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爆料知识:揭阳揭西县刑事诉讼律师哪个好,中国检察官职能

时间:2023-05-26 09:12:08来源:法律常识


中国检察的“能动”之旅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


导读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回首新时代十年特别是过去五年党绝对领导下的全面依法治国事业的轨迹,不难发现,作为融入其中的人民检察事业,也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能动革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理念更新、实践创新、自我革命,重塑职能、重组机构、重构机制、重振士气,做实“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深化能动检察实践,持续推动队伍自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理念更新: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以检察新理念引领促进检察工作格局一新、天地一新、面貌一新。


实践创新: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能动履职,践行人民至上,获得人民支持。


自我革命: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重自强,打通检察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1

山河无恙,所有的烟火寻常,背后都有人在守望。


在北京务工的河北省鸡泽县吴官营乡村民张衡很喜欢一首叫《如愿》的歌,歌词里这样写道: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愿不枉啊,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


这首在疫情期间开始流行的歌曲,本意只是父辈对子女的美好祝愿。但走过抗疫防疫极不平凡的历程后,许多人有更多感触——山河无恙,所有的烟火寻常,背后都有人在守望:大疫之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因为千千万万人的守望和担当,中国率先控制住新冠疫情,率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实现正增长,并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而张衡感受到的,还有检察履职对公平正义的守望:2021年11月到2022年8月,包括张衡在内的32名农民工在北京某项目工地务工时,被拖欠工资130万元。检察机关通过与人社部门的工作联系机制,了解到了他们的困境。张衡和工友们向检察机关申请支持起诉,最终,张衡和工友拿到了部分工资,得以安心过年。得到检察官会继续管到底的承诺后,张衡和工友们吃了定心丸,2023年刚开春就再次来到北京,等待新的工程开工。



“再过几天,工地就开工了,以后踏实干活,也抽空多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当记者与他谈到未来的打算时,曾经一度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张衡,如今又充满了信心。


某个人生节点的小确幸,温暖的是一生的希望。这些年,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背后的检察守望和担当的何止张衡:


因为激活沉睡的正当防卫条款,于海明、赵宇、董民刚、唐雪等没有背负罪名,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因为自诉转公诉,“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中的谷女士走出了被毁谤的阴影,重新拥有了忙碌的工作、充实的生活、舒适的社交;

因为最高检直接立案并用以事立案的创新方式办案,曾经因跨多省区难以治理的万峰湖再现一湖碧水,黔桂滇三省(区)五县(市)的沿湖百姓重新享受“蓝天碧水”的利好;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新时代,有着红色基因的共和国检察人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人民至上,以履职办案维护、守望公平正义,做的就是守心的工作。


但守心何其难!——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有着更高的需求和期待,新时代十年特别是过去五年,检察履职办案是如何赢得公平正义的判卷人——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支持的?


答案在实干中愈发坚定:在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能动履职!


2

时间沉默似金,却在沉默中回答了所有问题。


革命者,根本性改革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回首新时代十年特别是过去五年党绝对领导下的全面依法治国事业的轨迹,不难发现,作为融入其中的人民检察事业,也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能动革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理念更新、实践创新、自我革命,重塑职能、重组机构、重构机制、重振士气,做实“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深化能动检察实践,持续推动队伍自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年,大约1800多天,对于这一场“能动革命”来说,够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做得怎么样?除了千千万万个和张衡一样的公平正义受益人、检察履职办案的当事人给出高分以外,答案也蕴含于“观察者”和亲历者的视野之中。


从理论界的视野看——

“有学者认为,法律监督机关之宪法定位规约了检察权行使方式和检察制度的变革路径,检察权行使方式和检察制度的变革丰富了法律监督的内涵进而强化了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2023年1月2日,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郑淑娜等在《检察日报》发表文章,文章引用学者的观点,对检察制度变革予以肯定,并用较长篇幅对检察制度作了专门阐述。


一滴水里可以看见整个太阳的光辉。这只是近几年“检察学”从“隐学”到“显学”的一个片段。捕诉分离好还是捕诉合一好?在落实认罪认罚从宽甚至刑事诉讼过程中,检察机关能否承担主导作用,是主导权力还是主导责任?涉案企业合规整改是帮企业“脱罪”吗,是否会对守法企业带来新的不平等?……关注法学理论界的人士不难看出,近几年来,检察领域进入理论界讨论甚至争论的话题越来越多。


“理论是干出来的!”正如一位学者所言,理论并非空中楼阁,没有近年来火热的检察实践和创新能动履职,没有逐步深入的检察改革创新,就不会有检察话题的火热讨论甚至争论!

从监督者的视野看——

“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积极构建‘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新格局,深化创新能动履职,人民检察事业稳步向前,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司法保障。”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如是评价五年来的检察工作。


“过去人们知道有困难找公安、打官司找法院,现在很多人还知道了寻求公平正义,找检察院!”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院长董瑞看来,正是近年来检察机关锐意改革创新,能动履行“四大检察”职能,让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晓度和支持度进一步提升。

从身处其中的检察人、政法人的

视野看——

“今天的检察工作更专业、职能更清晰、运行更规范,这令检察人更加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谈到过去五年的检察工作,在检察系统工作多年的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辰有两个“没想到”:没想到在经历反贪反渎转隶后,检察士气不降反升;没想到,短短几年,人民检察事业面貌一新,司法理念、履职办案、队伍建设都有跨越式的发展和进步,为检察工作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职能重塑、机构重组、机制重构!”在一位“政法老兵”的视野中,五年来,党领导下的人民检察事业开创性高质量发展,其“狂飙突进”的发展速度、气势如虹的革新力度堪比检察机关恢复重建时期。

3

理念更新: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以检察新理念引领促进检察工作格局一新、天地一新、面貌一新。


革命,首先需要从思想理念萌发。思想理念的革命既是第一步,也是最难迈出的一步。不妨从变化中感受理念革命的魅力——


从办案规模看,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数量稳步提升;从办案范围看,“4+1”大幅扩展到“4+9”“4+N”;从办案效果看,绝大多数案件在诉前环节得以解决,2017年7月至2022年底,全国共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58.4万余件,行政机关诉前阶段回复整改率达到99.8%;从国际影响看,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实践成效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2月27日,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五年成绩单,引发广泛关注。“万万没想到,短短几年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会有如今这样蓬勃发展的局面!”长期关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回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推开之初,他曾为检察机关捏把汗——因为这项全新的诉讼制度主要涉及政府履职,难度不小,检察机关能承担起这项重任吗?彼时,不仅仅是关注检察工作的第三方感觉到了难度,许多检察人心里也打鼓——检察机关告行政机关,能行吗?事实证明,检察机关有智慧和能力履行好公益诉讼职能。


四两拨千斤。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理念的提出,完全改变了局面:针对初期一些检察机关不会、不敢、不愿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特别是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情况,最高检党组适时提出“双赢多赢共赢”办案理念——行政公益诉讼并非“零和博弈”,本质上是通过加强对公益损害问题的监督,助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各相关职能部门、主体协同合作,形成公益保护合力,共同维护人民利益。


行政公益诉讼就一定是要告赢行政机关吗?针对公益诉讼推开之初,不少同志认为公益诉讼就要诉诸法庭,最高检党组提出“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就是最佳司法状态”理念,要求发出检察建议后努力协调促进落实,使绝大多数案件都在诉前环节得以解决。为更好维护政府权威,最高检还要求探索建立磋商机制,提出检察建议前先与行政机关磋商,提醒主动履职整改。检察建议不能落实的,则依法提起诉讼,将案件办成“法治样本”,促进依法行政,警示、教育社会面。


没有诉诸法庭还能叫诉讼吗?针对一些对公益诉讼检察制度的不同认识,最高检党组提出公益诉讼检察是“以诉的形式履行法律监督的本职”,把公益诉讼检察作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与刑事、民事、行政检察并列为“四大检察”统筹推进。


如春风轻拂,似春潮澎湃。正是在“双赢多赢共赢”“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就是最佳司法状态”等理念指引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攻坚克难,开创性发展,努力承担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的重要职责使命。


“平日里,双赢多赢共赢对我们来说是落在纸面上的几个字,没有见过它真实的样子。” 对于“双赢多赢共赢”理念,身处其中的检察人更是感受到了其中的魅力。最高检办公厅信息处副处长陈艳曾到江西省兴国县检察院调研锻炼。陈艳说,此次基层调研感受最深的就是当地党委和政府非常支持检察工作,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关系非常融洽,大家确实都感觉到,只是分工不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双赢多赢共赢理念的落实,实际上最大的获益者是老百姓,他们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会更强。”陈艳了解到,兴国县检察院在2022年上半年就办理了43件公益诉讼案件,推动了一些社会治理难题的解决,老百姓很满意。那么,检察机关制发的检察建议,行政机关会不会有抵触心理?当陈艳问相关的行政机关人员时,得到的答案是:“最终推动了问题的解决,我们的成就感会更强,所以对检察建议是欢迎的。”


如今,“双赢多赢共赢”理念的影响和应用远远不止于公益诉讼检察,而是贯穿“四大检察”“十大业务”中。同样是在陈艳和同事们的那次挂职调研锻炼时,大家还了解到这样一个事例:兴国县检察院、公安机关积极落实最高检、公安部部署,成立了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检察官派驻后,公安执法办案的信访量从前几年的几百件减少到2021年的89件、2022上半年仅20多件。


目前,在最高检的大力推动和公安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联合设立侦监协作办公室4320个,实现了全覆盖。很多地方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已经感受到了“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指引下的举措带来的“实惠”:公安机关办案质量提高,检察监督履职办案效果更好,最终,人民群众受益——案件办得更好,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更强。


理念一新,气象万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检察理念革命让检察工作格局一新、天地一新、面貌一新——

从队伍精神面貌看

以“转隶就是转机”的理念消除部分检察人“没有查办职务犯罪这个‘大杀器’,法律监督再也‘硬’不起来了”的顾虑,带领全体检察人以“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的精气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检察士气不降反升。

从检察履职广度看

以“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理念深化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内设机构系统性重构性改革,实行刑事检察“捕诉一体”,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的法律监督全新布局明确写入全国人大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下称党中央《意见》),“不完全检察”“不完整办案”成为历史。


从检察履职效果看

在“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理念指引下,坚持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将天理、国法、人情融为一体,既遵循“文本法”,又遵循“内心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从检察履职主动性看

在“能动检察”“溯源治理”理念指引下,一大批能动履职、主动作为的举措赢得社会各界肯定——创新检察履职方式,巡回检察显示威力;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以公开听证化解矛盾,助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从检察队伍能力素质看

在“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理念指引下,抓实融为一体的政治与业务建设,以“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检,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能、纪律作风全面提升,为以检察工作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4

实践创新: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能动履职,践行人民至上,获得人民支持。


有一种掌声,为人民而鼓,为人民而呼。


这是记者耳闻目睹的一场难忘的鼓掌——


“如果检察机关不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往往一些行政争议就会徘徊在‘程序’中,老百姓不堪讼累,一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很可能转化为激烈的矛盾对抗,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2年9月9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形势与任务报告会,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作专题报告。当张军结合具体案例讲到检察机关能动履职、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时,全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这既是对检察机关能动履职的鼓励,更是为人民而鼓,为人民而呼——聆听这场报告的学员,不少是来自全国各地市的“父母官”,他们深知基层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也懂得能为一方百姓谋福祉的成就感。


“过去几年,检察工作给人最鲜明的印象就是‘检察为民、能动履职’八个字!”正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记者程琴所感受的那样,五年来的检察工作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能动检察、人民至上!


被动完成任务与能动做好工作,心态不同,状态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能动检察,意味着积极主动深化履行检察职能、意味着更重责任!能动检察、践行人民至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连检察机关内部,也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的,检察机关何必自找麻烦”的“消极避险”想法。


基层院看市院,市院看省检,省检看最高检!因为难,所以需要最高检打样,统一思想行动。而那一场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洗礼,让广大检察人员意识到能动检察的更深意义——


2021年11月的一天,最高检检委会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民事支持起诉指导性案例。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检委会委员对“机关”的“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这里的“机关”,是否包括“检察机关”?大家在讨论中明确,此处的“机关”应包括检察机关。但对于支持起诉案件,单从法条上看,“机关”范围很宽,检察机关“常规”履职责任已十分繁重,是否一定要管?大家在讨论中统一了认识——作为“人民检察院”,作为政治机关,从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站位出发,就不能退而求安,必须积极履职去“管”,还要“管好”!


大家举一反三,从这批民事支持起诉的指导性案例说开去,在讨论中形成共识:要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担当,涉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法律只有原则规定但没有具体规定,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存在漏洞,就应当依法积极履行好职责管起来!同时要有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管”不是大包大揽,而是通过能动履职的“我管”实现社会治理的“都管”。


这样一场深刻的讨论见诸报端后,如一场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的深入培训,不仅广大检察人员深受触动,一些其他“机关”的工作人员也深有感触:所有“机关”,都应以这样“守心”的标准,能动做好自身工作,也促进其他部门做好工作,共同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正是在最高检持续带动和引领下,以检察履职、监督办案的“我管”,促各方履职、联手“都管”的能动检察愈来愈成为全体检察人的行动自觉。


能动检察,意味着自我加压,意味着更多付出和担当。在某些工作开展之初,可能还会面临不了解、不理解,但为了人民福祉和国家利益,必须加油干:


前文提到的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开展之初,也曾有相关人士和有关部门表达了法律依据不足的担忧。检察机关秉承法的精神能动履职,针对一些行政诉讼案件程序已结但讼争未解、长期申诉,2019年起持续开展专项监督,综合运用抗诉、检察建议、司法救助等方式,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3.3万件,其中争议10年以上的2134件,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的揪心事,促进了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持续抓实过程中,有不同认识的专家也开始赞同、支持开展这项践行人民至上的工作。目前,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党中央《意见》关于“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部署,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正积极推动完善立法。

信访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2019年全国两会上,最高检领导庄重承诺: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一些关心关注检察工作的同志担心工作量太大做不到——仅最高检每年接收的群众来信就在20万件以上。检察机关健全工作机制、充实信访工作力量、创新开展公开听证、强化督导检查,用心用情抓落实,最终实现了四年来收到的353.9万件信访均在7日内告知“已收到、谁在办”,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超过95%。


能动检察,意味着穷根究底、诉源治理。司法检察最好的状态,就是无案可办、天下无讼。“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能动检察,如同医生看病,基于医、法同理,不能就案办案,要抓前端、治未病,用心循理研析个案、类案背后的问题所在,自觉主动融入社会治理,狠抓诉源治理,从源头上防范相关案件多发高发,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创新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对成长中的中小微企业涉经营类犯罪,以发展的眼光,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提出适用缓刑建议,结合办案促进涉案企业合规经营。自合规改革试点以来,检察机关共办理相关案件5150件,已有1498家企业整改合格,3051名责任人被依法不起诉;另有67家企业整改不实,243名责任人被依法追诉。“寓爱于管”让一批涉案企业脱胎换骨,走上依法合规经营之路,同时也警醒提示其他企业依规合法经营,促进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以检察建议推动诉源治理,推动社会治理谋在前、预在先。2018年以来,最高检汇总分析司法数据、典型案例,围绕校园安全、司法公告送达、金融监管、窨井盖管理、虚假诉讼、网络整治、寄递安全、安全生产等向有关部门发出第一至八号检察建议,得到积极回应,推动从源头上防范相关问题发生,实现治罪与治理并重。


能动检察,意味着法随时移。检察履职办案不因循守旧,而是因应时势变化和党和国家政策调整进行优化升级,以更好服务民生、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宽严有度,社会治理更有效,人权保障更有力。2020年全国两会上,最高检打破常规,分析20年间刑事犯罪结构性变化:重罪持续下降,轻罪持续上升。根据这一变化,检察机关明确提出少捕慎诉慎押检察办案理念。2021年,这一办案理念被确定为刑事司法政策。政法机关协同落实,诉前羁押率从2018年54.9%降至2022年26.7%,为有司法统计以来最低;不捕率从22.1%升至43.4%,不诉率从7.7%升至26.3%,均为有司法统计以来最高。落实过程中,检察机关携手政法机关,坚持依法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犯罪、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坚决依法严惩。同时,对依法不予逮捕的,运用大数据有效监管,做实不抓起来也管得住,对不起诉但应予行政处罚的,移送主管机关处理,让违法行为受到应有惩戒。

疫无情,法有度。疫情期间,对于严重危害疫情防控秩序、严重危害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犯罪,坚决依法惩治,做实依法战疫,稳定人心。与此同时,高度重视保障涉疫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避免不符合实际一刀切的“从重从快”。对隐瞒旅居史等导致病毒传播风险的,是不是一律按起步三年有期徒刑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从严惩处?最高检研究认为,宁重勿轻不是依法防控,宽严相济才利标本兼治,提出用好法定刑更轻的刑法第330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三年来,破坏疫情防控秩序的犯罪行为,无一例适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对拒绝执行疫情防控措施致病毒传播、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起诉542人;情节轻微的,不起诉167人,重在教育疏导,社会效果更好。2022年底至2023年初,国家确定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按照中央政法委部署,最高检及时牵头,按照“乙类乙管”依法不再适用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追诉相关涉疫行为,同时对正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的案件,一律不捕不诉;已经起诉尚未判决的,及时撤回起诉。


5

自我革命: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重自强,打通检察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山高路远,要到达风光无限的顶点,基本能力、基层基础是关键,也是自我革命的重点。


这是基层检察院检察长经常被问到的“灵魂三问” ,也是最高检领导到基层调研时最常问的三个问题——“您今年主持公开听证有多少件?”“主持检委会会议多少次?”“‘三个规定’填报了多少件?”


看似三个简单的问题,却有着政治与业务融合的深意——根据三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看出基本能力、基础建设、纪律作风如何,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如何。


记者至今仍记得这样的感慨——在中部某省一基层检察院的调研结束后,经历大考的这位基层检察院检察长直呼“压力山大”:“很多工作,最高检领导都亲自抓亲自办,我们基层院的一把手,要是基本能力没几把刷子,不真抓实干,想‘忽悠’领导,蒙混过关还真不行!”


最高检要求基层检察院做的事,最高检做到了吗?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研究室主任郭洪泉在一次座谈会上讲到这样一件让他意外的事:某一天,孩子告诉他,最高检检察长给他们讲了法治课。郭洪泉的第一感觉是不可能,最高检领导能抽出时间亲自给中学生上法治课吗?直到看到新闻报道后他才相信。之后他关注到,五年间,最高检领导每年都会到中学为学生们讲法治课,从未间断。


“张军检察长手写的教案令我无比动容,一字一句背后都是对孩子们深沉而磅礴的爱。”作为法治副校长“同行”,2019年初任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的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曾与张军交流怎样给孩子们讲好法治课、当好法治副校长。当她见到张军在信笺上手书的教案时,觉得出乎意料,难以置信:“那份教案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还有不同颜色的附注,能看出是经过反复斟酌、修改而成的。我借鉴其中的理念、思考和生动案例撰写了自己的教案,法治课讲得十分成功,孩子们特别爱听。”


许多法治副校长都有一个共同感受:讲好给孩子们的法治课并不容易,要带着问题而讲,引领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带着案例而讲,让“纸面上的法”成为“动态的法”;与时俱进而讲,讲清楚“六大保护”如何相融互促。这背后,考验的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思践悟,考验的是检察履职办案各项基本能力!


显微镜下显真功夫。重自强首先要基本能力强!人们看到,为带头提升基本能力,最高检领导亲自抓、亲自办的事项越来越多:

亲自办案,办案就要阅卷。

最高检领导带队调研江西检察机关,来了一场“突击”式阅卷,向全国检察机关释放了强烈信号——检察长要带头办案,办案就要阅卷;在某地检察机关调研时,和一同调研的当地政法委书记在阅卷中发现了机械司法的问题,引发该地政法机关执法司法大讨论,促进“天理、国法、人情融为一体”理念的树立。

亲自办理信访案件,亲自接访。

在重庆市检察院一分院调研,最高检领导同当地检察官一同接访行政申诉案件当事人,耐心倾听申诉人诉求,真正为申诉人的利益说法理、谈情理、讲道理,让申诉人发自内心地表示:“我向您表态,案件到此为止。”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福顺康老年公寓,最高检领导与90岁的申诉人罗大爷促膝长谈,解开了罗大爷的“法结”和“心结”,罗大爷表示息诉罢访。


亲自主持检察听证。

自2019年7月最高检部署全面推开检察听证工作以来,最高检7位院领导直接主持15件疑难复杂、有重大影响案件公开听证,32个省级检察院检察长主持听证34件。


基层检察是全部检察工作的基础,处于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检察机关是怎样抓实“最后一公里”的?不妨从细节中感知:


2021年10月17日,江西省德安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徐昱的《拢好心 管好人 干好事 努力打好脱薄攻坚战》在《检察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一个基层检察院检察长介绍工作经验的文章,得以在最高检机关报显著位置发表,源于最高检对脱薄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2020年10月,全国检察机关129个基层检察院被确定为工作相对滞后的“薄弱基层检察院”,德安县检察院榜上有名。


如何加强对薄弱基层检察院的指导和帮扶?最高检党组有一项量化的指标:一年之内,要通过深入基层调研见基层检察长,请进来培训座谈见基层检察长等方式,让所有薄弱基层检察院的检察长都能见到最高检专职委员以上的院领导。最高检每位院领导出差调研时都要深入到薄弱院,看情况、找问题、出对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徐昱一年之内曾经三次见过最高检专职委员以上的院领导。“三次均有不同收获,为我们脱薄摘帽指明了方向。”提起这三次非比寻常的面对面交流,徐昱至今非常感慨。


“2022年,检察工作综合质效位列全市第一,47项核心指标位列全市第三,其中有30项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如今,早已脱薄摘帽的德安检察人信心满满,正迈向新的目标。而全国第一批129个薄弱检察院已有122个脱薄。但这绝不是终点——一批薄弱检察院由弱变强后,还会跟进补充一批,以点带面、压茬推动基层检察院全面进步、整体提升。


强基固本重自强,既需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更需要科学管理、追求极致的智慧。五年来,检察机关一系列重自强的革命举措让人印象深刻:


以质量、效率、效果为导向,完善检察人员考核机制,2199名检察官在扎实考核下退出员额,能进能出成常态,倒逼检察人员求极致,提升能力水平;

创设“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共压减95.9万个程序性和内生案件,司法能力、办案质效明显提升;与2018年相比,2022年退回补充侦查、延长审查起诉期限分别下降80%和95.8%,自行补充侦查上升264.6倍,个案平均审查起诉时间减少6.9天。

狠抓“三个规定”落实,2019年网上填报、逐月报告;2020年季度公开、以案示警;2021年上下联动、相互印证;2022年逢案必倒查,推动如实登记渐成自觉:2022年检察人员记录报告有关事项是2019年的15.4倍。


6

革命人永远年轻。


如保尔柯察金所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每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羞耻。回首五年的检察历程,全体检察人或可这样说:我们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


但他们也深知:五年来,党的检察事业稳步向前,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离不开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宝贵支持、配合;无不充分体现出全体检察人团结奋斗、踔厉奋发!


司法为民无极限,能动检察无终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专章部署“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特别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赋予检察机关更重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


“历史地看:检察工作欣逢最好发展时期;发展地看:检察工作面临更高履职要求。”2023年1月8日,最高检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应勇向广大检察人指明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的历史方位,并发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进军令。


以新时代新征程为新的起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检察事业,下一个五年必将书写更加恢宏的“革命”篇章!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房屋 案件 土地 自诉 补偿费 律师 债务 当事人 公司 打官司 离婚协议书 刑事案件 债权人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找律师可靠吗 交通 合同 甲方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北京房产纠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鉴定 车祸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法院 债权 补助费 财产 工资 程序 人民法院 北京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