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刑事律师,解码云南临沧法治文化建设新思路

时间:2022-10-25 03:15:07来源:法律常识

位于云南省西南边境的临沧市,有彝、佤、拉祜、傣、布朗等23个少数民族。全市有3个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近300公里。

  近年来,结合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浓郁的特点,临沧在法治文化建设中不断涌出新思路:将法治文化融入地方城市文化和民族文化之中,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开展“法治走边关”等系列活动,将法治宣传延伸至边境;创新普法载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增加法治文化传播力。

法制文化融入地方特色

 开办微视频创作大赛,拍摄法治微电影,创作普法宣传小短片,“双语”微动漫、小品和“阿数瑟”普法歌曲……近年来,临沧各地将地方特色融入法治文化建设之中。

  2020年1月,在第三届“平安镇康”微视频创作大赛上,镇康县勐捧边境派出所报送的微视频《见字如面》从54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及最佳人气奖两个奖项。

  勐捧边境派出所驻守在西南边陲镇康县勐捧镇,担负着近21公里边境线内500多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的治安管控任务,北与保山市龙陵县隔怒江相望,西与缅甸果敢特区接壤。《见字如面》以公安边防部队改制为背景,以时任边防武警干部张建军赴边境派出所任职为主线,小中见大,用101封家书讲述了边防警察从“橄榄绿”到“警察蓝”的初心与担当。

  据了解,“平安镇康”微视频大赛,是镇康县委政法委为讲述政法好故事、传递政法好声音而主办的活动。目前已经举办3届,创作各类法治文化作品60余部。

  近年来,临沧市还掀起一股微电影之风,涌出一批独具临沧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其中《老牛》《少校村官》等一批法治微电影获评国家、省、市级优秀奖。

  微电影《老牛》由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干警本色出演,讲述了该院公诉科已故干警早朝强生前真实事迹。该片获得2017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大赛二等奖。

  《少校村官》微电影的主人公原型是时任云南省临沧公安边防支队勐堆边防派出所政治教导员、勐堆乡帮东村党总支书记吴军。讲述的是在中缅边境工作的吴军与家人常年分居,7年未回山东老家探亲,其父不解,并千里颠簸来到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探寻究竟的故事。

  据了解,《少校村官》运用大量本地原生态音乐元素以及本地山水人文景观,还插入当地原生态歌舞形式“阿数瑟”,展现中缅边境边地风光风情。该片获得“第二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好作品奖和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一等奖及最佳编剧奖。

  此外,临沧市还将法治元素融入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依托农村文化广场,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法治讲座、文艺巡演、微电影展播等活动。临沧市还独创了一批体现民族、地方特色的普法宣传文化作品,镇康县《阿数瑟——普法宣传歌》,耿马县《重拳出击扫黑除恶》《惊蛰》等作品被广泛传播,赢得好评。


法治宣传延伸至边境

 临沧市近300公里的边境线中,有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3个县与缅甸接壤。

  为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民众法治意识和国防意识,近年来,临沧市开展了“法治走边关”“法治文化基层行”“法治宣传固边防”“法治电影下基层”等系列活动,增强边境普法宣传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2020年5月12日至26日,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勐董边境派出所与当地政法委、司法局、海关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暨“法治走边关”巡回宣讲活动。

  活动期间,14个“法治走边关”宣讲小分队深入各边境乡镇开展巡回宣讲,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群众法律素养,创造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

  此次活动中,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勐董边境派出所两名宣讲民警分别参与两支宣传分队,负责13个宣讲点。

  勐董边境派出所辖区常住人口约3.57万人,主要以佤族为主,傣族、汉族、拉祜族、彝族等多民族聚居,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85%以上。为更好地开展宣讲,两个宣讲小分队分别由1名民警、1名律师、4名社区(村)干部组成,并使用佤、傣、汉三种语言宣讲。

  “到学校我们就用普通话宣讲,到老百姓家里我们就用当地方言讲,而到了一些少数民族村寨就用少数民族语言宣讲。这样做,群众会感到比较亲切,容易接受,在潜移默化中也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参与此次宣讲活动的民警金凤介绍。

  针对边境地区偷越国境、贩毒、赌博、走私、电信诈骗等跨境违法犯罪活动易出现的问题,宣讲改变以往单纯的“灌输式”宣传,转变为“群众想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什么实用就说什么”的“订单问需式”宣讲。

  宣讲前,宣讲小分队收集群众最关心的法律知识点和问题,通过本辖区发生的真实案例,语言尽量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帮助群众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5月的佤山正是农忙时节,多数群众白天干农活儿,很难聚集在一起。宣讲团采用“错时宣讲”的方式,利用晚上时间为当地群众开设“法治夜校”,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

  “你们来达(跟)我们开会讲得好,最好咯!”5月25日,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勐董社区嘎里组举办的“法治走边关”巡回宣讲现场,一位64岁的傣族群众听完普法宣讲后,用一口不怎么流利的“傣式”普通话,为普法活动“点赞”。

  据了解,截至目前,“法治走边关”巡回宣讲活动共举办集中宣讲13场,辐射7个边境村、31个组,超过1.5万人次参与。

  此外,2020年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芒卡镇、班洪乡、糯良乡等地开展的“法治走边关”巡回宣讲活动,也以覆盖镇、村、组、户、人五级边境普法宣讲新模式,为当地群众带去了“法治大餐”。


全媒体普法 提升法治宣传传播力

近年来,临沧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媒体普法工作,力求达到“矩阵式、全覆盖、全方位”的普法效果。

  线下普法工作主要依托各类普法设施,运用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基地、电子显示屏、法律机器人等载体开展法治宣传,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宣传方式,增加法治传播辐射力。

  50年前抛家弃子,却在50年后要求儿女赡养,未尽抚养义务的父亲能否达成自己的诉求?佤族姐妹相差4岁,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妹妹冒用姐姐的身份结婚登记,这场“真假新婚”的闹剧如何收场?和平分手的夫妻再次走向法庭,抚养权纠纷到底孰是孰非?……这是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普法节目“小郭法官聊家事”近期宣讲的内容。该院利用新媒体宣传方式,创新宣传载体,开设以该院郭玉珠法官命名的“小郭法官聊家事”普法节目,通过案例讲述、案例分析和法律指导,将法律知识带入日常生活。

  该院还推出“每日读一‘典’”栏目,以法官干警朗读民法典相关条文形式开展普法,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将巡回法庭搬上抖音直播,是临沧边境管理支队的普法新思路。2020年11月13日,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协助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开展刑事巡回审判,在该县勐董镇永和国门新村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由临沧边境管理支队沧源边境管理大队办理的陈某惹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案。此案经审理后当庭宣判:陈某惹犯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人民币。

  此次庭审,沿边村寨群众200多人受邀到现场旁听。同时,勐董边境派出所民警通过抖音直播的方式,对庭审过程进行线上直播讲解,零距离开展“以案释法”普法教育。

据了解,临沧边境管理支队的新媒体宣传日趋成熟并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支队运营的“NIA·临沧”新媒体平台入选全国移民管理新媒体矩阵首批正式成员,官方抖音号得到一大批“铁粉”的点赞关注,粉丝数近37万,视频年播放量累计超过1亿次,获赞1251.8万次。

来源:临沧政法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