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1 16:26:32来源:法律常识
阿里随着高管的一席“逃离上海”言论重新回到视线当中,这时候我注意到2022年的水面下网友们的情绪愈发不稳定,到底是什么触动到网友敏感的神经?一番了解发现还是钱惹得祸。
从停止对未成年人开放花呗入口以后,我以为全国经济透支情况会有所转变,但是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新经济体制带来的不止是便利,还有更前卫的生活模式。
我们的经济学家曾在2010年左右聊过“透支消费”这一问题,那时候的经典案例是美国居民,他们习惯了时薪和周薪,这使得他们在购买时往往不会考虑额外因素,都是“得过且过”。
互联网这片花花世界,在大数据的照料下无法让人拒绝,亦如阿里丁神灯里的灯神,只不过每次许愿都要付出一定代价。
疫情下全球经济都不景气,尽管我国受灾程度低,但不代表我们没有透支消费,欠下的3亿元花呗并不代表全部,还有信用卡、房租、房贷、车贷、分期等多种钱款等着我们支付,这是新时代的贸易方式,也是新型的枷锁。
据了解,花呗的实际用途基本定性为两种,其一是年轻人购置“精神刚需”,其二是中年人用来维持日常生活必需品。
年轻人开资第一件事就是还花呗,对于一个在互联网时代诞生的人有些钱不得不花,就像以前的人会买书买衣服,现在的人也会买一些第九艺术、网络奢侈品来弥补空虚,两者本质上有区别吗?其实并没有。
花呗的门槛很低,再加上阿里拥有购物平台为它打开了“消费大门”,使得超前消费也不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更有甚者,花呗套现成了他们日常的支付方式。
为了增加亲和力,花呗的按时还款甚至也可以分期进行,目的原本是想降低“坏账”的可能,但这反而使得部分没有自制力的人陷入更深的循环,越贫穷就越容易掉入“消费陷阱”当中,最后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
其实花呗本身只是一项工具,它的利息和额度并没有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在疫情的影响下有多少人因为花呗开始去寻找借贷平台,而又有多少人错误把那些平台当成花呗。
如果现在债务能够一笔勾销,你能停下超前付费的念头吗?
对此您怎么看?感谢您能看到这里,如果有充裕您的生活,那就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