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的自然功能有哪些功能,塑造积极健康美好的婚育观作文

时间:2022-11-21 20:52:10来源:法律常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婚姻家庭的自然功能有哪些功能,塑造积极健康美好的婚育观作文】,以下3个关于【婚姻家庭的自然功能有哪些功能,塑造积极健康美好的婚育观作文】的信用卡逾期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信用卡逾期知识。

  • 塑造积极健康美好的婚育观
  • 那个“对的人”在哪儿?
  • 美国高法推翻女性堕胎权终结家庭繁育后代的功能
  • 塑造积极健康美好的婚育观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表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贵阳孔学堂中华婚礼在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孔学堂举办,12对新人身穿中式婚服通过合卺礼、解缨结发、共书婚帖等方式完成传统婚礼仪式。图为新郎在婚礼现场为新娘整理发饰。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在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不少新人选择在这一天登记结婚、举办婚礼,让这美好的日子见证爱情。图为今年七夕新人们在重庆万州三峡恒合旅游度假区参加集体婚礼。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今年以来,一些青年研究机构、高校、媒体针对中国大学生婚育观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大学生希望在26-30岁时走入婚姻殿堂,但婚育的价值基础已经发生变化,更看重婚姻的精神情感支持功能。

    中国正处于快速社会转型阶段,青年人的婚恋行为及婚恋观念变化引人关注。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婚育态度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那么,大学生婚育观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塑造青年人积极健康美好的婚育观?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大学生未来结婚意愿高于预期

    “以前我认为两个人只要互相喜欢就可以在一起,现在我觉得谈恋爱还要考虑性格、价值观、未来发展等因素。”山西大学大四学生小魏一直期待恋爱,但对未来的不确定让她对婚恋更多持谨慎态度。在她看来,结婚是恋爱的主要目的,在大学毕业、工作生活稳定后会考虑结婚,“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在结合之后,能够互相支持、互相依赖,共同面对困难,并且一直走下去,这是我对婚姻生活的期待”。

    小魏的话反映了当下很多大学生对恋爱和结婚的态度。《中国青年报》近日发布的一项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57.90%受访大学生希望在26-30岁时走入婚姻殿堂,25.97%则表示在法定年龄以上,任何年龄都可以。真心相爱(95.32%)与经济考量(85.97%)为受访者考虑是否结婚的主要因素。

    今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网站公布的《中国大学生婚育观报告》显示,61%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会结婚。对于结婚年龄,受访者的理想结婚年龄是27.82岁,而且男生和女生对此的选择基本相近。据介绍,报告抽样来自30所大学,包括4所“双一流”高校、18所普通高校、8所专科学校,覆盖了22个省份的26个城市,获得有效问卷9775份,其中女性占比50.95%,平均年龄20.29岁。

    “总体而言,大学生未来的结婚意愿高于预期。”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婷在解读该报告时说,大学生未来的结婚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促进结婚意愿的因素上,大学生更看重婚姻的精神情感支持功能,同时也希望兼顾物质支持属性。在抑制结婚意愿的因素上,婚育成本以及工作家庭平衡因素对大学生结婚意愿影响突出。她认为,在坚守婚姻和生育的制度性框架下,大学生对婚育的态度依然出现了发展性的变化,开始强调恋爱、婚姻和生育基于个体意义上的价值,如互助进步、精神寄托、情感陪伴以及对自身成长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对未来的婚恋关系较为看重双方是否真心相爱,也关注经济考量。”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喻丰多年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他看来,大学生这种婚恋观既有理想化憧憬,又基于现实化情境,二者存在明显冲突。这种冲突受网络、影视、媒体和一些替代经验的影响。一方面,大众媒介、影视渲染产生的舆论,折射出内隐的婚恋观影响了大学生;另一方面,父母、朋友等出现的案例导致大学生将单个例子而非社会整体作为自身恋爱观的主要来源。“在心理学上,信念一旦产生就很难改变,因为我们只会去找证实它的原因,而常常忽略反对它的原因。”

    生育是未来理想人生一部分

    作为未来10余年婚育行为的主体,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如何呢?

    总的来看,生育仍然是绝大部分大学生未来理想人生的一部分。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大学生婚育观报告》,大学生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86个,超过80%的大学生偏好两个子女;大学生仍然将婚姻视为生养子女的必要条件。对于生育的意义,大学生更加在意养育子女对自身的意义感和情感价值,而把传统的子女作为个人晚年生活的保障性功能排在了最后。《中国青年报》的调查也显示,37.58%受访大学生未来希望生育一个孩子,34.03%计划生育两个。此外,74.03%认为孩子是爱情的结晶,67.74%表示孩子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的认知中,未来婚姻与生育的绑定关系依然紧密,大学生的婚育观并未发生转型性变革。”李婷同时认为,生育对大学生来说还是一件相对遥远的事情,其想法很可能会随着未来工作生活而不断变化。

    即将从北京一所高校硕士毕业的陈同学说,“结婚”和“生育”在自己未来的5年规划之中。他希望和女朋友在同一座城市工作、定居,然后结婚、生育。他觉得恋爱可以偏感性,但婚姻和生育应该理性看待,“双方结婚之后,应该就生孩子个数、抚育等进行坦承沟通、相互尊重,因为这会牵扯家庭和谐、开支等问题”。

    大学生对未来婚姻和生育问题的理性态度,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目前生育阻碍因素的感知。相关调查显示,居住环境所代表的住房成本、社会环境代表的工作和教育压力、养育成本,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影响较大的未来生育阻碍因素。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骨干专家周宇香认为,多数大学生步入社会后是渴望拥有婚姻家庭和孩子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就是常说的“婚育难”。而因为一些主客观条件限制,没有办法寻觅到合适配偶。这源于他们希望找到“三观”相符、性格相近的伴侣,以确保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一致的家庭观念和育儿观念。比如对于生育孩子数量问题,就源于认为育儿成本较高和对育儿质量的重视。

    加强尊重婚育的引导与教育

    大学生的婚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这种变化是温和而渐进的,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塑造当代青年积极健康美好的婚育观的紧迫性。有专家认为,在下一阶段,婚育结果的变化趋势将取决于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能缓解个体在婚育成本与个体发展上的压力。

    相关支持政策正在不断强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完善和落实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意见还提出,倡导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尊重父母、儿童优先、夫妻共担育儿责任;推进婚俗改革和移风易俗,破除婚嫁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倡导积极婚育观念。

    “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也会很关心爱情”“这是对爱情的渴望”……去年底,喻丰在武汉大学进行了一场名为“恋爱心理学”的讲座,当时的场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画面中,不少学生在教室外踮起脚尖、趴在窗口认真听讲。

    喻丰认为,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很多高福利国家结婚率、生育率依然不高,这似乎是一个现代化困境。破解困境的途径之一是塑造一种更健康理性的婚育文化价值观。作为高校老师,需要时刻了解大学生婚育观念变化以及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年轻人的教育引导工作。他建议开展更多情感教育,让大学生了解恋爱、婚姻与生育之间的关系,防止不良的社会舆论对年轻人造成“脱敏”现象。

    小魏同学对此十分认同。她认为现在一些恋爱综艺、社会新闻关于婚育的内容呈现过于商业化、娱乐化、极端化,“看完之后让人更不想谈恋爱、结婚生孩子了”。

    “应该在全社会重塑一种积极健康美好的婚育文化氛围,加强尊重婚姻、尊重生育、尊重家庭的引导与教育。”周宇香建议,从生命历程全周期的角度,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增强青少年对于生命历程各个阶段婚育知识的了解,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倡导两性交友过程中互相尊重观念,塑造新型婚育文化。倡导夫妻共担生育、养育责任的家庭文化,肯定家务劳动的价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强化青年对情感生活、家庭生活的尊重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传递积极、健康、美好的婚恋观、家庭观和生育观。

    那个“对的人”在哪儿?

    民政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这是继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大关后,结婚登记数据再次跌破800万对大关,对此有报道认为,中国第四次“单身潮”正在到来。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愿意结婚了吗?《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教材》编者、心理专家周小鹏在长达20多年的咨询职业生涯中发现,脱单真的变难了。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年轻人越来越“挑剔”,很难遇到“对的人”。在他们眼中,“对的人”意味着“与我完美契合”,而不愿意为一个“有缺点的人”而妥协,去将就。

    “不能忍”成了年轻人口头禅

    欢欢在别人眼里是名优质女,博士毕业,有不错的工作和收入,容貌和身材也无可挑剔。可她今年35岁,依然没有结婚的打算,因为一直没有遇到“对的人”。“博士毕业后,我的年龄已过30,随后,发现别人介绍的,不是肚子有点大,就是头发有点少,或者抠门,或者不太讲卫生,我觉得简直‘不能忍’,反正我不会为了结婚而将就自己。”

    周小鹏 婚恋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教材》编者,著有《婚姻不将就》等书

    现代社会赋予了女性在职场中与男性同等的竞争机遇,收入水平也旗鼓相当。很多女性在不断自我成长中变得越来越强大,婚姻于她们不再是“必需品”,而是成为完全个性化的选择。周小鹏说,在她接待的来访者中,发现很多人往往会有一个关于理想伴侣的清单,其中列举了自己对“对的人”的要求与期待,如果等不到这样的人,宁愿不要开始一段感情,“宁缺毋滥”常常是他们拒绝开始的理由。

    “我喜欢读书,而他喜欢剧本杀,很多问题上,我们谈不来,所以就分手了”,说起分手,有女性来访者对周小鹏如是说。分手的原因不再是原则性的问题和缺陷,“感觉”也成为不能将就的理由。传统的婚姻“男耕女织”,今天“男耕女也能耕”,就算不能也可以购买社会服务,不会换灯泡找物业,不会做饭叫外卖,不会做家务预约家政……需要“抱团取暖”的传统婚姻,正演变成精神功能甚于经济功能的新型关系,年轻人被婚姻“功能性”裹挟的因素越来越少。“谈得来”成为双方格外看重的一点,对精神层面交流要求更高,“不善谈”“爱好不一致”都可能成为缺点而无法在恋爱中“通关”。

    一方面,今天的年轻人对爱情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成年且步入婚恋期,周小鹏发现,一些独生子女长期被家长的溺爱包围,从小到大自己的事情几乎全部由家长包办,形成了很强的依赖心理以及重享受、不懂得付出和包容的性格缺陷。在恋爱中习惯于被爱而不懂得爱他人,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的性格容易导致“爱无能”。“他对我没有我爸我妈对我好,不懂得哄我,我干吗要和他生活在一起”,类似的抱怨周小鹏听到很多。把亲密关系中的“好”和养育关系中的“好”进行对比,是很多独生子女的“本能行为”。然而,亲情是可以义无反顾地单方面付出,但爱情是需要双向付出才能维系的感情。而很多独生子女带着“不求付出只图回报”的惯性谈恋爱,结果自然容易放大对方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最后导致关系难以维系。

    正视彼此的不完美

    “择偶是需要有标准和原则的,但不能执念于此。”周小鹏说,很多来访者看上去很理智,能清楚地列出择偶清单,把标准制定得非常详细和确切,但这反而说明了一个人的过度紧张、不够松弛。他们一方面渴望愉悦、放松的情感关系,另一方面又高度警惕地盯着对方的一举一动,这种拧巴的行为恰恰说明当事人可能还没意识到,世界上并不存在与自己完全契合的另一个人。

    老话说“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认知的不同”,甜蜜恩爱的时候,“缺点”也可能是“优点”,一旦磕绊起来,“优点”也可能成了“缺点”。拥有一段美好的感情,或者说拥有一个“对的人”,并非是随机发生的小概率事件,而是我们共同努力,彼此塑造的结果。可以说,是在经营这段感情的过程中,彼此将对方塑造成了那个“对的人”。

    楠楠跟丈夫曾是同事,有几次加班晚了,搭他的车回家,发现他的车“脏乱差”,和自己爱干净的习惯不合,对他好感全无。结果,妈妈却持不同意见,认为他那么晚还愿意送女生回家,说明人细致周到、温柔体贴,而车子脏乱差说明可能工作忙,有事业进取心。楠楠听取了妈妈的意见,与他交往,结果发现妈妈的评判很对,楠楠的一点点“风吹草动”他都很细心地察觉到,楠楠觉得“有惊无险”,差点就因为自己的第一感觉错过了一个好伴侣。

    “我们觉得一个人‘不对’,其实可能只是我们对‘对’的评判过于僵化了。”楠楠说,和丈夫结婚后,她精心地给丈夫挑选和搭配服装,做饭很注重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丈夫不知不觉也改变了“脏乱差”的毛病,注重起生活的品质。很多恩爱夫妻的相处之道,绝对不是看不到对方身上的缺点,而是无论优点还是缺点,他们都看成是对方身上的一部分,无法割舍。在长年累月的相处中,学会和对方的优点恋爱,更要和他的缺点一起生活。“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在磨合的过程中,我们成为了彼此‘对的人’。”

    “渴望被爱、被尊重、被理解,是人类的天性。正视彼此的不完美,敢于直面存在的真实才是正解。”周小鹏说。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这个道理在婚姻和家庭的耕耘上也一样奏效。在物质富足的社会环境中长大,年轻一代可能难以看到婚姻共同抵御生活危机的本质,他们更愿意相信日趋发达的科技和日渐完善的社会保障,可以帮助他们渡过安危,给他们更多选择的自由。但纵使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精神世界的赤贫也可能快速消磨掉一个人旺盛的生命力。纵观人类千年的文明史,可以看出生存方式如何演变,人类对情感的需求不会变。

    胡女士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某外语学院,年轻的时候全世界出差和旅游,觉得一个人的日子很潇洒。如今,她十分庆幸自己在40岁的时候“幡然醒悟”,那年她晚婚,冒着高龄风险生下儿子。她说自从父母亲相继去世,才发现被人牵挂是多么幸福的事。“所以我现在遇到年轻人就劝人家要结婚成家,有可能会比单身时辛苦一些,但人终归是怕寂寞的。”

    “网上有一些抨击婚姻的言论危言耸听,但来找我咨询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婚姻还是非常被需要的”,周小鹏认为要客观地看待婚姻的合理性,婚姻不仅是社会关系构建的基础,更是使之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石。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最近有一位老艺术家再度翻红,她是在上世纪80年代因《海之恋》热播而红遍大江南北的女演员赵静。近两年因为疫情,赵静与多位老艺术家一起出台了线上“声影”,鼓励大家一同与新冠作战到底。在节目中,赵静的朗诵声情并茂,感染力很强。

    回想当年,红得几乎承包了所有国民挂历照片的赵静选择和一个普通人结婚,这在当时引起热议,甚至有人调侃赵静嫁错了人,她却纠正道:“我的丈夫虽然是个普通人,但却最适合我!”

    鞋,不一定漂亮、奢华,只要自己穿着合脚,那就是最好的。每个人在走入一段亲密关系时,都带着独一无二的光芒,也留有不足与外人道的缺点,不完美的部分也都各不相同,你总要接受一段有所忍耐的关系。意识到这一点,你才可能对另一半、对关系的发展有更为现实的期待。“所以,年轻人不要有对完美爱情的期待。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关系是完美的,它最可贵的就是真实。”周小鹏说。

    其实,如何看待伴侣身上的缺陷,归根结底是要有所取舍,哪些对自己来说更重要,哪些对自己来说次重要。所谓的合适,并不是对方身上没有缺点,而是他的缺点恰好是你没有那么在意的方面。在恋爱中,可以把缺点简单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有重大缺陷。比如人品不端正或有一些偏执型人格的人。第二个层级是有缺点,这些缺点不足以影响到亲密关系,但是会令人觉得难过和不舒心。第三个层级是有瑕疵,像欢欢提到的“大腹便便”“头发稀少”等。层级越高的缺点或瑕疵越容易通过观念的转变而变为接纳和认同。

    周小鹏说,她当年有一件十分喜爱的白衬衫,在一次喝茶时不慎溅上了茶渍,她心疼不已又舍不得遗弃,最终去网上买了些小布花,缝在了有茶渍的地方。当她再穿上这件衣服时,总会遇到人问她,你这件衣服哪里买的?好特别啊。她非常自豪地说,这是我自己做的。为什么自己做?因为它有茶渍。这茶渍就如同婚恋中的“缺点”,谁能没有缺点,但这些真的就一定是缺点吗?谁能说那不是你正在找的或可以转化的“特点”,特点契合就是那个“对的人”吧。

    专家指导/心理专家 周小鹏

    来源: 中国妇女

    美国高法推翻女性堕胎权终结家庭繁育后代的功能

    2022年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了一项历史性裁决,推翻了美国最高法院1973年在“罗诉韦德案”中确认的“美国女性享有受宪法保护的堕胎权”这一原则,并将堕胎权问题交由美国各州自行决定。

    美国国内震惊。

    世界震惊!

    这实在是冲击了中国人的常识!

    妇女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堕胎权呢?

    现在最为广泛的解释是美国保守派获得了这个问题上的胜利,从而撕裂了美国社会。

    无论什么深层次原因,结果更为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将生育,及之后的抚养的责任,以及随之必然而来的经济费用全部压给了美国女性。

    从而我们看到美国的实际上的家庭婚姻制度走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了。

    这个新的时代就是家庭,和婚姻关系具备的繁育后代的功能消失了。

    这是美国人口生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而我们知道生产力的生产,马克思早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包含了两个方面:人口的生产,和物质的生产。

    如果我们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就会发现,资产阶级社会的家庭就目前来说实际上走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家庭出现实质性的解体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家庭的繁育后代的功能开始减弱的时代。

    第三个阶段则是这次美国高院新裁决的阶段,家庭和婚姻不再具有繁育后代的功能的阶段。

    这几乎标志着美国家庭这个社会的微观组织彻底解体了!

    第一个阶段,是《共产党宣言》中宣布和揭露的:

    ————

    现代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立在资本上面,建立在私人发财上面的。这种家庭只是在资产阶级那里才以充分发展的形式存在着,而无产者的被迫独居和公开的卖淫则是它的补充。

    ————

    《宣言》又说:

    ————

    无产者的一切家庭联系越是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他们的子女越是由于这种发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资产阶级关于家庭和教育、关于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的空话就越是令人作呕。

    ————

    在这里,实质上是说资产阶级国家中的无产阶级的家庭消失了。当然资产阶级家庭还在。这就是我们目前还在看到的为什么家庭还在的原因。

    《宣言》中说:

    ——

    在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中,旧社会的生活条件已经被消灭了。无产者是没有财产的;他们和妻子儿女的关系同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再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了。

    ————

    普通的打工人不要认为你的家庭和那些大企业主的家庭是一码事,完全不是。

    无产阶级的家庭事实上在马克思的时代已经开始大规模的解体了。只是我们还沉浸在西方文学的印象中,不觉得而已。

    不过在马克思的时代,工人阶级的家庭还具有繁育后代的功能,整个社会家庭的解体处于量变阶段。

    这主要是和当时欧美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有直接关系。欧美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人口减少是从1870年之后,也就是资产阶级进入垄断阶段之后开始的,英国,法国,德国等等原先都是人口的出口国,他们大量的人口对外移民,可是自1870年之后就逐渐变为人口的移入国了。

    这是因为垄断资本生产力减弱,竞争减弱,导致的生产扩张开始放慢,不能在养活太多人口的缘故。

    本来就破碎的,不稳定的无产阶级家庭的人口出生开始减少。

    不过,虽然出生减少,可是总是还是有这个功能,而这次美国高法的裁决让美国无产阶级家庭——这个残存的,随时可以破灭的家庭——的生育后代的功能没有了,因为法律规定了妇女自身要拥有无条件的生育的责任。

    那么男性的生育的责任自然就没有了。

    这样,家庭,这个婚姻制度历史上的产物,或者说是一夫一妻制的资产阶级家庭制度就走到了头了。因为生育后代不再需要,而且是必须是两个人来完成了。

    这样,自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宣言以来,资产阶级世界的无产阶级家庭就彻底消灭了,如一堵残存的破墙,轰然倒塌了。

    当然,资产阶级的家庭还在,因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还在。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没有被压迫阶级的人口,统治阶级用什么来统治呢?没有被压迫阶级的人口,资产阶级去哪里获得雇佣工人来创造剩余价值呢?当然,就没有了。

    因此,无产阶级家庭的彻底消失,不过是意味着资产阶级的家庭马上也就要跟着消失而已。

    不过这还要存在几个小问题,第一,关于继承法的一切废话,对于美国今后的无产阶级家庭来说都是废纸一张了,都毫无用处了。男人由于不必承担对子女的养育的必然的责任,自然他的财产,如果有的话,那可怜的财产,也就不会由他的子女来继承了。

    不过,这就会产生一种反噬,因为法律自身是普遍的,所以,这必然导致资产阶级家庭的私有财产的继承出现问题。因为这条法律对资产阶级也是发生效率的,资产阶级的男性不再承担子女的养育的责任,那么他的财产的继承就必然受到影响。因为,此时子女都是跟随母亲的。而且是一出生就跟随母亲。

    我们知道,私有财产的继承权是私有财产制度的支柱,如果没有这条,那么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就无法往后代传递了。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国资产阶级面临着从家庭解体而来的马上就要产生的私有制的延续的难题了。

    如果我们加上欧美资产阶级在国家层面的衰落——这从其放弃抵抗新馆疫情就可以看出,已经丧失了对社会的治理能力。

    再看其中观的经济组织形式——股份公司制度的衰落(我在这里不详细解释)。

    那么,国家,公司,家庭三个层面的基础组织制度完全开始衰落,或者是解体。

    美国已经不是处在衰落的阶段,而是出在解体的历史阶段,这也是西方资产阶级时代的解体阶段了。可以说,这样的解体速度确实是超乎我们的预料的。正如《红楼梦》中说:“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实际上,历史上每个时代的结束的时期,其原有的婚姻家庭制度都会受到影响,都会变化。

    而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孩子出生就必然跟随母亲,法律规定母亲在任何情况下都得生下来,这自然意味着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也得生下来,孩子当然天然地就跟着母亲了。

    这样,母亲就成了孩子的天然的独一无二的首长。社会将再次回归到母亲为主导是社会时代去。

    而历史上,母系氏族时代正是原始共产主义时代。

    这个时代,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我国的元魏时期,母亲的作用就非常的大,对家庭和子女都有巨大的影响,远不是后代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样子。这点,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就有介绍,说那个时期女人出入衙门,当家办事,而不是男人。

    资产阶级社会的家庭制度解体了,但是同时就孕育了新的未来时期的家庭的雏形。虽然这个未来的家庭形式我们还不能确定究竟是什么,未来的马克思曾经预想到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具体形式,我们也不好具体判定,但是目前推测来看,母亲必然再次成为社会的主角。而且也只有微观上的这样,那么在宏观上,才必然会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了。

    简言之,母亲是主角+生产资料公有制,将是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重要特征。

    当然,这个公有制是建立在更高的生产力基础上而已。

    不过我们绝不怀疑这个再次向母亲为主导的社会回归是一个艰苦的,痛苦的历史过程。但是也是必然的过程。旧的社会躯壳要炸开,新的生命要出来,这个过程没有痛苦是不可能的。

    家庭只是历史上两性关系——婚姻关系的一个阶段而已。

    这个阶段就要过去了。

    人类的婚姻制度,即两性的关系从来不是一共固定不变的事物,而是在历史上不停地变化的,美国高法的这个判决再次证明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婚姻家庭的自然功能有哪些功能,塑造积极健康美好的婚育观作文】,是否是您想找的信用卡逾期呢?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