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43:12来源:法律常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任何人都会成为过去,若想让后人看到历史,最直观的方式是通过物件。而律师文化博物馆的建址意义,就是便于人们找到历史,见证历史,留住历史。
赵勇,四川辞鉴律师事务所主任,泸州律师文化博物馆发起人。
泸川杯里春光好 诗书万卷楷春老
西南,川滇黔渝结合之地,坐落着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名城——泸州。泸州历史源远流长,拥有名酒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等特色文化。这座文化名城还拥有十余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上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成都。
在这样深厚的文化积淀下,这座两千年的文化古城孕育出来了国内罕见的律师文化博物馆。这座律师文化博物萌芽于泸州辞鉴律师事务所,现在所内的一条长廊填满了律师相关的各种文物,有大量古代文书卷宗,民国时期的律师证书、法律文本等等。
博物馆 为讲故事而生
置身于博物馆那条昏黄的长廊,就仿佛跌入了历史的走马灯,站在布满文物的墙壁前, 能够感受到一百多年来律师行业的激涛与暗流缓缓从眼前划过。
这座律师博物馆现如今每年、每月都接纳着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有的是因为好奇,有的是同行学习交流。前来参观的人川流不息,出发点不尽相同,但都有默契十足的感受——震撼。所有人都没想到,在相对偏远的泸州竟然有律师耗尽精力去收集律师行业的历史。而这座承载着律师法治文化的博物馆,创办者正是辞鉴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赵勇。
不单做了如此有意义的一件事,赵勇的人生经历也别有一番滋味。初三毕业,他离开学校,到了特种部队去参军,这种经历永远最磨练人的心性。五年后,20岁出头的他回到故乡,在政府、法院任职数年,又自学通过了司法考试,最后成为了一名专注于刑事辩护的专业律师。这一段一段走过来,寥寥数十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对于赵勇主任而言,却是历尽千帆。
蒙冤少年 “弃文”从伍
选择刑辩律师这条道路的缘由,可以说是源于少年时期的三件事:
初一时,班里男孩子有的非常调皮,经常从楼上向下吐口痰,一日不巧他出于好奇伸出头张望,结果被教导主任误以为是吐痰者;初二时,一群青葱少年到学校后面水塘弄几只鸭子打牙祭,却不想有人还在那之后偷了学校老师养的大白鹅,结局是班主任根据衣服颜色认定是他偷了鹅;初三时,男女厕所的木结构隔板不知道被谁凿了一个洞,他走上前去看查探原因,结果校长鬼魅般在女厕所出现,全校集会上,校长对着近千名同学说他将女厕所凿了个洞,意图偷窥。全校哄堂大笑,他知道解释无用,于是离开学校参军入伍。
从这一件件少年时期的事迹中他意识到“看到的未必是真相”,之后在法院的工作中,他也认识到了“法院给不了绝对的公平正义,只能是相对的”。而律师这个职业能够为当事人伸张正义,争取公平,因此他选择走上了在法庭上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
在后来接手的诸多刑辩案件之中,对于坚持不认罪的嫌疑人,即便证据上看上去无懈可击,但他依旧会追着疑点查到底。
为天下无冤 矢志不渝
如果说学生时代所经历的三件事件,直接影响着赵勇后期择业方向的选择,那么部队军营生活则是心志磨砺。
15岁的年纪,他进入了部队。幼小在军营中从来就不是优势,野营拉练需要徒步行军,在广西边境灼热的丛林之中,生存环境恶劣,行军途中异常艰苦,能否坚持到达目的地,比拼的并不是体力,而是个人意志力。在后来承办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坚信“律师能否坚守法律底线,能否抗住压力,是个人意志力之体现”。
“律师,有技无德,万分可怕。”赵勇强调,刑辩律师经过多年的沉淀,技术上会有所提高,技术在这时候对于律师来讲反而没有职业道德重要。而当被问到“如果当初没有这么早就离开学校,您现在可能会在哪儿?”时,赵勇的回答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很多结局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命运”看不到,摸不着,因为一些因果规律存在着,主宰着生死富贫。既然走到了这个地方,顺着命运的安排走下去就是了。
双重身份 律师/收藏家
文物是文明和历史的缩影,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每一件藏品都有其自有的无穷魅力与独到乐趣。往简单了说,收藏算是一种喜好,就像是有的人喜欢看书阅读,从书中悟得人生真谛;而有的人喜欢旅行,用自己的一脚一步走出自己生活的态度。收藏,亦然。
赵勇收藏的第一个藏品是一本「古今法治表」,当时他在上海一个旧货市场看到,印制于清光绪年间,由于印制地是他的家乡泸州,就花了一千多块钱买了下来,带回家中慢慢琢磨,因为信息的缺失需要翻箱倒柜找一些资料,他便渐渐品味到了收藏的趣味,从此爱上了收藏。
收藏过去 惜存当下
收藏这件事其实是在赵勇还未开始从事律师行业时就已经起步,一开始主要是收藏从清代以来的法律文书或者判决书。从事律师行业之后,他便专注于收藏律师题材的藏品。
看似其乐无穷,但当说到收藏的困惑,赵勇也会轻叹一声。这些年他在全国各地寻找相关藏品,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都有他的足迹,但律师题材的藏品很少,收集起来难度相对比较大。
另外,收藏这件事说起来非常个人,加之有特点的藏品价格都比较高昂,周围人、甚至家人都对他收藏这件事持有不同意见,觉得这是一件很不值当的事情,如果是画作、玉器等姑且还能说成是装饰品,但卷宗、律师证、清代法律文本,怎么看都看不到它的意义在何处。而赵勇却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每一个藏品都记载了一个法律事件,这些事件又反映着当时的时代特色,能够与那个时代的一些节点性事件相辉映。”
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终结中国千年封建专制帝制,律师制度亦在中国落地生根。一百年来,律师制度随着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不断前行。这期间的辉煌与迷茫,留下来一道道历史的痕迹。这些历史的痕迹没有去处,只能通过一件件藏品承载下来,收集藏品就是保管律师文化。
目前我国没有专人去收集整理律师相关题材的藏品,而他觉得法律类藏品对于未来研究中国法律的发展和变迁很有意义。因此,即便在这条道路上目前还了无知音,但他依旧愿意走下去。
即使路途孤寂,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多趣事,让人甘之如饴。比如,当时有一份伪满州国时期律师藏品出现在长春,赵勇专程从四川飞到长春收购藏品,有意思的是买藏品只花了两千多块,但是来回的机票和住宿的成本就是藏品价格的好几倍。他却自得其乐,因为收集到这些藏品后,需要阅览大量书籍去研究伪满洲国时期的律师制度,这些信息平日里很难接触到,因此不光能提升增长自己的见识,也能将这段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法律文化保存下来,传承下去。他说:“当你深入了解之后,就能感受到每一个藏品的底蕴,每一个藏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藏品背后都是一段历史。”
敬畏法律 寻根文化
在赵勇的律师博物馆里,有一份1952年司法部发布的关于取缔律师的通知,内容是取缔黑律师及讼棍。(注:讼棍指旧社会唆使别人打官司自己从中取利的人。)在赵勇主任的纪实文章《善与恶》中有一个桥段,说到:“可能是我觉得律师职业美誉度不高,我少有向人提起过我是律师。”
现如今,社会大众,包括部分律师只是将律师看作一种“职业”,视为一种赚钱谋生的手段,就如市场小商贩一样。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人对律师职业的历史、文化、内涵没有深入去了解。在缺乏文化根基作为道德准绳的情况下,就导致了部分律师在执业中存在违规行为,最终社会就对这个职业整体评价不高。聊到这里,赵勇给出来的原因是“因为律师没有我们的文化,没有我们的根基,没有我们的魂。”
律师职业道德里面文化底蕴是必须的 ,就像大众文化的儒家思想,从孔子一脉相传下来,因此中国人知道尊敬长辈、爱护幼小,这种文化就是最高的道德约束力。然而,律师群体在行业一百多年的兴衰更迭中,没有保存下来的,恰恰是这个。文化可以从多维度来展现,历史就是最深厚的文化,而藏品就是一种承载历史的方式,那么律师博物馆就是传承文化的一条途径。
律师行业对于经济价值的过度推崇,使得律师行业存在的价值与对国家、民族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确。这其实就是赵勇建设这座律师博物馆的原因——传承文化。他说:“未来至于还有没有这家律所不重要,我还在不在律师行业不重要,这家博物馆还在,历史被保存下来,我认为就是我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也正因这个原因,他拒绝了许多想要出高价将这些文物用作商业用途的请求,即便是复印,在赵勇看来“但凡起不到这些文物价值的请求”没必要答应。而很多人想要购买律师博物馆里的藏品,赵勇从未没有答允,因为都只为装裱门面。但若是为了研究这些藏品背后的历史,赵勇主任说:“哪怕是赠给他也无妨。”
编者按:
有人曾形容赵勇是“法律收藏界的痴人”,其实这个说法丝毫都不夸张,在没有知音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不光需要能够忍耐孤独,更需要力排众议的勇气。
文化魅力大约从不存在理智之中,而在于它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在于它如草般柔韧的生命力。
律师文化被各个时期的社会发展所滋养,又被蹂躏成碎片,辗转在时间空间的年轮里,兜兜转转一百多年。而赵勇主任驾着一叶扁舟,在风起云涌的浪涛中将它们重新拾起。
当代的人记录过往、收藏过往,同样也会有后来人记录、收藏我们在如今的疆土上开拓的身影。虽情境不尽相同,却处处相通,易老何唯冯唐,难封岂止李广,情之所至,殊途同归而已。我们寄希望于律师行业得以突破与前进,但切勿忘却一百多年来风风雨雨所沉淀出的文化底蕴,也勿要让一位法律收藏界的痴人独自负重前行。
愿有更多的人重拾被遗忘的文化,以真相铭记历史,还生命以历程。(法蝉 记者常薇倩 王文静)
主编:舒程 编辑:赵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