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9 18:42:11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不久前,成都市民钟女士因装修需要用钱,找到了青羊区的一家商务服务公司。公司工作人员称他们是银行直贷中心,并非中介机构,也不会收取服务费,只有8‰的风险金。钟女士很快便在其指导下办理了20万元贷款。
在放款后,公司以银行查装修流水为由,让钟某把其中6万元转到一家装修公司“走账”,钟女士按要求进行了转账。可当她提出将“走账”的钱要回时,对方却坚称这是“服务费”,坚决不予退还。
家住广州的林先生听说一家贷款中介公司可帮客户向银行申请“低息”贷款,便与之签订了低息费的服务合同。可烦心事随之而来。
“一开始,中介告知贷款审核未通过,并要求我辗转多家银行继续申请。折腾了一个月,中介机构告知都没有审核成功。如急需用钱,可重新签订息费较高的新中介合同,能够立即放款。我在焦躁无奈下就同意了。”林先生说,新合同签订后,钱果然很快到账了。但后来,他发现自己第一次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就已经审批通过,但中介机构隐瞒该情况,并诱导自己支付了高额利息和手续费。
近期,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揭露开展贷款服务的“中介机构”典型骗局,并提醒有借款需求的消费者注意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警惕不法行为。
小心违法中介机构三“套路”
为满足客户需求,近年来,银行推出了种类繁多的贷款产品。由于各种产品适用客户资质、审批效率、利率、周期、还款方式不尽相同,客户在申贷过程中,有的无法做出最优选择,有的因为对贷款流程不了解而通不过审核。这种情况下,提供咨询代办服务的中介机构应运而生。
然而,有些中介机构号称能够做到“零门槛”“高额度、低利息”“免费办理”,甚至假冒银行名义,打着正规机构、洗白征信等旗号,对消费者设下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等陷阱。这些不法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有关负责人及业内人士介绍了一些非法中介机构惯用的手段,提醒消费者小心以下“黑套路”,不要上当受骗。
套路一:非法中介冒充“xx银行”“xx银行贷款中心”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是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以“低价手续费”“百分百获得贷款”等幌子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在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非法中介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伪造“流水”,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
套路二:在贷款办理过程中,部分客户的申贷条件不符合银行贷款要求,中介便诱导客户进行“AB”贷——中介谎称需增加担保人,要求客户A寻找资质较好的客户B为其担保。非法中介再使用客户B的身份信息申请贷款,借款人实际上是B,但贷款资金却由客户A使用,客户B直至被银行催收才知本人是借款人而非担保人。
套路三:在办理贷款过程中,一些非法中介以专业自居,代客操作,使用客户手机下载银行移动客户端,帮助客户录入信息、核验身份、确认贷款信息等。客户听之任之,待业务办理后,中介人员将所涉及贷款银行的移动客户端、短息全部删除,导致客户对贷款相关信息一无所知。
寻找正规中介机构要“四看”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如果有借款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渠道进行咨询办理。
如何辨别贷款中介机构是否正规?最好做到“四看”。
看“门户”——业内人士表示,贷款中介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消费者前往公司后,可注意查询工商登记等信息,了解公司基本情况。消费者应避免仅凭互联网联系中介机构,正规机构也不会只公布自己的微信、QQ等线上联系方式。正规贷款中介只为当地借款用户办理贷款业务,不会跨区域办理贷款业务。
看资质——要注意了解放款机构资质。正规贷款中介合作机构往往是正规银行或经银保监会批准的具有放款资质的金融机构。如果中介机构一味向客户推荐情况不明的网贷,消费者应注意防范。
看收费——正规中介在为客户办理贷款业务时,会先和客户签订贷款居间服务费合同。当客户贷款业务办理下来后,再收取贷款服务费。如果在贷款前就以“保证金”“解冻费”为由,要求借款人提前转账,消费者就应当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看合同——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要详细了解中介服务合同内容,不要轻信间接的贷款服务要约,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宣传。消费者还要了解贷款产品的重要信息,充分理解贷款条件、综合息费成本、还款要求等。警惕以“刷流水”“走账”为由的打款要求,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