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6 20:13:11来源:法律常识
现代社会婚姻家庭危机频发,有人认为是婚姻制度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是女性意识觉醒的缘故,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制度可以更好地取代婚姻制度确保人类物种的延续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如何在现有的婚姻制度框架内寻求和谐的两性关系,达到生命的幸福和繁盛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现代精神分析认为,人活着的最根本的动力,不是力比多,不是攻击性,而是建立和维持与重要他人的关系。当然有些良好的亲密关系可以很好地代偿婚姻关系,但是婚姻关系仍然是主流和主体。
然而,渴望进入亲密关系的个体通常可能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我已经很好的“具足”的状态,有你会使我更好;一种是“缺失”的状态,我无法一个人好好活着,有你才行。显然,后一种状态会成为冲突的根源,因为毕竟没有人是专门被制造出来弥补你的不足的,对他人的愿望,终将变成失望,成为寄生在关系里的病毒。
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本自具足的个体,并逐渐发展起自足的能力,是一个个体在进入亲密关系之前恰当状态。恰到好处的亲密关系意味着既不融合也不疏离,这是人格健康的标志。
女性的生理结构(子宫可以孕育胎儿,乳腺可以分泌乳汁)决定了在社会上的角色功能是包容和滋养。这是人类得以繁衍的原因。这种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让女性不屑于跟男性后天的在世俗层面的创造力竞争。因此男女两性的角色功能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清晰而和谐的。然而现代社会,女性意识的崛起,女性不满足于与孩子纠缠在一起的存在价值,需要分化出独立的个体价值,这在现代社会成为了一种需要(对生育的控制,无法让女性在持续的生育中获得价值,孩子的成长意味着不断的与母亲分离,让母亲感到自己的价值是他赋而非独立的),也成为了一种可能(女性接受良好的教育,发展出日益独立完整的人格体系)。因此,女性希望在后天的创造力上,与男性平起平坐,在现实领域获得与男性相当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然而,女性的独立和成长不应该是对这一先天优势的抛弃和背离,无论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还是在世俗世界的竞争中,力量的抗衡从来都不是女性的优势。在对性别角色充分认识和认同的基础上,觉察并擅用包容与滋养的先天优势,才能“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因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赢”,而是寻求一种平衡。尤其在家庭中,智慧女性应该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环境,让家人在这个安全的环境里得到舒展和滋养。这既建立在自我人格完善的基础之上,又反哺人格。
人既需要自由,又需要亲密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婚姻是以丧失某种程度的自由为代价,换取稳定亲密关系的。尤其是在面对冲突和差异的时候,要找到并维持自由与亲密之间的平衡,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首先男女两性所需要的自由-亲密比例是不一样的,女性需要有更高品质和更长时间的亲密,会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上,而男性的注意力经常在家庭之外,这与古老的社会分工有关,女性负责哺育后代,男性负责外出狩猎。然而过度的认同这种古老的社会分工带来的性别差异其实是对人格发展的限制,为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寻求关系的平衡,男女都需要向对方的性别特征前进一步。男性需要多一些细腻和对家庭的关注,同时,女性需要将注意力适当的分散到家庭以外的部分(发展兴趣爱好朋友圈,以及自己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说,“雌雄同体”的人格更健全。
男女两性在应对冲突的反应上也风格迥异。男性喜欢回避(睡觉,离开,或者沉溺手机),从关系中撤离,这是低等生物的反应模式(装死或者逃跑)残留,既是自我保护也对女性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女性是要在关系中的,所以男性的回避或更加激怒女性,所以智慧的选择是“哄”,实质上已经从关系中抽离,但形式上却看起来还在关系中,既维持了关系,又保护了自己,为了获得良好的亲密关系,付出的不是自己的创伤,而是智慧。
而女性则应该刻制自己的唠叨和抱怨。抱怨以催眠般的方式向对方传递这样的暗示:你不够好,不能够也不愿意满足我的需要,是对对方能力和态度的双重否定,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关系越来越糟。如果将抱怨转换为撒娇则更具有建设性,撒娇能够精准的激活对方英雄主义的保护弱者的愿望,暗示对方能够也愿意满足你的需要。
阿德勒说:人在世界上生存不可避免的要面对三个局限:我们生活在一个叫地球的小行星上;无人是人类唯一成员,我们与其他同类息息相关;人类由两性构成。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你将所向披靡!
最后感谢曾奇峰老师精神分析视角的教诲和启示!
文/李海南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教师。从事教育工作15年,心理咨询工作5年,接受过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情感##女性##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