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05:49:17来源:法律常识
“十三五”期间政法领域改革革故鼎新
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不断提高
本报记者 周斌 董凡超
“这里太美了,大片大片的紫色花海,真是赏心悦目。”今年7月,在甘肃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临港花海”参加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开放日活动的嘉宾们纷纷感叹。
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满是垃圾、渣土,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隐患。直到甘肃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职能推动整改,这里才迎来靓丽“转身”。
从试点探索到正式立法,再到自上而下构建专门负责公益诉讼工作的办案机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探索完善是5年来政法领域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全国政法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关于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政法领域改革,政法工作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机构改革
物理合并产生为民化学反应
一组数据,深刻反映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的成效:截至2020年10月9日,全国共破获涉黑涉恶刑事案件20.7万起,推动攻克2015年前陈年积案命案8.08万起,其中20年以上积案1274起、10年以上积案7905起、陈年命案2669起。
从云南孙小果案到湖南“操场埋尸案”,从安徽蚌埠“刘氏兄弟”案到黑龙江呼兰“四大家族”案,一大批黑恶势力被依法铲除,一大批幕后保护伞被连根拔出,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成绩的背后,是政法领域机构改革后的中央政法委有效承担起全国扫黑办职责,高效运转,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要求、对公正司法的期待越来越高;而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怎么办?
从更高层次上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政法领域机构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2018年以来,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法领域机构改革拉开帷幕,持续深入,通过加快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政法机构职能体系,推动形成全方位深层次的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
——各级党委政法委机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综治、维稳、反邪教等职能有序整合,统筹协调政法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党领导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总体格局和运行体系形成。
——重新组建司法部,实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环节职责一体、全面贯通,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最高人民检察院重新组建10个检察业务机构到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上海金融法院等相继设立,从国家移民管理局挂牌成立到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公开亮相……政法机构职能体系不断优化,履职更加顺畅高效。
机构改革的顺利推进也为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到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到深化“放管服”改革,“物理合并”产生了一系列为民“化学反应”,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司法改革
构建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
一起民事纠纷,从立案到审结仅用了20天。
这是一起涉及4万元的借款纠纷,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受理后认为,该案事实较为清晰、适用法律明确,启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在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前提下简化相关程序,一审终审。前不久,法院当庭作出判决,判令被告偿还借款本金,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被告庭后当即还款。
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20个城市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试点地区通过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机制,探索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切实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
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到推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从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到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5年来,政法机关紧紧抓住司法公正这条生命线,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深入推进改革,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
——诉讼制度改革持续深入取得突破。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法院落实和完善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助力解决庭审虚化、非法证据排除难、疑罪从无难等问题;检察机关推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今年前8个月认罪认罚从宽适用率达83.5%。77%的县级行政区域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诉源治理深入推进,部分地区法院出现收案增幅放缓甚至下降势头。
——执法司法权运行机制更加规范高效。入额领导干部办案制度加快落实,新型办案机制加快健全,全国法院98%以上的案件由独任法官、合议庭直接签发裁判文书,入额办案、办案担责、有责追究的司法权运行机制正在形成。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建成执法办案中心1100多个。行政立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监狱巡回检察全面推开,社区矫正制度深入推进,收容教育制度成为历史。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放任。为规范执法司法权力,中央政法委、“两高”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司法权力运行监督管理的意见》,各地法院纷纷制定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检察机关贯彻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公安机关健全完善执法全流程记录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政法为民
优化法律服务回应群众关切
“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可以多次拍照,从中选优。”2018年年底的一条消息曾一度登顶热搜,网友欢呼:终于可以摆脱身份证“丑照”了!
摆脱小烦恼,获得幸福感,身份证“多拍选优”正是政法领域改革中,公安机关推出的50多项便民利民措施中的一小项。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十三五”期间,各级政法机关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政法领域改革正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来到百姓身边。
——曾经,“奇葩证明”令人叫苦不迭;如今,“减证便民”让人拍手称快。司法部牵头成立证明事项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并开通“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从制度层面解决民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切实减少“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将为民服务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曾经,群众抱怨来信“石沉大海”;如今,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2019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要“将心比心,对待群众信访,建立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制度”,并带头将历史积压的2.2万件群众来信全部回复。通过这项工作,重复信访比例明显下降,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完善户籍、移民和出入境、交通管理制度,一年累计异地办理居民身份证3300万余张;居住证全覆盖工作顺利实施,一年累计发放超1亿张;实施推行小型汽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等16项便民利民措施,一年2500多万名群众受益……一组数据,见证了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的成就。
从法院系统启动跨域立案服务改革到各地积极推行“移动微法院”,从司法行政机关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全覆盖到法律服务网、法律服务App将法律服务一键送达……政法领域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人民群众得实惠。
锚定航向,奋力向前。
全国政法机关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步伐,深入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阻碍政法事业深入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谱写新时代政法工作新篇章,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