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0 04:07:11来源:法律常识
耿建明向外界传递的好转并未兑现,反而迎来一个大雷。
4月18日晚间,荣盛发展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引发投资者争议。
今年1月28日晚间,荣盛发展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1亿元至1.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0.52亿元至1.02亿元。
这一业绩已经颇为惨淡。2020年,荣盛发展实现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5.01亿元、74.94亿元。相较2020年的数据,2021年,公司预计实现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下降98.00%-98.67%、98.64%-99.30%。
当时,公司解释称,受行业政策持续调控、资产减值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公司在 2021年度的开发项目交付面积较上年度有所降低,同时由于2021年度结转的开发项目毛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毛利润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谁料想,下降幅度超过98%仍然不是荣盛发展真实的盈利能力。
时隔两个多月后,荣盛发展调整后的业绩预告为,净利润亏损45亿元至60亿元,扣非净利润为亏损43.31亿元至58.31亿元。
短短两个多月为何会如此悬殊?
荣盛发展解释称,年初进行业绩预告时,主要根据当时项目所在房地产市场走势,以及项目所在地疫情态势趋向稳定的形势,依据各项目未来市场可参考售价计算可变现净值,对存货计提了跌价准备。随着市场形势和防疫形势发展的实际情况,公司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部分会计估计事项进行审慎判断,在与会计师事务所充分沟通后,公司对业绩预告作出修正。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今年2月以来,各地购房政策虽然有所放松,但是消费者购房意愿持续低落,销售量下跌明显,房地产市场整体延续下行趋势。二是国内新冠疫情出现进一步蔓延,多地新冠疫情的防控态势加重,尤其是环京市场和河北市场,公司项目的销售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基于此两点,公司重新评估预期销售价格情况及对存货的影响,对2021年末公司存货补充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早在去年底,荣盛发展就传出债务危机。但在今年1月,公司两笔到期美元债的交换要约方案已获得合资格持有人支持,替换为两只新债券。3月17日,公司已完成全部美元债的展期交割工作。至此,旧票据全部回收,新票据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
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发现,表面上,荣盛发展的票据危机似乎已经化解,但公司财务压力依然存在。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30日,荣盛发展短期借款9.5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16.6亿元,同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37.6亿元,刚好能够完全覆盖上述226.175亿元的债务。但公司还有82.84亿元的应付票据,其长期债务高达358.26亿元,除去此前展期成功美元债外,荣盛发展还有6笔债券规模达45.36亿元的境内债。
此前,荣盛发展曾筹划处置资产,但从公开信息看,并未达到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荣盛发展的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其所持荣盛发展股份质押用于融资。
今年3月7日,荣盛发展披露,在补充质押后,控股股东荣盛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质押率为58.08%,其近期接连质押股份与公司经营需求无关。
本文源自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