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8 16:41:11来源:法律常识
凡事不能只看结果,最好还是了解产生的原因。
1951年国家出台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我国历史上开创性的第一次对于企业的工人和职员也实施退休制度。有关退休制度参照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待遇标准。主要是根据工龄领取退休前本人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一般是50%到70%,具有相当不错的养老替代性。
在195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统一了有关待遇标准和要求。按照规定要求,机关事业单位是由民政部门列支,其他用人单位要么是由劳动保险基金支付,要么是由用人单位列支。后来劳动保险基金停止计提,所有的退休费承担责任都改由用人单位行政外支付。
至于占全部人口数量90%多的农民,当时人们根本也没有考虑到农民的退休制度问题。在1947年通过土地法大纲,首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这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实人们也发现了小农生产的弊端,为此国家财政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大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后来发展为农村公社。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明确,就提出了对老年农民供给基本的粮食和柴火保障。在后来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也明确了生产作物的分配,首先要保证按人口分配,然后才是按工分分配。另外,还需要缴纳农业税,还有集体提留。
农村产出始终是以粮食为主,实际上分配口粮也算是养老制度的一种保障。不过,随着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开始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了。相应的国家还是建立了农村的低保和五保制度。
1991年国家推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来经历了1997和2005年的两次完善,我国才建立起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2014年10月,对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同样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是一种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保障体系。对于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国有企业固定工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他们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社会保险法》规定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由国家承担。这实际上是以前退休制度的延伸。
不管是哪种群体,我们都是在原先的制度上不断的发展加以完善。农民合同制工人也可以通过企业养老保险缴费,享受职工养老金待遇。2014年户籍改革以后,农民也可以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符合条件,一样可以领职工养老金。这都是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国家发展了也会给农民更多的福利待遇。国家在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打破了几千年来一直束缚在农民身上的枷锁。国家全面开始工业反哺农业,现在种粮都可以领取多种补贴。所有的制度实际上都是从实施开始生效的,而不是追溯以前。
为了将更多的人纳入到养老保障体系,2009年国家开始试点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14年将其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国家明确在当地实施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已经年满60岁的老人可以不用缴纳任何费用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这也是国家福利的一种体现。
根据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当年共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16068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为3355亿元,人均养老保险基金待遇每月174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12762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为51301亿元,每月人均养老保险基金待遇3350元。实际上两种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收入分别是4853亿元和44376亿元,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分别是9759亿元和48317亿元。
一种是福利保障,一种是缴费机制。两种养老保险相差巨大,真的还是有原因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养老保险制度也会不断地完善,或许这两种养老保险也有并轨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