、更安全,“掌援宝”真正成为了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贴身“法宝”。
(“掌援宝”法律援助一体化平台)
2、畅通“12348”与“110”一键转接、三方通话。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社会联动服务资源推动非警务求助事项分流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市司法局联合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开展“12348”与“110”热线联动工作。推动“110”法律咨询专线升级为“110”法律咨询话务中心,增设智能工单分配系统、通话全程录音存储、实时报表工单统计分析等功能,推行工作时间“固定坐席”加非工作时间“云坐席”服务模式,确保了每个转接的非警务电话都能及时畅通地交到值班律师手中。挑选一批业务过硬、责任心强的律师组成“110”法律咨询话务中心律师服务团,并整合全市75家律师事务所741名律师组成服务团律师后备役,延长服务链条,创新“110+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10+法律援助”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纠纷求助类警情处置难这一棘手问题。目前,“110”法律咨询话务中心解答的1300余件非警务法律咨询类电话中,通过咨询转法律援助121件,转人民调解81件,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化解矛盾纠纷165件,平均每6件转接纠纷咨询中,便有1件通过诉讼或调解渠道解决,既节省了大量警力资源,提升了处警效率,又及时化解了矛盾纠纷,有效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力促进了全市平安和谐稳定。
(“12348”与“110”一键转接平台)
3、全省首家“互联网·无人律所”落户垦利。垦利区司法局紧贴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新需求新期待,通过引入全省首家“互联网·无人律所”,建立互联网法律服务新形态,有效缓解了律师资源不足问题,真正实现了“无人律所,远程服务”的畅想。无人律所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集律师在线咨询、法律文书起草等功能于一体,按照“本地律师优先+省内律师补充+全国律师支撑”的服务供给机制,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的信息化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全国38000余名律师,实现了用户服务订单6秒内极速响应,为公众个人及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标准化的在线法律服务解决方案。运行以来,已向公众提供各类在线法律服务5000余人次,服务中小微企业200余家,直接覆盖人群5万余名。
(互联网·无人律所应用界面)
七、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圆满收官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配合与通力协作下,市司法局紧紧抓好疫情防控和考试安全“两个万无一失”,紧紧围绕“服务考生”这一核心宗旨,多措并举,统筹推进考前筹备、仿真测试、组织实施和安全防控等各项工作,达到了司法部提出的“十个百分百”要求,确保了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圆满收官,实现了“零失误、零差错”。今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分别于10月31日、11月1日和11月28日在市技师学院举办,共设置28个考场,报名1500人,实际参考1172人,考生、考场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疫情防控安检通道)
八、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开启新征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切实加强党委政府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统一领导,不断适应社区矫正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司法局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全覆盖,为社区矫正法在全市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垦利区以社区矫正法实施为契机,积极探索实践“社会+”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该模式被省委组织部列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攻坚教学案例”,被司法部《司法行政工作交流》第70期全文刊发推广。
九、探索实践“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新模式
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法律服务获得感满意感,市司法局结合基层实际,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法律顾问(团队)+”服务新模式。其中,利津县司法局深化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对接和职能整合,推出了“法律顾问团+司法所+网格员+社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1+3”服务模式,为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提供了更加及时精准到位的法律服务。“新模式”的实施大幅降低了法律顾问服务成本,有效减少了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有力推动了村(社区)法律顾问从“有形全覆盖”向“有效全覆盖”转变,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基础。2020年11月10日,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利津召开,省司法厅微信公众号对利津县村(社区)法律顾问“1+3”新模式进行推送推广。
(召开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现场推进会)
十、党建引领推动律师行业健康发展
市律师行业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为航线,以业务发展为主线”,扎实推进“强基工程、领航工程、聚力工程、先锋工程”“四大工程”,全面实行党员律师量化积分管理制度,深入开展队伍建设大整顿、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治暨纪律作风建设年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有力促进了全市律师行业健康发展。全市广大律师坚持把个人职业追求与服务全市中心大局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为该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彰显了新时代东营律师的责任和担当。市律师行业党委被省律师行业党委表彰为“山东省律师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律师协会再次获评“5A级社会组织”。东营区律师党建工作被中央级媒体《非公企党建》《法治日报》宣传推广。
(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东营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