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中介费,二手房中介费收取标准2022年

时间:2022-10-29 12:41:07来源:法律常识

幸福里百科词条:一般正规的房地产中介公司收取中介费,会在成交价的2-3%之间,小中介公司一般都收取1-1.5%。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中介费之外,二手房交易时,中介可能会根据过户需要,提供其他服务,类似贷款服务费、担保费、房屋过户手续费等,如有这项需求,那么缴纳的中介费用也会增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四十条,国家鼓励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投资融资、贷款担保、法律咨询等服务。从法律上来看,中介费是合法的收费项目,只要不超标 ,法律是支持的。

一、我国中介费规定不得超过3%

根据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的相关规定,房屋买卖代理首付是按照房屋成交价格的0.5%-2.5%的标准收取,对经济特区、独家代理的收费标准可适当提高一些,但不能超过成交价格的3%。

因而,在指导价格范围内,各个中介公司在各个地区的收费也不相同。例如北京,链家中介费约2.7%,我爱我家2.5%。全国其他城市中小经纪公司通常为1%-1.5%,核算中介费就是1万至1.5万;大型连锁中介公司通常收费2%-2.5%,核算中介费就是2万-2.5万元。

二、交了中介费能享受哪些服务?

1、二手房买卖代理费:服务内容为房产政策咨询、需求登记、媒体发布、配同看房、谈判协调、签订中介合同等,收费标准为成交价的2%,交易双方各承担50%,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2、权证办理服务费:服务内容为签订买卖合同、代办产权证土地证、代办银行贷款解抵押,收费标准为成交总价的0.2%,交易双方各承担50%,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3、物业交割服务费:内容为协助办理户口迁出、协助办理水电气、有线电视过户以及结清费用,收费标准为成交总价的0.2%,交易双方各承担50%,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4、地产咨询服务费:口头咨询10—50元/次,书面咨询300-1000元/次,按照咨询服务所需时间、工作繁简,结合咨询人员专业技术等级由双方协商议定收费标准。

三、业内人士告诉你中介费如何砍价

对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而言,购房总价动辄百万上千万,对应需要支付的中介费最低也需要2.5万起,还需缴纳额外的税费等等。大多数人在掏中介费的时候,都会觉得“肉疼”。

虽然部分中介公司中介费由公司统一规定,但真的就没有可谈空间了吗?业内人士告诉你,中介费应该这样谈。

1、了解所在城市的中介费用合理价位

如果购房者所在城市中介费平均1.5%,自己的中介公司费用高于这个标准,那么就存在一定的还价余地。大型连锁中介公司的中介费用让价幅度很小,链家、我爱我家这种大型中介的还价余地在0.5%左右,具体需要根据城市来确定。最重要的还是购房者首先必须要清楚中介费的合理点数,才可以有目的地进行砍价。

2、在与业主接触前敲定中介费用

许多购房者通常会等万事敲定以后再和中介谈费用,这个时候自己就已经处于被动地位。正确的顺序是,把房主约谈之前先和中介门店确定中介费用,一直谈到自己满意的心理价位再约业主谈,否则就换中介门店谈,这样主动权是在你手上的,砍价余地会大一些。

3、大胆和中介谈费用优惠

很多时候中介费没有优惠,是因为购房者没有主动谈。一些经纪公司门店对中介会授权一定的中介费用折扣,通常情况下只要顾客确定买房,态度诚恳的跟经纪人谈,会拿到一些折扣,重点是需要主动说出来。

4、巧妙利用老客户优惠

换房客户或者是通过中介购房的客户,在同一家购买房屋时候都是有老客户优惠的,最高能达到中介费减半征收。如果看中的房源可以询问这家店铺是否有销售代理权,尽量在有优惠的中介门店进行成交。

用正当的方式谈判中介费,比“跳单”更加稳妥。最近几年因为“跳单”逃避中介费,最终导致自己上当受骗,财产受到损失的案例层出不穷,如果购房者是非专业人士,且鉴别“骗术”能力弱的,还是建议通过中介买卖房产。

以下是中介费明细

(1)中介费:一般现金按1%,贷款按2%计收中介费;

(2)贷款服务费:按成交额1%收取;

(3)担保费:个别中介公司额外收取0.5%的交易保障服务费,俗称“担保费”;

(4)代办房地产登记服务收费,最高不超过500元/宗;

(5)代办贷款服务收费,最高不超过300元/宗;

(6)办理房屋入住有关手续收费,最高不超过200元/宗。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综合整理 具体政策以各地信息为准。

二手房中介费收取标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