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一下秦皇岛市擅长刑事重罪律师业务,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高考

时间:2023-05-29 16:01:47来源:法律常识


河北省秦皇岛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有两处错误的是( )

A.①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谦虚)②虽董之以严刑(懂得,知道)③简能而任之(选拔)

B.①承天景命(大)②能克终者盖寡(克制)③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真心,真诚)

C.①夫在殷忧(深)②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③终必不蒙见察(看见)

D.①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认为)②无由会晤(见面)③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特别)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科尔特斯凭借其不足600人的兵力就摧毁了人口数以百万计的阿兹特克帝国。不久,皮萨罗同样不可思议地征服了南美的印加帝国。这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基督教的信条以及西班牙人无可否认的技术优势,似乎并不足以解释印第安人生活方式和信仰的全面崩溃。

在有关这个巨大谜团的解释中,有一项新假说令人茅塞顿开。因为,就在阿兹特克人将科尔特斯的军队逐出墨西哥城并予以重创的那天晚上,“天花”这种传染病开始在城内肆虐,好多人一道死于那个“悲伤之夜”。这场致命的传染病所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恰好解释,为什么阿兹特克人没有乘胜追击,完成合围,赢得最后的胜利。

值得关注的,还有这场只杀死印第安人、对西班牙人却毫发无损的疫病对当时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对这种明显的“偏袒”,当时只能从超自然的角度加以理解,很明显,在这场战争中哪-一方得到了神明的助佑似乎已不成问题。在西班牙人的神祗展现了其“超自然的能力”之后,难怪印第安人会如此温顺地俯首称臣。这一假说为我们重新理解历史提供了一把钥匙。自然,也就会引发相关问题;西班牙人何以且何时获得了这种免疫力?为什么印第安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本土疫病以对付入侵的西班牙人?只要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随之显现的就是一个人类历史中的新领域,即人类与传染病的互动。

世界历史其实巳经提供了许多类似的事例,比如14世纪的黑死病,19世纪的霍乱大流行。但在传统史学中它们很少受到关注,渐渐地,那些人类与疫病惨烈遭遇的案例都已湮没于时间隧道中,以致事件发生的规模与意义都很容易被忽略。不过在其他一些事例中,军营里突发的疫情的确扭转了战局,这类插曲自然不大可能被遗漏,但它们的不可预见性却使历史学家深感不自在。我们都希望历史合乎理性、有章可循,为了迎合这愿望,历史学家也往往会在历史书写中刻意突出那些可预测且可控制的因素,而总是以一种不经意的笔调处理这类事件。

在解读古代文献时,历史学家自然会受到自身疫病体验的影响。经历过各种病史的现代人,已对各种常见的传染病拥有了相当程度的免疫力。受过严格训练的当代历史学家往往只能认为那些疫病造成大规模死亡的说法未免夸张。但事实上,同样的疫病在熟悉它的人群中流行与在完全缺乏免疫力的人群中暴发,其造成的后果差别巨大。如果现代医药出现之前的传染病均与现代欧洲传染病模式并无二致,那么又有什么必要关注疫病的历史呢?是时候,通过揭示各种疫病循环模式对过去和当代历史的影响,将疫病史纳入全球历史诠释的范畴之中了。毋庸置疑,无论过去与现在,传染病都在自然平衡和历史变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威康·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

材料二:

新冠疫情以远超人们预期的速度高速扩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因为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程度,当前国与国之间大量而频繁的商务、旅游、教育等活动,为疫情的扩散提供了极为便捷的途径。为了控制疫情传播,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封国”,地球村正分割成一个个孤岛。更糟糕的是,由于疫情的冲击,过去几十年不断升级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有可能大规模退潮。

在疫情之后,越来越多国家的经济正陷入麻烦,为了保护本国利益,经济上的各种保护主义将加速抬头。有国家为了优先保护本国需求,会对具有优势性的产品限制出口;更多国家还会限制别国产品进入,这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大伤害。同时,这次疫情开始让全球重新反思产业链的安全问题。尤其是中国最早暴发疫情之后,由于全球制造业对中国产业链的高度依赖,很多发达国家开始发现本国口罩、防护服和呼吸机。等产品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反思:是不是产业链不应过度集中在某些区域?而对于某些关键产业,即使本国并不具备比较优势,是不是也应让部分产业回流本国?

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就在4月表示,为了鼓励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美国政府将为企业的相关搬家费用买单。当然,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会予以回应还是一个未知数,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政府和苹果公司。最近两年,特朗普多次要求苹果将全球生产线搬回美国,结果,就在去年6月份,苹果反而将美国本土的最后一条生产线搬到了中国。

最近几年,关于全球制造业撤离中国早就不是新闻,但实际上,国际资本向东南亚和非洲等地转移的程度还是比较有限。因为中国虽然逐渐丧失了劳动力成本优势,但劳动力数量和素质仍具优势,产业链集群优势也很明显,更重要的是中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包括苹果在内的跨国企业并不愿意仅仅为了寻找更便宜的劳动力而远离自己最大的销售终端市场。所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牢不可破。过去,很多发达国家的政府对企业的影响力不足,每当国家进入危机时刻,政府的权力都会膨胀。大萧条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表示,面对经济大萧条民众只能求助于政府。这一次疫情暴发后,很多西方政府的权力都开始扩大,预计这种趋势短时间之内不会逆转,以前政府做不到的事情,在疫情之后可能就可以实现。

从历史上来看,全球产业链转移原本就是势不可挡的大趋势。市场之手始终在默默发挥作用,“二战”以来全球产业链已经历了三次大转移,其中90年代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低端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过去几年,第四次全球产业链转移潮其实已经开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产业在一夜之间从中国撒出,但从更长期来看,在疫情的推动下,产业转移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

(摘编自谢九《疫情正在重塑世界:全球化进或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征服,不仅是军事上的也是文化上的,对这种征服以往从宗教或技术角度的历史解释似乎很难令人信服。

B.传染病只对美洲印第安人造成伤害这一史实,让交战双方都以为神灵站在了西班牙人一边,重创了印第安人的心理防线。

C.中国具有劳动者素质优势、产业链集群优势,中国是苹果公司重要的消费市场,吸引苹果不顾反对将所有生产线搬到中国。

D.让制造业向本国回流,以前对西方政府来说是很难办到的事情,但疫情危机之后随着其权力的膨胀,这可能变成现实。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学家往往忽略疫病对不具有免疫力的人群造成的可怕后果,未意识到疫病模式的变化,这会导致其对人类与疫病互动的历史缺乏洞察。

B.对各种不可预见的疫病事件的强调会削弱以往历史的解释力,历史学家往往对此就低调处理,因为历史的发生应该合乎理性、有章可循。

C.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处于相互依赖之中,产业链和消费市场不局限于一国之内,在利用比较优势的同时,也可能使全球产业链分布过度集中。

D.全球产业链转移一方面符合市场规律,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政府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博弈,此次疫情将会使新一次产业链转移的过程大大加快。

4.根据材料,下列不能作为经济全球化退潮的表现的一项是( )

A.从全球疫情地图来看,疫情重灾区——国际化程度相当高的美国的纽约州、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大巴黎地区,一度大规模封城,经济停摆。

B.近期俄罗斯、越南等国宣布暂停粮食出口,对于需要进口粮食才能满足需求的国家,一旦国际市场关闭,将面临价格上涨或粮食短缺的危机。

C.疫情暴发之后,日本政府公布了一份经济救助方案,计划从1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拿出22亿美元,协助日本企业将生产线撤回本国。

D.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频繁从国际组织和协议中“退群”,其中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奥巴马时期全力打造的国际多边经济组织TPP。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琥珀色的篝火

乌热尔图

猎人尼库和儿子秋卡,还有妻子塔列走在山路上。

尼库高个头,黑黑的脸,拉得挺长,显得很难看。儿子头发蓬乱,牵着驯鹿,跟在父亲身后。母亲骑在一头粗壮的驯鹿上,弓着腰,垂着头,用深绿色的头巾包住额头。

黄昏,林子里倾斜的光线变成了玫瑰色。鸟儿发出悦耳动听的音调,可谁也没有兴趣理睬它们。

“爸爸!太阳快下去了,还没到呀?”

尼库紧绷着脸,没说什么。他把目光投向妻子。妻子脸色苍白,眼神暗淡无光。他皱起眉头,心好像被什么揪着。

太阳悄悄地溜走了,他们来到小河边的露营地。尼库砍来细软的树枝,铺在潮湿的地面上。秋卡把母亲扶下驯鹿,扯过一张犴皮铺在地上,让母亲躺在那里。篝火着了起来。吊锅里炖的肉粥咕咕地翻着气泡。从尼库背后传来塔列的咳嗽声和低沉的呻吟。

“我……真挺不住了…咳……我胸口里有什么东西坏了。”

“你累了,别瞎说。明天翻过前面的山脊,下午就能赶到公路。晚上就住上医院了。”

“医院也……”她的声音很低。

“上次你真不该从医院跑回来。”

“在山上……我死了也不觉得难受……我真不想下山……真要死的话,我也得埋在山上。”妻子无力地说。

“你别说了,好不好?”

“我知道你心烦。为我,还为那些脚印!”

“你也看见了?那几只鸟儿,真是笨透了。离小路只有几步远,硬是没看见。”

“尼库,你想去。可你怕我……”塔列打起精神瞧着丈夫,“你去吧!他们可是三个人呀!你去吧。我知道你在等我这句话。”

尼库转过身来,凝视着妻子失去血色的脸。这张脸罩了一层橘黄色的火光。

“秋卡,你明天送妈妈下山看病。”

“那你去哪儿?”

“去找那三个人。你没看见脚印?他们那是迷路了。”

林子里走夜路比白天费力,尼库穿过黑幽幽的密林。大雨泼下来了,大粒的雨珠辟辟叭叭落在树叶上、岩石上,汇成气势无比的音响。他被淋得浑身精湿,冷气针刺般穿透胸脯。这样冷飕飕的秋雨是能冻死人的。他的脑袋里闪出迷路人的影子:绝望的,饥饿的,僵硬的。雨势渐渐弱下,他终于发现寻找的目标,是三个陌生的城里人。一个孩子似的年轻人,一个戴眼镜的老人和一个中年人,他们已经冻僵了。

他在林子里找来枯木,劈成细长的木拌,掏出火柴,嚓的一声,微小的火花在那堆木头上跳了一下,冒起一缕青烟。火花变成火团,发出呼呼的燃烧声。一堆篝火着了起来,火光是琥珀色的,很好看。

他把冻僵的人拖到火堆边,奔来奔去搭起帐篷,鄂温克式简易帐篷里的火很旺,热气逼人。他用最后一点力气,把三人湿透的外衣脱掉,挂在火堆上面的枝杈上。拿出带来的烤饼、烤肉,摊在火堆边。他想,这些很快就会暖和过来的人,会吃掉这些东西。他再也撑不住了,难以忍受的饥饿,极度的疲劳,使他头晕、想吐、心慌。他还想干点什么,可失去头脑支配的肉体,瘫软在火堆边。他想起妻子和儿子,真想象不出他们是怎样度过这场暴雨的。

“你们怎么样?塔--列!”

他用手臂支撑沉重的身体:“我要回去。这就回去!”他太累了,脑袋越来越沉,身子一歪,昏睡过去。不知睡了多久,朦胧中他感到全身各部位,针刺般疼。他醒了,天已大亮,眼前晃动着三个陌生人的面孔。

“醒了,他醒了!”年轻人嚷了起来。

“您救了我们的命!”戴眼镜的老汉嘴唇在抖,眼眶湿了。

他坐起来,瞅瞅他们,没说什么。他觉得不论哪一个鄂温克人都会像他这样干的。

"谢谢您!"

他站起身,肩膀晃了晃,他觉得腰、腿一夜之间变得十分僵硬。

“您饿了吧?”老汉问,“真对不起!饼和熟肉让我们吃光了。”

“光了好一一我去打猎。”他扛起枪,朝林子走去。

这次很顺利,他把猎物扛了回来。三个人瞪大了眼睛焦急地等待着他。

“你们--那个桦树林穿过去--找到小河--顺流水走--半天--半天就到了--就能回到家。”说罢,他操起猎枪,转过身去。

“大叔--”年轻人在他背后喊他。

“大叔--”戴眼镜的老汉也这样称呼他。

“您--别走!我们还会迷路的。”

他的心猛地被什么东西紧紧拉住了,转过身,呆呆地站在那里。

他终于放弃走的念头,缓缓放下猎枪。他们生火做饭,时间过得真快。尼库抿着嘴角,不说也不笑,可心里痛快。不知什么东西使他暂时忘记了忧愁,把他的心同陌生人连在一起。

有什么响声?他一头冲进桦树林,呆立在那里。被树枝划伤脸蛋、撕破外衣的秋卡,可怜巴巴地站在他面前。

“你来干什么?”他吼起来,“你妈妈怎么样?”

“爸爸,桥断了,大水冲的。公路上一个汽车也没有……”

“别说了,你妈妈怎么样?”

秋卡用手捂住眼睛,泪珠顺着指缝流出来。

“妈说,等你回去,见你一面……才……”

“走!我们快点走!”

尼库回头望了望,他知道那些迷路人很快就会找到出去的路。

灰蒙蒙的密林像黑绿色的海,淹没了父子的身影。

“大叔——”

从他们背后传来喊声。是那三个人的呼唤。

森林沉默了……

(选自《民族文学》1983年10月,有删改)

文本二:

“矛盾冲突”一词在现实中是指面对同一事件,人与人之间出现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同时又对对方的看法持反对意见。高尔基曾表示:“在有着鲜明人物的那些地方,必定存在着矛盾冲突。”在文学作品中,“矛盾冲突”则是用来展现人物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特殊艺术形式。“矛盾冲突”是形成人物个性的基础,能够塑造具有冲击力的人物性格,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

(选自李宗刚《文本的张力与历史的合力》)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尼库一家没有兴趣理睬鸟儿悦耳动听的音调,主要因为他们着急下山带塔列去医院看病,心情郁闷沉重。

B.妻子塔列重病在身,依然眷恋故土;同时又善解人意,理解丈夫。“你去吧”,打消了丈夫的顾虑与纠结。

C.三个迷路的人是来自城市的外来者,写他们的遇险及获救,充分表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D.本文既赞美了猎人尼库,又赞美了以尼库为代表的传统鄂温克人,字里行间透着作者对他们的浓浓深情。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釆用明暗线交织的结构,明线写尼库冒着大雨救助迷路人,暗线写秋卡送妈妈下山看病,情节紧凑,充满张力。

B.小说运用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塑造了热情善良、舍己为人的鄂温克猎人形象,展现了这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C.小说语言富有表现力。人物对话生动凝练,充分展现了人物个性;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细腻形象,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D.小说结尾对尼库的呼唤表达了这三个人对尼库深深的敬意和不舍,而“森林沉默了……”则暗示了尼库妻子已经遭遇不幸。

8.小说标题“琥珀色的篝火”有什么意蕴?

9.请结合文本二的观点,试举两例,分析尼库救人中体现的矛盾冲突及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 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英州。

(选自《宋史•郑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

B.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

C.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

D.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熙宁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年号可更改。

C.疏,奏章,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即臣向帝王呈递的意见书。

D.司农,中国古代掌管水利、营建等事的副官,此处指管变法事务的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侠知恩图报,欲忠于王安石。郑侠审讯光州的疑案,王安石很赞同他的处理意见,郑侠把王安石当作知己,欲竭智尽忠,报答知遇之恩。

B.郑侠正直敢言,多次反映时弊。郑侠向王安石表达对新法的看法,王安石置之不理,他又屡次寄信给王安石,直陈新法给人民造成的扰害。

C.郑侠爱惜百姓,坚持为民言声。郑侠将难民的情况绘成图上奏,不被接纳,于是假称紧急密报直送银台司,神宗览图,废除了一部分新法。

D.郑侠忠于职守,却被同僚弹劾。吕惠卿执政,他上疏抨击,并把朝臣分类,被以朋党之罪编管汀州,神宗认为他忠诚可嘉,将他流放到英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

(2)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

14.王安石欲任命郑侠为检讨,但郑侠却拒绝了,请结合文意分析郑侠拒绝出任该职的原因。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致政吴虞部

王安石

白鸥①生意在沧波,不为风尘有网罗。

年抵冯唐初未半,才方疏广②岂能多。

孤清楚国知谁继,遗爱郴人想共歌。

嗟我欲归宜未晚,雪舟乘兴③会相过。

[注]①白鸥:此处用鸥鹭忘机的典故,传说如果人没有机巧之心,鸥鸟就会与之亲近。②疏广:西汉人,因才高而得美名。③雪舟乘兴:晋代王子猷雪夜乘舟访戴安道,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致政”的友人远离官场后,摆脱名利束缚,过上心无挂碍的生活。

B.诗人认为友人虽年事已高,但才华可与疏广相提并论,惋惜他不能为国效力。

C.友人为人孤高清净,实属难能可贵;为官之时能施惠于民,深得百姓的爱戴。

D.尾联借雪舟的典故,表达诗人在归休后拜访友人的心愿,可见惺惺相惜之意。

16.从这首给退休友人的赠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对为官的看法。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面对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细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大量的古典诗词,向我们展示了汉服的绚丽华美,繁复多端。而最能代表汉服精粹的,当属深衣。它因“被体深邃”而得名,为古代诸侯、士大夫阶层的居家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

作为“深衣”中国礼服的典型代表,蕴含了深邃的中华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广泛而持久地产生着影响

深衣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 ),天然拥有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之东方美德。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身合人间之正道,怀抱地道之方正,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四时之序顺应生活起居

B.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四时之序顺应生活起居

C.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D.身合人间之正道,怀抱地道之方正,权衡规矩符合行动进退,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八、语言表达

21.阅读下面一则消息,给“人因工程”下定义,不超过70个字。

“第二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在杭州良渚梦栖小镇召开,第二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主席、中国载人航天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陈善广在论坛上开坛首讲。“飞船、坦克、高铁都是复杂人机系统,因为人的参与使系统变得更为复杂,系统运行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的特点,系统安全性问题会更突出。为解决这一难题,最终实现提高系统性能且确保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标,需要一门新兴的综合交叉学科的支持,这就是‘人因工程’,它致力于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九、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禾下乘凉梦,是让国人吃上米饭,保证粮食安全;覆盖全球梦,是提升全球水稻产量,造福人类。

——袁隆平

我们一半买别人的芯片,尽管我自己的芯片价钱低得多。我不能做一个孤立于世界的人。(要与世界先进企业)共同建立人类的信息社会,而不是孤家寡人建立信息社会。

——任正非

1986年,第一届中日消化道外科会议在上海举行,吴孟超是中方主席。日本医学代表团带来了一个摄制组,来专门拍摄吴孟超教授的肿瘤切除手术全过程,吴孟超一口答应。

——央视采访

2021年5月31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6亿剂次,同时,已向全球供应了累计3亿剂次的疫苗,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

——央视新闻

阅读这些材料后,你有何感想?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董:督察。
B.克:能够。 诚:如果。
C.见:被。
D.特:只、仅。
故选B。


2.C

3.B

4.A

5.①提出问题:用西班牙人征服美洲的引子引入本文论点,疫病事件参与重塑(改变、冲击、影响)了人类历史;②分析原因:深入分析,疫病因素被以往的历史学家低调处理的原因;③重申结论,最后再次强调疫情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性。

【解析】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 “将所有生产线搬到中国”错误,原文“将美国本上的最后一条生产线搬到了中国”,不等于“将所有生产线搬到中国”,因为不排除苹果的全球生产线在中国之外的其它地方也还有:实际上,比如印度、越南、南美就有。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 .“因为历史的发生应该合乎理性,有章可循”错,原文是说“我们都希望历史合乎理性、有章可循”,作者文中强调的是,历史的发生和历史的书写,不应排除疫病等不可预见性的因素。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 .“一度大规模封城,经济停摆”是“为了控制疫情传播”,是疫情暂时冲击的后果,不能作为全球化化退潮的论据。



6.C

7.D

8.①“琥珀色的篝火”是猎人尼库在帮助迷路人时点燃的火堆,象征着温暖与生机。②“琥珀色的篝火”象征着以尼库为代表的鄂温克族人如火的热情和无私的品格。

9.①人物自身的矛盾:一面是亟待救治的妻子,一面是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的迷路人,选择救助对象的矛盾凸显了尼库淳朴善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②人物与外在环境的矛盾:搜寻迷路人刻不容缓,但在暴雨夜横穿密林却无比艰难,这一矛盾突显了尼库的勇敢坚持,同时引出后文在风雨中点篝火搭帐篷救人等情节。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充分表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错,体现的是人性的善良。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暗示了尼库妻子已经遭遇不幸”错,从文章内容来看,应该“暗含了对尼库的赞美之情,言有尽意无穷”。


10.C

11.D

12.D

13.(1)如果确实想帮助我取得成就,那么就请听取我所进献的有利于民便于万物之事,施行其中的一两件。

(2)神宗反复观看所绘之图,长叹几声,将图画揣在袖子里带回宫中,当晚,神宗整夜未眠。

14.郑侠认为王安石总把晋升官爵放在前面,以此来对待士人是浅薄的表现,因此他拒绝任检讨一职。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东北的流民,扶老携幼,堵塞了道路。他们身体瘦弱,困苦不堪,身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城里的贫民以至拆屋卖瓦,用来偿付官府的债务,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郑侠知道王安石听不进劝谏,就将他所看到情景全部绘成图画。

“扶携塞道”为状中结构,是一个完整语意,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B、D项。

“羸瘠愁苦”为并列结构,是一个完整语意,是形容东北流民的状态,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项。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中国古代掌管水利、营建等事的副官”错,司农是中国上古时期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被以朋党之罪编管汀州”错误,“编管汀州”是因为郑侠“谤讪”,即诽谤罪。因“党与”(朋党)罪流放英州。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援,帮助;之,代“我”;取,听取;行,施行。

(2)关键词:反覆,反复;吁,叹息;袖,名词作动词,揣在袖子里。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可知,郑侠认为王安石总把晋升官爵放在前面,以此来对待士人是浅薄的表现,因此他拒绝任检讨一职。

参考译文:

郑侠,字介夫,是福州福清人。治平年间,其父在江宁做官,他随父前往,闭门苦读。王安石听说了他,邀他相见,攀谈之后对他甚为欣赏。中进士,并名列前茅,调任光州司法参军。光州有悬而未决的狱案,郑侠将自己的处理意见传奏上去,都得到了王安石的同意。因此郑侠心里很感动,将王安石作为知己,想要对王安石尽忠。

任期满后,他直接进入京城。郑侠曾几次前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问他对于新政听到了些什么,郑侠回答说:“青苗、免役这几桩事,与边境用兵之事,在郑侠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些保留意见的。”王安石没有回答。郑侠告退后就不再前去拜见,只是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谈论施行新法给百姓带来的害处。王安石虽然不高兴,但还是让儿子王雱前来,告诉他考试新法知识一事。当时刚设置修经局,王安石又想任用郑侠为检讨,又派自己的幕僚黎东美去讲明自己的意思。郑侠说:“我没有读多少书,不足以任检讨之职。我之所以来京,只不过是想求教于相君门下罢了。而相君发表的言论,无不是把晋升官爵放在前面,以此来对待士人也就显得太浅薄了。如果确实想帮助我取得成就,那么就请听取我所进献的有利于民便于万物之事,施行其中的一两件,让我得到晋升而内心无愧,不也是很好的吗?”

此时,从熙宁六年七月起不下雨,一直持续到七年三月,人们都无法生存。东北的流民,扶老携幼,堵塞了道路。他们身体瘦弱,困苦不堪,身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城里的贫民以至拆屋卖瓦,用来偿付官府的债务,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郑侠知道王安石听不进劝谏,就将他所看到情景全部绘成图画,连带奏疏一起交给阁门,然而没有被接受,于是他又假称事情机密紧急,通过驿马传送把奏疏直接递交银台司。奏疏呈上后,神宗反复观看所绘之图,长叹几声,将图画揣在袖子里带回宫中,当晚,神宗整夜未眠。第二天,命开封府酌情削减免行钱,司农开常平仓放粮。青苗钱、免役钱暂停征收,方田、保甲之法都取消,民间欢呼相贺。

王安石离去,吕惠卿执政,郑侠又上疏指责他。郑侠将在位的朝臣分类,和奏疏一起呈给皇上。吕惠卿上奏说他是诽谤,郑侠被贬编管汀州。御史台官员杨忠信拜见他,惠卿揭发了这件事,而且指使御史张琥弹劾他们相互勾结为朋党。郑侠行至太康时,被追回京城审问,案件定立后,惠卿建议把他处以死刑。皇上说:“郑侠所说的都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朝廷着想,这份忠诚之心也算可嘉,治他以重罪,合适吗?”最后只将他贬至英州。


15.B

16.男儿有才有德应当为官报国,不宜过早隐退;为官要廉洁,有节操;为官要造福百姓,有所作为。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诗人认为友人虽年事已高”错误,“年抵冯唐初未半”指年龄还不到冯唐的一半,应该是指年龄不高。

故选B。

17.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至于怨诽之多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谬、滥、刑、怨诽、固、度。


18.C

19.D

20.(示例)“深衣”作为中国礼服的典型代表,蕴含了深邃的中华文化,在传统社会中产生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A.与上文对应顺序,应先讲“地道”,再讲“人间正道”,且应是“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B.应是“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和“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前后顺序一致。

D.与上文对应顺序,应先讲“地道”,再讲“人间正道”,且应是“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才与后文次序一致。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红巾翠袖”代指年轻女子,用了借代手法。

A.运用比喻的修辞,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B.运用互文的修辞,意思是寒冷的雾气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水面和两岸的沙滩,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

C.运用比拟的修辞,“落”把“秋思”当作具象的物来写。

D.运用了借代的修辞,“丝竹”代指音乐。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缺主语,“作为‘深衣’”改为“‘深衣’作为”;

二是“广泛而持久地产生着影响”语序不当,“广泛而持久”应修饰“影响”。

21.人因工程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的最终实现提高系统性能且确保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标的新兴学科。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律师 交通事故 劳动者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用人单位 案件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房屋 土地 自诉 当事人 补偿费 被告人 债务 肇事罪 公司 逃逸 刑事案件 打官司 交通肇事 离婚协议书 交通 法院 债权人 驾驶 赔偿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找律师可靠吗 事故 鉴定 甲方 合同 车祸 事务所 人民法院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被告 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