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为什么抢房租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律师的危机

时间:2022-10-19 23:59:04来源:法律常识

律师行业悄悄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你还在随波逐流。

疫情期间,很多不知名的中小所连员工工资和租金都付不起了,但是你翻翻朋友圈,发现某大所的同行在说自己开庭中,不方便接听手机。

半夜你躺在床上玩手机,翻翻朋友圈,依然发现某大所的同行配了一张律师楼或者加班材料的图。你心里骂了一句,放下手机,失眠了整夜。

不知道从何时起,整个社会的焦虑、内卷也蔓延到了律师行业,律师不再是电视剧里人五人六的精英律师,反而成了打工人。

01.资本进入律师行业

整个社会加速进入垄断市场,律师行业也不能独善其身。

根据北京律协官方数据表明,某大所律师全球执业人数正式突破10000人,另一家大所北京总部的执业人数(不算律师助理、实习律师、派驻律师等)突破1100人。也就是说,每100名北京律师里,就有3个人是这个所的。

资本进入律师行业。

其实这个是老生常谈的调调,但是过去的做法通常是,成功的律师不想再做输出劳动换取回报的事了,转脸开法律+互联网的公司,意图进入法律市场,与律所差异化竞争。

但是多数的结局往往不好,为什么呢,因为高壁垒的行业属性,导致你必须以律师的产出为产品。而这样是竞争不过律所的。

其实资本一直觊觎律师行业,现如今,很多律所开始走公司制,本质上就是从劳动智慧为主,转变到规模化、工业化、资本化为主。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律师的危机

02.C端客户突然消失

另一个现象,本来以为唾手可得的C端客户,也越来越难做。除非微信好友上千,人脉广,否则接到个人客户真的要看运气。

就好比,一个无形的大漏斗,将个人案源都筛走了。留给你的,都是漏掉的。

三年前,不管大中小型律所,每天的上门客户是络绎不绝的。现在呢,来律所的人越来越少,导致绝大多数时间内,在律所办公的人员除了前台、行政、财务,就剩工薪坐班律师。

原因就在于:个人客户都首先通过各式互联网渠道,与律师(他们认为的)沟通。

资本嗅到了这一点,于是大所纷纷砸钱,设立市场部、营销部、客服团队、互联网团队等等。每年砸上千万做竞价排名、做案源引流,年底收入上亿。这就是一本万利的投资。

人人都说XX差,人人都羡慕人家的收入,逃不过“真香定律”,打不过就加入。大所每年新增的人数,就是最直观的表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律师的危机

03.客户习惯已培育成型

过去律师谈案办案都靠自己,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现在来看,即使三头六臂,也打不过12张胳膊6张嘴的真团队。

何况这次单打独斗的律师面临的是“多军种协同作战的集团军”,自然容易灰头土脸。

说通俗点,这种大所跟街边扩张的木北这样的理发店很相似。

客户随意在百度上搜索,点击了大所的页面,跳出咨询窗口。线上咨询以后,客户的信息就进入律所的数据库。

然后是约线下见面,从进门起,就有热情的前台端茶倒水、给小零食。然后是几个谈案律师正襟危坐、耐心解答、达成代理,再次才是办案律师出庭,最后,案子办完之后,还有客服回访。

就问,你如果是客户,像这样把你当上帝对待的律所,你会不愿意找他们吗?大概率是愿意的。

因而,对于其他律师来说,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客户时,这个客户大概率已经接触到了好几个平台,好几家律所。而你本身没有这样的时间和脸面去对客户做到无微不至。

自然,客户的习惯被慢慢培养起来,以后你面临的都会是习惯了这样服务的客户,你也不得不这样服务客户了。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律师的危机

这是C端的打法,你以为B端就能独善其身吗?

有的律所做事更绝,对外宣传“先服务,后收费”的全风险代理模式,“企业回款前,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甚至“法院诉讼费,由律所代为企业垫付”。这种做法对于一般律师,甚至红圈所律师,都会是巨大的威胁,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资本的介入,颠覆了行业的规则。

没有背景、能力普通的律师,就像在黑暗森林里孤身前行、没有称手武器的猎人,不仅时常焦虑,而且越来越意识到单凭自己,是无法挖掘案源的。

最终只能放下自尊心,回归打工人的角色。

来源:法律先生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