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品牌授权乱象调查:纠纷不断,虚假承诺引代理商上门维权

时间:2022-11-14 15:09:30来源:法律常识

再次因品牌“授权”一事引火上身。

王老吉品牌是上市公司白云山主营业务中的大健康产业的根基,其支撑起白云山近1/6的营收和三成多利润,品牌估值一度超过千亿元。然而随着品牌从鸿道集团手中收回并自营后,或在品牌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策略影响下,涉及王老吉的大量子品牌被授权其它经销商经营推广的做法,最终引发大量代理商上门维权。有专家表示,王老吉品牌的过度滥用恐已损害到王老吉内在价值,长此以往,很可能会导致王老吉品牌失去原有的公信力。

王老吉再次因品牌“授权”一事引火上身。

作为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白云山”)旗下老字号品牌,王老吉近几年因品牌授权一事所引发的纠纷一直不断,涉嫌传销的说法更是被多家媒体报道过。譬如,2021年年初,王老吉品牌授权产品“哔嗨啤”就因涉嫌传销被调查;同年8月,线下茶饮店1828王老吉草本新茶也因不履行招商承诺遭加盟商集体控诉;2019年,王老吉授权产品“吉悠”的销售模式同样被质疑“涉嫌传销”而被调查……

“签约的公司不履行招商承诺,我代理的王老吉相关产品根本卖不出去!”6月29日,河南安阳市王老吉产品代理商王先知(化名)向《红周刊》投诉,其代理的王老吉相关产品损失惨重,而自己在与相关公司进行沟通时也遭遇到不公平对待。

“2022年6月15日,我去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欣凯科创园8号楼鸿粤大厦7层代理王老吉产品的公司总部讨要说法,争执过程中被3名疑似工作人员殴打,看伤花去近3000元医药费。更糟糕的是,要求解决的问题也没能获得处理。”王先知表示。

据王先生回忆,自己去年12月在抖音上看到王老吉的新品招商广告,上面都是有关王老吉、广药集团(白云山控股股东)的宣传内容,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知名品牌,所发布的招商信息应该是很正规的。因宣传之巧妙,在签约过程中,我以为自己是与王老吉总部签订了代理合同,但实际签订合同的是广州吉里山饮品有限公司,其只是获得王老吉品牌授权的经销商。在正式合同签订后,该公司成了甩手掌柜,签合同前的承诺内容几乎都没有兑现。

王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近日有多名代理王老吉品牌相关产品的代理商向《红周刊》投诉,称有很多招商公司利用“广药集团大健康饮品全国运营中心”、“广药大健康王老吉新品运营总部”、“王老吉总部”宣传噱头,以明星代言、高额返利、专业运营团队免费帮忙铺货等承诺为由头,引诱全国各地投资人签下不平等的代理合同,在签约完成后又不履行签约前的招商承诺,最终导致代理商出现大额亏损情况发生。在维权过程中,招商公司要么被注销掉,要么更改了公司名称及地址,只留下部分人员维护运营,甚至有的公司拿钱直接“跑路”。

给出诱人条件

“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洗脑广告词曾是消费者一打开电视就能反复看到的内容,宣传效果确实明显,在王老吉品牌估值超过千亿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引发了当年哄动一时的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的“品牌争夺战”。

随着广药集团成功收回王老吉品牌,并着手自己经营后,近年来市面上打着王老吉品牌的产品可谓是五花八门,由最早的单一凉茶延伸出很多子品牌产品,譬如奶粉、啤酒、植物饮料、牙膏等数百种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有很多子品牌并不是由公司直接生产销售,而是通过授权方式让其它经销商来运营推广。或正是这种经营策略,近年围绕王老吉子品牌展开的一系列代理商投诉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有的因涉嫌传销而被调查过。

黑龙江的伞忠友就是新一批受伤的代理商之一。据其回忆,自己在2021年10月被百度上推送的王老吉新品诱人的招商广告吸引。“1人1车1仓库、几万元就能获得独家代理权、王老吉总部全程扶持”,如此诱人字眼让自己似乎看到了普通人成功脱贫机会,于是就选择在网上填写了自己的个人信息,而对方也很及时的与自己联系上。

“他们总部前台中央醒目地打着王老吉、广药集团大健康饮品全国运营中心的招牌,给我看的相关代理政策也是极为的诱人,公司环境让我对此深信不疑。”伞忠友表示,在签合同之前,对方还口头承诺会大力广告宣传,并请明星做产品的代言,此外还承诺王老吉所有新品都是线下销售,不允许网上销售,并提供高额返利,提货达到一定数额可赠送一台车,公司的专业运营团队也免费帮忙铺货。

在对方给出一系列诱人条件下,以及对上市公司白云山和广药王老吉品牌的信任,伞忠友果断与广州吉草本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吉草本公司”)签订代理合同,并向对方支付了1万元市场维护金及10万元货款,主要经销王老吉益眼植物饮料这款产品。

然而没想到的是,事情的发展远没有伞忠友预期的那么顺利。“我们把货款打到对方公司帐户后,多次要求对方公司发货,但其以各种理由不发货,拖了三个月才发了第一批货。至于签合同之前承诺的迪丽热巴等名人代言、广告推送、专业团队免费铺货等说法,根本就没有兑现。”谈到这,伞忠友非常气愤。

让伞忠友更为气愤的是,所代理的产品在线上销售价格竟然比线下代理商给出的终端价还要低,大量终端商退货给自己造成了严重损失。“有很多消费者提出,王老吉益眼饮料包装瓶低廉、口味不佳。”

“这些产品无广告无运营,且都是一些小厂代工生产,售价还高,消费者根本不认可。”一位商超业内人士告诉《红周刊》,除了王老吉凉茶等嫡系产品外,王老吉对外授权的产品是很难进入大的商超体系。

“广药”子公司?

伞忠友遇到的情况并不是孤例,广西柳州余女士等人也遭遇到类似情况,所签约的广州百草吉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百草吉公司”)也玩了同样套路。

“我于4月8日到达广州,百草吉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把我接到一栋外墙挂着‘王老吉·广药大健康’招牌的大楼,进入大堂映入眼帘的也是‘王老吉广药大健康’几个大字,所有的员工不仅都穿着王老吉广药大健康商标的工作制服,且还戴着广药大健康员工牌,而带我们参观的展厅装修的都是以王老吉、广药集团为宣传元素。”余女士向《红周刊》描述。

据余女士介绍,招商经理全程介绍的都是广药集团及王老吉的内容,整个过程从未提及后面实际签约的公司——百草吉公司。“签合同时,我询问签约的公司为何是百草吉公司?对方回答称,自己是广药集团的下属子公司。”

《红周刊》查询公开的工商信息发现,投诉人提到的招商公司与广药集团及子公司并无任何股权上关系。对于余女士提到的“是广药子公司”的说法,《红周刊》在以加盟商身份调查时,几家被咨询的招商公司均称自己是“广药子公司”(下文有分析)。

投诉人认为,打着广药集团、王老吉总部的旗号招商,通过夸大或虚假宣传方式诱骗代理商签约,显然违规违法,代理商有权利与招商公司解除合约。

而针对投诉人反映的招商公司虚假宣传问题,《红周刊》也拨打了吉草本公司相关负责人郭某的电话。对方回复称,“公司与广药集团无股权关系,公司销售的是真正的王老吉产品,也获得广药集团王老吉品牌授权。公司按照合同履约,合同之外的诉求无法满足。”

或是与招商公司多方沟通无果,经济受损的代理商选择去广药集团处讨要说法,但广药集团方面给出的回复是,某些招商公司借用广药集团及王老吉的门头宣传是不合法不合规的,将会联合工商部门和公安机关联合调查。

针对经销商反映的情况,《红周刊》以王老吉吉动力代理商的身份联系到了广药集团市场部方面,对方回复称,广药集团只负责行政方面,相关产品由下属子公司负责,该款产品属于和黄大健康公司经销的产品,按照授权的流程,如果实际签约的公司不给你解决问题,你要联系签约公司的上家公司授权单位,或者找和黄大健康公司给你解决。

很多经销商认为,广药集团的说法显然是在踢皮球。《红周刊》又拨打了和黄大健康公司电话,一直无人接听。《红周刊》于是添加其相关负责人微信,但未能获得通过。

对于代理商受损一事,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太琨律创始合伙人朱界平律师对《红周刊》表示,在代理商签订经销合同时,首先需要了解其是否有相关的权限,如果未经权利人授权,经销某品牌产品就没有权利基础。出现该情况,说明受损方法律意识淡薄,最基本的法律常识缺乏。而对于另一方来讲,如果有相关证据证明存在虚假宣传,误导一方所签订合同的,则受损方可主张合同无效并赔偿损失。

出事后“跑路”

多名代理商向《红周刊》表示,招商公司以王老吉总公司名义招商、各种扶持政策等为诱饵,在合同签订付款后又不履行责任,导致第一批货无法正常售出,而等大批代理商去公司维权时,他们就把公司注销掉,或者更改公司名称及地址,只留下部分人员维护运营,导致很多经销商投诉无门。更有甚者,在获得大额货款后注销公司“跑路”,造成代理商钱货两空。

一份39名代理商的联名举报信内容显示,他们分别与安徽姚老弟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安徽姚老弟公司”)、安徽迅兔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安徽迅兔公司”)、广州姚老弟食品有限公司等公司签订了经销合同,主要经销王老吉酸梅汤系列产品。

据王老吉酸梅汤代理商陈先生介绍,这些公司以王老吉总公司招商、相关政策扶持等为诱饵,经网络虚假宣传后长期诱骗全国经销商加盟,合同签订付款后又不履行总包责任,存在不发货、不服务、不退钱、公司全员失联、办公搬迁等事实情况,39名代理商损失总金额合计达394.06万元。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王老吉酸梅汤代理商朱先生也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其于2020年7月在合肥市蜀山区安高广场801~803室与安徽姚老弟公司签订了经销商合同,对方招商人员一直强调说明该公司为广药集团王老吉旗下招商机构,提供市场扶持等政策。在对方引导下,自己与对方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40万元王老吉酸梅汤、10万元保证金的供销合同,为期一年,并按约支付了钱款。

“2020年8月~9月,安徽姚老弟公司分别发货两次,合计货物价值12.5万元。但在第二次发货后,安徽姚老弟公司始终不与我进行对账,没有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补货处理,也没有按照购买的货物进行返点。”朱先生表示,在2021年7月19日合同到期后,自己要求对方退还保证金及剩余货款,但安徽姚老弟公司一再推诿,后来发现,安徽姚老弟公司经营场所已人去楼空,而王老吉酸梅汤招商加盟业务也由安徽迅兔公司接管。

朱先生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虽然几经周折终获得胜诉,但对方却无财产可执行。有意思的是,判决书显示,安徽姚老弟公司前法定代表人朱某已经于2021年3月1日将股权转让给了他人。“安徽姚老弟公司的股权实际转让给了一个低保户,虽然法院判决胜诉,但挽回损失显然是不可能了。”

对于朱先生目前面临的尴尬情况,相关法律人士表示,安徽姚老弟公司本身就是一家轻资产公司,可能在很早之前就做好了股权转让的准备,股权转让后实际变成了一家空壳公司,基本上无资产可执行,相关责任人巧妙地避开了法律风险,相关损失只能由代理商承担,法院按照合同相对性进行判决是没有问题的。

签约合同猫腻多

显然,招商公司在避免法律风险方面是做足了准备,前期天花乱坠的宣传及口头承诺都是为接下来的顺利签约做好准备,而部分经销商因法律意识淡薄,仅冲着王老吉品牌形象以及广药集团的背景,在没有详细核实合同条款以及招商公司背景的情况下就盲目签订了合同。

多名代理商向《红周刊》表示,在对方诱导下,自己觉得“广药集团”这么大的公司给出的承诺肯定不可能是假的。可事实上在签约成功后,招商公司前期给出的口头承诺及帮扶政策一概作废了,最终造成自己代理的货物卖不出去,等上门维权时,这些招商公司又以按合同条款办事,让自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招商公司根本就没想着把产品做活,只是想圈钱割韭菜。”代理商伞忠友表示,合同的相关条款都是约束我们的居多,他们把责任都规避掉了。在签约后,产品由于没有广告支持,各种帮扶政策亦不兑现,最终导致产品卖不出去,“第一批货卖不出,就不敢进第二批货,被迫违约!”

据相关代理商提供给《红周刊》的经销合同显示,如果代理商签约首年未完成约定的年度进货目标的80%,招商公司有权对代理商的合作条件作出调整,包括但不限于缩小经销区域、调整经销产品、按比例扣除合同市场维护金并取消代理商的经销资格,甚至可以终止合同。

另外,为了规避签约前的虚假宣传风险,招商公司在合同中也做好了防御措施。部分代理商签约的合同规定,任何一方员工在沟通过程中提供的其他资料、说明性文件、广告及宣传等,均不是本合同的组成部分,亦不具有约束双方之效力。未列入本合同的内容,均视为双方未约定且未承诺。

多位投诉人表示,招商公司是基于代理商前期的过度信任,未能将相关承诺写入合同,进而导致投诉人很难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一旦真的爆发代理商大面积维权情况,则招商公司要么迅速注销公司跑路,要么将股权转让他人变身空壳公司,再或者更改公司名称、办公场所,总之就是代理商即使想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也很难找到招商公司的主要责任人。

伞忠友告诉《红周刊》,由于上门维权的代理商越来越多,吉草本公司选择解散了广州的招商团队,相关人员迁移至武汉。

对伞忠友的说法,《红周刊》通过天眼查查询发现,2022年2月21日,广州吉草本公司变更为武汉吉草本贸易有限公司,住所也由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永嘉路6号619室变更为武汉市东西湖区将军路街武汉客厅小型会展中心E栋8层09室~17室。

“我们并没有跑路,目前公司已无法招商,后期代理商的运营由武汉公司负责。”对于公司为何要变更名称及场所,吉草本公司相关负责人郭某对《红周刊》回复称。

签约公司选择“跑路”,陕西榆林市的常壮壮也遇到类似情况。常壮壮签约的公司是广州华劲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华劲公司”),其主要代理王老吉吉动力、王老吉杞余堂、王老吉红八宝粥三款产品。“去年12月与该公司签约后,至今剩余价值4万元货仍未收到,多次要求其尽快发货,但他们以各种理由推脱,目前该公司基本成了一家空壳公司,仅有几个运营人员,此前对接的招商人员已经失联。”

常壮壮给《红周刊》展示的一则通知函内容显示,广州华劲公司早在今年1月1日就终止了“吉动力”金属灌装产品的独家总经销授权,根据江苏吉智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提供的通知函显示,广州华劲公司于2022年3月1日后不得再招商,并停止所有产品的网络推广与线下招商。

“套路”如出一辙

《红周刊》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投诉人所讲述的情况只是王老吉品牌授权乱象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市面上冒出了多家号称广药大健康饮品全国运营中心的招商公司,且签约的“套路”如出一辙,都在利用“王老吉”、“广药集团”、“广药大健康”等字眼进行宣传,吸引大量新投资人入局。

据《红周刊》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有20余家打着“王老吉”名头的招商公司正遭到代理商维权,除了上文提到的案例,还有山西忻州市刘先生等人与吉乐冰食品有限公司签约,主要经销王老吉益眼植物饮料、王老吉刺梨钙奶饮品等产品;江苏淮安市周女士等人与广东盛远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签约,主要经销王老吉吉泉大凉啤产品;北京郝先生等人与广州新旺食品有限公司签约,主要经营王老吉蜂蜜柠檬茶、王老吉开胃茶产品等等,每一家招商公司目前都面临着几十名或上百名代理商维权。

有意思的是,一边是投诉维权者众多,而另一边则是市场上依然存在着大量以王老吉、广药集团名义的招商公司在吸引新的代理商乱象,譬如在抖音、快手以及各大资讯平台上,《红周刊》很容易就找到有关王老吉新品的招商广告,且这些广告内容基本上与维权代理商描述的一致。

《红周刊》以加盟王老吉新品代理商为由,在抖音平台随机选取两则王老吉新品的招商广告,并预留了个人信息,很快就有王老吉新品招商人员主动联系。

其中,一家号称王老吉吉啤全国运营中心的招商人员联系到《红周刊》,他表示,“我们属于广药集团子公司,主要经营王老吉吉啤产品。”该招商人员在添加《红周刊》微信后,所展示的招商政策可谓是极其诱人,具体包括广告支持、高额返利、人员补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宣传内容与前述维权代理商所表述的签约前承诺的内容几乎完全一致。

《红周刊》要求该招商人员展示他们的经营资质,并询问实际签约公司。该招商人员确认实际签约公司为广州广啤精酿啤酒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广啤公司”),并提供了相关公司的营业执照、商标授权书、食品生产许可资格证,其中商标授权书的授权方赫然是广州创赢广药白云山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不用代理费,不用加盟费,只要进货就可以成为当地的独家代理商。”吉啤的招商人员说道,“我们是广药集团王老吉直属管理,归属广药集团。”天眼查显示,广州广啤公司与广药集团及白云山无任何股权联系。

另外,与《红周刊》取得联系的还有另外两家王老吉招商公司,虽然双方的产品也不相同,但招商人员的宣传套路基本上与前述公司差别不大,也都号称自己是广药集团子公司。

如此情况引起很多受伤的代理商怀疑,如此大面积在各类媒体上统一用“王老吉大健康”、“王老吉全国运营中心”等名义在全国各地招商,如果说是个人行为,显然是有些牵强,背后不排除有某集团或旗下机构操盘的可能性?此外,很多代理商还疑惑,为何维权事件频出,而广药集团和上市公司白云山却迟迟不治理?

白云山无责?

受伤的代理商认为,不断有新的投资人落入“王老吉”招商火坑,白云山作为商标的拥有者,对授权运营的公司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责任,给全国各地经销商造成了严重损失,广药集团及白云山公司是需要负有一定责任的,毕竟这些打着“王老吉”、“广药集团”招牌的招商公司,可都拿得出授权书。

《红周刊》调查发现,这些招商公司的授权书确实出自“广药系”公司,并衍生出授权再授权的把戏。以江苏淮安周女士等人签约的广东盛远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简称“广东盛远公司”)为例,白云山的全资子公司广州创赢广药白云山知识产权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创赢公司”)授权湖南百仕吉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简称“湖南百仕吉公司”)为其指定产品的代理商,在授权期间,湖南百仕吉公司负责“王老吉”牌“吉泉”大凉啤啤酒的宣传推广、市场开拓、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业务。而湖南百仕吉公司又进一步将“王老吉”牌“吉泉”大凉啤啤酒授权给了广东盛远公司。

根据授权书内容显示,广东盛远公司只是该款产品的经销商,与湖南百仕吉公司仅为经销关系,并不存在关联关系

广西柳州余女士等人签约百草吉公司亦是此类玩法。广州创赢公司将部分产品的王老吉商标使用权授权给和黄大健康公司,其中就包括余女士代理的王老吉吉动力产品,和黄大健康公司授权给作为王老吉吉动力运营方的江苏吉智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吉智公司”),江苏吉智公司再授权给百草吉公司。颇为巧合的是,江苏吉智公司还是上述案例中湖南百仕吉公司的控股股东。

根据白云山旗下公司广州创赢公司授权的产品”哔嗨啤”、“吉悠”涉嫌传销等过往的案例来看,因经过层层授权,每个获得授权的公司都独立运营,一旦授权产品出现问题,白云山方面以无任何关系为由及时撇清关系。

尽管白云山方面能够迅速撇清关系,但市面上如此多的授权招商公司,白云山方面真的无责吗?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红周刊》表示,招商公司利用王老吉名义侵害经销商的权益,显然一定程度上对王老吉品牌的声誉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白云山作为王老吉品牌的拥有方,不重视对市场中所谓的“盗用”行为去主动维权,反而放任自己的声誉受损,如此“神操作”不排除有其他猫腻存在的可能性。

“王老吉凉茶已经是一个流量级产品,授权新品确实能够快速获得经济利益和品牌利益,但不断发生的维权事件已经对王老吉自身品牌造成伤害,广药应该深刻认识这类事件的危害性,需要对授权品牌进行深度规范,规避授权风险。”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红周刊》表示。

无本的生意

《红周刊》了解到,市场上出现的以“王老吉”名义招商的公司,手中的授权大多来自广州创赢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广州创赢公司是由白云山出资于2019年8月成立,是白云山全资子公司。

该公司官网信息显示,其整合集团所有品牌无形资产的资源,通过广州创赢公司对品牌的授权、合作产品及品牌合作项目进行统一梳理和统筹,实现品牌一体化、品牌(资产)运营、专利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虚拟创赢。

换句话说,广州创赢公司实际上做的就是品牌授权的生意,而这也就不难理解,近年来市面上为何总是有那么多的“王老吉”贴牌产品的出现。据官网产品中心展示内容,可授权产品高达300余款,而代理商投诉的相关产品均在其中。

在白云山2019~2020年年报中,上市公司对广州创赢公司并未过多提及,只是到了2021年年报时才涉及广州创赢公司。这一年的财报列示了一项“其他模式”收入,费用为3.39亿元,同比增长58%。对于“其它模式”大幅增长原因,白云山解释为广州创赢公司拓展品牌运营业务及广州白云山医院经营规模扩大所致。

《红周刊》进一步查询白云山财报,发现在2017~2018年期间,白云山商标费收入分别为1588.3万元、1538.1万元,而到了2019年随着广州创赢公司成立以后,其商标费收入出现大幅下滑。2019~2021年,商标费收入分别只有198.0万元、204.7万元、250.6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白云山商标费收入成本均为0元,意味着白云山的商标授权是一个无成本、稳赚不赔的生意。

财报还显示,2019~2021年,白云山收取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下称“白云山和黄公司”)一家的商标费分别为105.6万元、94.6万元、109.4万元,如果全资子公司广州创赢公司能够按照白云山和黄公司的商标使用费用去收取费用,则目前市面上打着“王老吉”品牌的那么多授权公司,给上市公司带来利润的并不容小觑。

那么,在白云山财报中所列的“其它模式”中,究竟有多少是由王老吉品牌授权所得,且这些数据是否真实呢?无明确例示显然让人好奇,毕竟这一授权业务是一个无本生意,收入的多少可直接转化成白云山的净利润。

品牌“滥用”是双刃剑

《红周刊》从一家专业贴牌生产的厂商处了解到具体操作模式:如果经销商获得某一品牌授权后,品牌方会收取产品成本费用的25%~30%,由经销商直接打款给品牌方,品牌方扣除部分费用后,再将产品成本费用给到贴牌公司。

某进行贴牌生产的公司业务总监给《红周刊》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贴牌生产某一产品的成本价是1元,那品牌方加收使用费25%,相当于这个产品的成本变成1.25元,产品经销商(获得授权方)把款打到品牌方,品牌方就会把25%扣掉,再将实际的1元成本打到贴牌厂商。

如果按上述逻辑,意味品牌方授权的产品种类越丰富、授权公司越多,贴牌公司生产的相关产品越多,品牌方获取的利润越高。而这或许能解释,为何王老吉贴牌产品的品种在市面上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白云山方面不主动清理底层授权乱象,其目的很可能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

事实上,王老吉品牌一直在白云山体系内扮演着“现金牛”的角色,就白云山发布的2021年财报来看,公司实现营收690.14亿元,同比增长11.9%;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7.2亿元。

其中,王老吉凉茶所在的大健康业务实现营收108.51亿元,毛利率高达47.34%,实现利润15.96亿元。仅从利润贡献占比看,王老吉所在的大健康业务用不足16%的营收占比就贡献了白云山近33.8%的利润,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凉茶饮品贡献。

正如上文所述,白云山成立广州创赢公司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品牌授权方式创赢,希望能够打破王老吉凉茶产品单一化的限制,让王老吉品牌价值在多产业发挥最大能量,进而让白云山的大健康产业规模再上台阶。可想法虽好,但业内人士却认为,白云山目前的做法却是有些过度滥用王老吉品牌嫌疑,表面上成立了广州创赢公司通过品牌授权让品牌价值最大化,能在短期内获得更多利润,但这种不加控制、不加监管、不加审查的对外任性授权,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王老吉品牌价值带来严重损害,近两年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的有关“王老吉”产品代理的维权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但遗憾的是,白云山和王老吉方面似乎触动不大,子品牌授权招商依然火爆。

对于王老吉品牌而言,很多授权出去生产和运营的贴牌产品并没有聚集在王老吉的熟悉领域,跨行业多物种做法直接造成“战略失焦”,让消费者的辨识度出现明显下降。最直观的结果是,白云山大健康产业收入在近两年波动明显,2020年收入大幅下滑,而2021年收入虽然有所回升,也只与2019年规模相当。对于近两年大健康产业收入的明显波动,上市公司虽然解释称是受疫情影响,但谁又能否认这背后没有品牌被过度“滥用”所带来负面影响呢?

本文源自证券市场红周刊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