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和爱情婚姻家庭怎么相处,谈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

时间:2022-11-20 16:09:05来源:法律常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学业和爱情婚姻家庭怎么相处,谈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以下3个关于【学业和爱情婚姻家庭怎么相处,谈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的信用卡逾期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信用卡逾期知识。

  • 恋爱课并非培养“情场浪子”,而是让学生理解爱的本质
  • 高校婚恋教育课能帮年轻人群“更懂爱”吗
  • 恋爱课并非培养“情场浪子”,而是让学生理解爱的本质

    □孙涵娇(重庆大学)

    近日,教育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鼓励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家庭伦理教育,提升学生表达、沟通和交往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家庭观。一项调查显示,88.23%的大学生支持开设恋爱课。高校开设恋爱心理、婚姻家庭课程,充分回应了学生刚需。 (10月5日《长江日报》)

    事实上,现如今的高校恋爱并不像影视作品中所展现的一见钟情、一拍即合,而是被设下了种种屏障。疫情原因导致大规模网课,校园生活缩水;互联网上各种失恋、“PUA”故事让大学生们对恋爱“望而生畏”;很多自称“社恐”的年轻人,也不愿走出自己的世界去迎接一段亲密关系。记忆中美好的校园恋爱仿佛离自己越来越远。恋爱心理课的出现为打破这些屏障提供了“铁拳”,揭开了恋爱神秘的“面纱”。

    爱是人的本能,但如何懂得爱、表达爱是一种能力。武汉大学“恋爱心理学”主讲教授喻丰在接受采访时就说道:“年轻学生会对一段亲密关系抱有期待与渴望,但尚不清楚一段亲密关系对于个人的意义。”开启一段亲密关系,我们需要对爱有正确的基本认知。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恋爱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在如何表白、如何解决恋爱中的矛盾和分歧等方面。对这些问题不正确的处理、有效沟通的缺乏都极易带来强烈的精神内耗,让本就身处学业、就业巨大压力下的大学生对亲密关系更加抗拒。“在大学里,需要有一门课程引导学生理性恋爱,正确看待家庭关系。”

    亲密关系中,真诚才是必杀技。恋爱课教的不是约会技巧、恋爱套路,每个人都是不同、每段关系都是不同的,没有“万能模版”和固定的技巧和话术,唯一通用的是——一颗真诚的心。高校开设的恋爱课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恋爱观、婚姻观,帮助大学生认知“什么是爱”“为什么要爱”“如何去爱”,增强在亲密关系中表达、沟通和交往的能力。不是上了恋爱课就一定要谈恋爱,而是上了恋爱课不再“惧怕”谈恋爱。恋爱课不是教学生成为“情场浪子”,而是帮助学生有效进入或准备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中。

    爱情、亲情、友情的本质都是“爱”,开设恋爱课加强大学生对恋爱关系的认知,也有助于理解“爱”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友谊关系问题。教育部也明确鼓励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家庭伦理教育,提升学生表达、沟通和交往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家庭观。国家是由千千万万的小家组成的,正确认知处理恋爱关系和家庭关系,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高校婚恋教育课能帮年轻人群“更懂爱”吗

    日前,全国多地民政部门公布了2021年婚姻登记数据。数据显示,初婚平均年龄普遍推迟。有专家表示,年轻人群对婚恋的困惑是导致初婚平均年龄推迟的重要原因之一,年轻人的婚恋困惑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张晓冰认为,可以将婚恋教育纳入中高等院校教育体系,降低年轻人对婚姻的困惑甚至恐惧,引导年轻人树立健康婚恋观。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广州市委会主委于欣伟也认为,良好的婚恋教育课程对于改善当前结婚率逐年下降等社会问题,能起到积极的正面教育作用。

    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婚恋教育课。这些婚恋教育课能否帮助学生们“更懂爱”?学生们对婚恋教育课的态度如何?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师生。

    部分高校已开设婚恋教育课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婚恋情感教育缺失,对感情和性的认识还停留在生理卫生知识层面,在面对感情和恋爱挫折时,容易偏激失控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于欣伟长期以来一直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她呼吁,应当构建和完善高校婚恋价值体系,将婚恋教育设为高校学生必修课。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开设了婚恋教育课,课程多以专题讲座或者选修形式出现。早在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就开设了一门名为《婚姻与爱情》的选修课,课程设定84人上课,实际报名接近500人;2015年,郑州师范学院开设了一门“爱情心理学”的选修课,开课即被报满;2016年,天津大学名为“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的恋爱课程正式开讲,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武汉大学自2012年开设的一门“恋爱必修课”,至今仍是学校的“爆款”选修课……

    在广东,也有一些高校开设了恋爱课程。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了《爱情心理学》课。岭南师范学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开设婚恋专题讲座和婚恋选修课,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还通过公众号推送婚恋教育方面的文章,为学生的恋爱困扰提供咨询服务。

    恋爱网课的关注度也颇高。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设的“恋爱心理学”选修课在慕课平台上点击量超百万次;武汉理工大学老师张晓文将她的“爱情心理学”课程放到慕课平台后,选课人数接近两万人次;2018年-2020年,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启山主讲的《爱情心理学》不定期上线网络平台,课程广受好评。

    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副教授也曾开过一个讲座,题为《为什么脱单这么难—社会学视角下的热恋与冷婚》。这个不到100分钟的讲座被制作成视频上传到网上后,收获上百万的点击量。有网友评论“讲得太好了”“我就是为了来听知识的,脱不脱单不重要”“要是早点看到这个视频就好了”等。

    有学生期待恋爱课,有学生担心课程负担

    课程的火爆体现出大学生们对婚恋教育的需求。2020年,中青校媒面向全国1028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8.23%的大学生支持大学开设恋爱课。其中,如何解决恋爱中的矛盾和分歧、如何面对感情的结束是大学生最希望在恋爱课上学习的内容。

    “我支持在大学开设恋爱课,这样就可以学到有关恋爱方面的知识,比如心理学、人际交往技巧等。”正在恋爱中的广州某高校余星同学说,““甜甜的恋爱”往往伴随着“淡淡的忧伤”,交往中难免会遇到矛盾摩擦,如果两个人都任由情绪发展,而又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的话,会导致双方在恋爱关系中受到伤害,最终走向分手。恋爱课或许能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处理情绪问题。”

    “我觉得应该开恋爱课,现在不少年轻人既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也不懂得如何表达爱。”目前正在上大一的广州某高校林烨同学说,而且部分人因为被各种自媒体营销号“洗脑”,对恋爱对象的追求标准和期望值过高,相关课程可以给予青年学生正确的婚恋引导。

    但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当恋爱变成一门“课程”后,恋爱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

    目前就读于广州某高校的张琦虽然很希望谈恋爱,但现阶段还是更希望专注于学业。他说:“大学课程任务本来就不轻松,再多加一门课程,课业压力就更重了,万一拿不到好成绩还会影响绩点,所以我不支持。”

    而目前还不想谈恋爱的小来同学认为:“我觉得没必要通过课程改变大家的恋爱观。爱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主观的,不能通过所谓客观的知识输送给大家。”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同学认为,开设恋爱课本身是好事,但并不是所有老师都适合开课,不合适的授课恐怕会“帮倒忙”。“我觉得如何确定教师资质、教学目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他学科的老师可能在做相关领域的研究,而恋爱课的老师能怎么做研究呢?如何知道授课老师是否适合开这门课呢?并且我感觉在恋爱关系中没有绝对的对错,很难讲清楚。”另一名张同学这样说。

    婚恋观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

    “婚恋观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方面互动形成的。”暨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张将星表示,用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影响个体婚恋观的形成有三大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如果想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多系统共建的教育体系是必需的。

    “目前大学生基本没有接受系统、全面的婚恋教育。一些大学生受到情感问题的困扰,产生的后果也较严重,轻则荒废学业和前途,重则可能违法犯罪。”于欣伟表示,希望高校开设婚恋课传授给大学生选择对象、夫妻相处、生儿育女等系统的婚恋知识,培育他们正确的爱情婚姻观,促进他们将来婚恋美满、人生幸福。

    “我认为婚恋教育课程在提升大学生识别爱、表达爱、维护爱,以及应对失恋的能力是有帮助的。但关于恋爱中具体的问题,单纯的理论课可能效果甚微。”岭南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卢伊颖表示,婚恋课程可以设置体验性或实践性的课程来帮助大学生感受爱、实践爱,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恋爱观。

    张将星还提到,学校开设了恋爱必修课,但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不到位,仍然很难达到美好的设想。“我认为这个工作需要所有老师参与进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反思能力、提高他们的心智化水平,从而有助于他们在婚恋选择中做出选择并保护自己。”(记者孙唯 陈亮 实习生 卢超情)

    来源: 羊城晚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学业和爱情婚姻家庭怎么相处,谈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否是您想找的信用卡逾期呢?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