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垄断,企业绿色绩效

时间:2022-11-09 18:55:10来源:法律常识

以长远眼光做好绿色绩效评价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绿色绩效评价、民生工作、就业优先政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包容性创业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宋建波、张彦松、苏子豪:以长远眼光做好绿色绩效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宋建波等认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全面绿色转型的引领效应测度的关键问题。绿色绩效评价体系就恰好为绿色治理公正评定、治理政策及时纠偏、目标体系确立完善提供必需数据材料。因此,首先,要坚持全国上下一盘棋,统筹规划绿色绩效评价。把握绿色绩效评价体系逻辑线,在评价上实现上下互动,活化全面绿色转型局面。上层绿色绩效评价要以全面绿色转型的阶段目标为评价重点,以绿色绩效评价检验总体全面绿色转型成效。下层绿色绩效评价要做到切实可行,以最可获得、被评价主体最可理解的数据指标为绿色绩效评价的输入值,降低绿色绩效评价成本,提高被评价主体全面绿色转型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应对好区域、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坚持“稳中有活”,既要稳稳地把握服务全面绿色转型的原则,建立稳定的层次和阶段布局,又要重视区域、产业发展不均衡的突出问题,灵活施策,对不同的被评价主体设计个性化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激励。最后,要做好长短期利益博弈,与绿色政策产生协同效应。使绿色绩效评价体系既反馈绿色政策的成效,也为绿色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基础。

摘编自《光明日报》

邵景均表示,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我们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但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握工作重点,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方面,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另一方面,民生改善有一个过程,保障和改善民生不能脱离当前我国国情提出过高目标。要在守住民生底线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是落实到行动上。必须立足实际,出实策、办实事、求实效,同时创新方法、落实责任。民生问题牵涉千家万户、亿万群众,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施策,打通解决问题的“最后一米”。

摘编自《人民日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魏国学认为,稳就业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优先事项。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率与新增就业正相关、与失业率负相关。但在新形势下,就业优先政策的逻辑也在变化。应当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尤其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就业优先政策必须要前移关口。无论是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还是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以及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这些既是保市场主体的政策,实际上也是保就业的政策。只要能够保住市场主体,就可以为稳就业赢得缓冲的机会。为顺应新就业形态的新要求,就业优先政策还必须精准服务。不同就业形态在劳动生产率和体面程度、创新性和创造力上不尽相同,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对于新就业形态下很多具备较高生产率的岗位,稳就业不能局限于原先的兜底式帮扶、救济性政策,而要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和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提升。

摘编自《经济日报》

【刘志彪:切实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志彪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基础性的制度改革,但其迫切性更多体现在,它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切实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是要加快市场规模建设,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而做大市场规模的关键,在于激励人们创造更多的财富。只有生产率不断增长,才能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福利水平,才能不断地扩大市场总需求规模。二是要加快市场结构建设,促进市场结构优化。大力推进按具体要素分类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促进各种要素有序流动。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要素的特性,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类推进各市场门类的发育、改革和发展。三是要加快市场功能建设,发挥政府与市场各自的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此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要加快市场机制建设,促进公平竞争。贯彻执行国家统一的竞争政策,并以竞争政策引领政策体系改革。不仅要针对一些地方政府竞相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进行恶性竞争,造成产能严重过剩等体制性顽疾,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还要在政策上取消按照所有制、企业规模、行业、地区等分类管理企业的做法,破除企业的等级制管理,逐步实现自然垄断、公用事业竞争性环节的市场化,实施自由进入政策,放开这些环节的进入竞争。五是要加快市场环境建设,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大力发展各种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促进制度创新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摘编自《北京日报》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傅晋华认为,近年来在贫困地区逐渐兴起的基于互联网的包容性创业,在地区减贫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亟待通过政策干预来进一步发挥其促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作用。一是基于互联网的包容性创业属于生存型创业,从业者进入创业活动更多是模仿创业带头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盲目性,从而会带来较大潜在的创业风险。二是产品单一和同质化竞争问题凸显出来,结果导致了“价格战”和许多初创企业无法继续经营的局面。三是相比经济发达地区,刚摘掉贫困“帽子”的脱贫地区往往缺乏自身“造血”能力,整体营商环境较差,还未形成支持创业活动的有效政策体系。要从三个层面助力包容性创业。在微观层面,加强对脱贫地区农村低收入群体创业创新能力的培训力度。要围绕农村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创业能人作用,为农村脱贫人口提供创业创新辅导,帮助他们找到创业致富的稳定出路。在中观层面,提升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的创新生态能级,着力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创新水平。不仅要加快完善农村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加速资金、技术和服务扩散,还要积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在宏观层面,完善脱贫地区包容性创业的政策环境,通过使用包括财政、金融、教育、就业等一系列公共政策工具,构建完善脱贫地区包容性创业政策环境,促进脱贫地区全面乡村振兴。

摘编自《科技日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

以长远眼光做好绿色绩效评价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