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9 20:03:11来源:法律常识
今年5月,官渡区仲裁院接待了一位前来维权的外国友人Louis,这位爱尔兰籍劳动者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居留许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在官渡区某学校任外教,因离职后与单位对离职补偿问题无法协商一致发生争议,向官渡区仲裁院申请仲裁。在这起劳动争议案件中,仲裁员向当事人调查了解劳动关系及争议相关情况后,通过“面对面协商”“背靠背调解”“情融于法”等方式,找寻双方利益平衡点,经过仲裁员多轮协调,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让、和气相商,最终双方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Louis和妻子当场获得40000元离职补偿,对仲裁服务给予了好评并对官渡区仲裁院予以诚挚感谢,而该学校也对调解过程和调解结果表示满意,最终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对于外籍人才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在昆明市官渡区就业的外籍劳动者日益增多,截至目前,在官渡区就业的外籍劳动者有194名,而由此产生的劳动纠纷也开始增多,去年7月时值疫情,6名在某职业学院担任老师的乌克兰劳动者,因欠薪纠纷急于维权。官渡区仲裁院当即联合劳动监察部门,对该纠纷进行联动办案,实现仲裁“准司法”职能和监察行政执法资源的最佳配置,互联互通,立案衔接,协调配合,最终六位异乡劳动者的纠纷得到及时圆满解决。
这两起外籍人士纠纷案例的成功调解背后,是近年来官渡区仲裁院本着“以人为本、调解优先、以调促和、提优服务”原则,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仲裁服务体系”,为辖区劳动者包括外籍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维权服务的生动缩影。
为了全面提升仲裁便民服务能力,官渡区仲裁院紧抓仲裁工作每一个环节,切实做好每一件为民服务的实事。
案前极速调解,
灵活高效解纷
官渡区仲裁院立案窗口在接待来访群众时,对于经济困难、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其基本生活的劳动者,开展案前电话调解或现场调解,调解成功督促单位当场履行或者限期履行。调解失败的依法立案。2021年官渡区仲裁院案前调解劳动争议29件、调解金额4万余元。
健全法律援助机制,
便民利民助维权
官渡区仲裁院引进了三家法律援助机构轮流值班,依法规范开展法律援助。只要是法定工作日工作时间,都有专业的律师志愿者轮流值班,为有法律咨询需求的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今年5月,官渡区仲裁院还争取到了“云岭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通过智能终端,群众可以自助查询法律法规,下载法律文书、自助进行线上法律咨询等。
开通仲裁“绿色通道”,
实现快立、快调、快结
官渡区仲裁院为持有低保证、残疾证、失业证、军人证或经济困难的劳动者开通“快立、快调、快结”的绿色通道,即收件当场受理、当场电话通知用人单位应诉、调解,调解成功当场出具仲裁调解书。自开通仲裁绿色通道以来,已快捷高效调处300多起劳动争议案件,其中最快的案件从立案到办结仅用了六小时。
设立“周五温馨调解日”,
用法律温暖人心
对于所有受理案件,仲裁院均电话建议用人单位集中预约到周五进行温馨调解,通过互谅互让、和气相商的方式,主动承担法律责任,及时解决争议。而爱尔兰籍劳动者louis与昆明某学校之间的这起争议,也正是在“周五温馨调解日”里,最终成功调解。2020年,官渡区仲裁院通过周五温馨日成功调解78件劳动纠纷争议。
设立劳动争议速裁庭,
实现案件繁简分流
官渡区仲裁院对于周五温馨调解不成功的案件随即进行繁简分流,将涉及疫情、农民工、外籍劳动者等案件分流至速裁程序,指派业务骨干专人办理速裁案件,将审限由45日缩短至约20日内,大大缩短审限,为劳动者维权提速。
“互联网+仲裁”,
远程化解争议
为保障当事人能及时有效化解劳动纠纷,让当事人少跑路,自2020年2月官渡区仲裁院积极摸索,多措并举,通过“微信送达”“微信视频线上调解”“在线仲裁视频庭审”等方式处理争议,在操作安全便捷的前提下,拓展当事人“线上”维权渠道。
仲裁监察联动办案,
提升争议处理效能
为及时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化解双方当事人矛盾,官渡区仲裁院与劳动监察大队协调联合处理欠薪案件、争议纠纷较大、疑难复杂的案件。仲裁员和监察员联合办案,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询问、取证,对用人单位违法用工的问题予以法律解读和风险明示后,达到用人单位自愿主动现场支付拖欠的工资、规范用工的效果,从源头上预防、解决争议纠纷。
通过案前调解、互联网+仲裁、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周五温馨调解、速裁庭、档案数字化,官渡区仲裁院建构起了“一站式多元解纷仲裁服务体系”,实现案前调解、法律援助、立案、调解、速裁、审理、档案调阅无缝衔接,全面提升仲裁便民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仲裁温度。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熊楠 邬艳芳 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