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09:01:03来源:法律常识
作者:饶金祥律师
坐标:厦门
元旦的前一天,在厦门,在全国,通过实体的接触,网络上的视频、图片,可以感知到,大家期待、期盼彻底恢复的日子,太久了,每个人都是如此的兴奋。
因为疫情三年,每个人所历经的苦楚太多,所以2022年的最后一天和2023年的第一天,这一个夜晚的跨越,承载了太多的含义。
在过去的一年,小到我个体,一个在厦门以刑事案件为主的律师而言,也有不少唏嘘。
2022年,会见是难题。
无论是厦门,还是厦门以外的其他省市,由于疫情的防控需要,会见“跳闸”是经常有的事情。有时候,好不容易预约到了会见的“号”,突然上午一个通知,下午的会见就全部暂停。
甚至,和同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一则趣事,同行手续刚提交,嫌疑人才提出来,但是通知恰好下达,对讲机里要求立即将嫌疑人带走,停止了会见。
其次是外地会见。外地,特别是省外,是相对的概念。比如我在厦门,那么相对于河北唐山就是省外律师,而对于厦门以外的律师同行,则就是外地、省外律师。
面对外地律师,有很长一段时间,许多地方视如洪水猛兽。比如,我预约了河南某个距离黄河最近距离仅有2公里的看守所,去到当地会见,早在八点上班之前的一个小时左右,我为了尽可能排除一切“隐患”--比如找不到具体地址(因为无公共交通到达且在很郊区地图不显示的地方)、外地律师前来办事的“必要”沟通等--我早早来到看守所门口,吹着寒冷的来自黄河北侧的风。
后来陆续来了几位当地的律师,闲聊几句。上班时间到,我排在第一位,但是由于我是省外来的律师,需要请示领导,所以硬生生放在了最后一个会见。
其他几位本地律师,常规手续之外,无其他附加内容,而我,则附加审查了许多“防疫防控特殊材料”,比如本地的24小时核酸、行程证明、健康承诺等等。
再有一次,去河北某县城,则更为夸张,除了24小时本地核酸、律所盖章健康证明、律所盖章健康承诺、行程卡截图,还需要出示律所盖章三针疫苗接种情况陈述、30天行程轨迹证明、移动7天行程轨迹短信、四码截图......
当然,外地来厦门会见的律师,也稍微会有一些特别的材料需要提供。
以上,仅是律师刑事会见遇到的一些程序上的困难。对于这些,还是可以克服的,只要能见上面。
至于其他,那就是视频会见。
视频会见,因地而异,一言难尽。
有些,和司法机关办案共用设备,会见过程是否被监听监视,难以说清。
有些,设备时常掉线,一次30分钟左右的会见,掉线次数十几次,显然公家单位的设备,总是多少有一些官场的气质,不是那么用户至上。
有些,设备信号差,会见一次,喉咙喊到冒烟。
有些,在某省某地,需要和司法机关轮流使用视频会见设备。因为一个案件,我经历过几次不讲道理的:不管你先到还是晚到,如果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来提审,不管律师有预约还是没有预约,都要优先让他们先提审。
反映过几次情况,依然我行我素,只能每次都期盼不要遇到提审,或者提审尽可能迅速一些。
2022年,开庭是难题。
取保候审在外的,还好,只要疫情不严重,大体上可以灵活安排开庭时间。
如果当事人被关在里面 ,那么开庭时常会很头痛。
头痛的不仅是律师,还有法院。由于多数地方,不能提人出来,只能线上开庭。那么,设备的质量、可以开庭的时间段,在一些地方,是需要协调,乃至抢号的。
比如厦门,六个区法院,还有中院,开庭的安排就要尽可能协调,甚至是抢号进行。
再有,时间是否凑巧。一个当事人的案件,还好,有多名当事人的案件,则律师的时间不一,以及检察官的时间不一,又需要协调。
再有,还是某外省法院。当时面对一个来自厦门的律师,他们要求我先过去落地隔离十五天,然后才能参加庭审。
而对于这个庭审,一次是否能完成,还不一定。
隔离的成本,自行负担。
以上啰嗦的言语,汇总一句话,那就是,2022年,确实挺难。
2023年,已经到来,承载了太多的期许,我的肉身还在奥密克戎病毒的侵蚀中刚刚恢复一些,写下以上文字。
再出发,继续辩护,继续向着尚且微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