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1 16:00:58来源:法律常识
1993年5月2日凌晨5点05分,在海上一片灰蒙蒙的迷雾中,向阳红16号科考船在海面上平稳地行驶着,船员们也都还沉浸在睡梦中。
忽然一声巨响惊醒了所有人,浓烈的烟味蔓延进船舱的各个角落,紧接着船长金明奇就看到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了船体正中间。科考船竟然被撞了!
他急忙组织所有人收拾东西跳上了救生艇,在一片匆忙中,身后载着当时国内所有最先进的装备的16号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没入水中。
事后他们才了解到,撞击向阳红16号的是塞浦路斯一艘名为“银角号”的船。按照国际惯例,普通商船是需要主动避让科考船的,可是“银角号”不仅没有避让,还直直地撞了上来,并且在后方商议赔偿事宜的时候,银角号竟然没有给予任何赔偿。
要知道中国在16号船上一共损失了上亿元,那么“银角号”究竟为什么要撞“向阳红16号船”呢?事后又为何没有给予任何赔偿呢?
1993年5月1日,向阳红16号船上坐满了科考人员以及船员110号人,从上海港发出急速向太平洋中部的预定海域进发,执行大洋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任务。
船员们在登船的时候,还兴高采烈地商量着夏威夷的气候,谁也没有想到,一天后这艘看似坚不可摧的船竟会遭遇灭顶之灾。
1993年5月2日凌晨5点,这个季节的海面上雾气蒙蒙,除了船体嗡嗡的轰鸣声,便只有时不时传来的海浪的声音。所有人都在自己的房间中睡得正香,就连船员们也在驾驶室中打盹。
当科考船行驶到北纬29°12’、东经124°28’的时候,忽然一声巨响,16号船忽然开始发生剧烈的震动,将正处于睡梦中人的全部惊醒。紧接着浓烈的烟味儿涌入船舱中,警报声在“滴滴”地响过两声之后戛然而止。
不好!主机爆炸了!大副胡其芳第一反应就是前去抢救主机,可是船员沈忠伟却急匆匆跑过来,边跑边喊:“不好了,船舱水已经上来了!”
众人一看,短短一分钟时间内,船舱中的水就已经涨到了两米高。这时船长金明奇才发现并不是主机爆炸,而是“向阳红16号”被一个“庞然大物”给撞上了。
这个“庞然大物”就是塞浦路斯的“银角号”商船,只见这艘大船就像一把“利剑”一样,从中间横插进16号船中,而向阳红16号船在这个“巨物”面前,就像是一只渺小的兔子一样“毫无反抗之力”。
孟令伟、于海洋两个人的房间刚好处在两船相撞的位置,因此从那一声巨响开始,这两个人就永远地失踪了。
王龙泉及时跑出房间才幸免于难,等他回头时,自己那个小小的房间早已经被“挤压”没了。
还没等众人从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中反应过来,“银角号”忽然又开始发出“呜呜”的声音向后撤退。
原本进水缓慢还能暂时维持稳定的16号船的船舱中忽然涌入了大量的海水,船体逐渐发生倾斜。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三分钟时间内。
5:08分,船长金明奇趁着仪器还能用,紧急向国内发出求救信号,然后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弃船!
“所有人员带好救生衣上艇甲板!”随着金明奇的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开始紧急动起来。
可是还有些人面露难色,这艘船上不仅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探测仪,还有刚用30万美元引进的万米绞车、先进的组合电台等,更重要的是还有数不尽的科研资料,无论放弃哪一样对国家的科研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可是此时船下沉的速度越来越快,有着多年海上航行经验的金明奇知道,现在时间就是生命,因此他再一次喊道:“现在人命关天,快!大家快动起来!”
可是接下来众人又面临一个难题,原本准备的4个救生艇只剩下两个了,另外两个早已经在事故中被撞得惨不忍睹。
无奈之下,船员们只好向距离最近的“银角号”呼救,希望他们能够看在人命关天的份上,支援两个救生艇。
可是这名“肇事者”却对这样我国船员的呼救置若罔闻,并未放下一艘救生艇。
人们只好将自己身上没用的东西丢掉,踉跄着爬上了救生艇。最终原本限载39人的一号救生艇超载至50多人,限载28人的三号救生艇超载至40多人。
两艘救生艇就像两叶扁舟一样在茫茫大海上摇摇晃晃,此时距离16号船被撞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小时,他们需要尽快离开沉船的地方,因为随着沉船越沉越多,产生的“吸力”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
“快离开这里!”金明奇一声大喊,所有人用船桨、双手拼命地向外划去!
“救命……”身后忽然传来呼救声,众人回头看去,原来竟然是住在224房间的梅秋芳,两船相撞的时候他的双脚被掉落的东西压得骨折,没能及时跑出来。
此时他死死地扒住海上的漂浮物,一个又一个浪头将他淹没,他的声音也是断断续续的,随时都有可能沉入海中。
再次求援“银角号”无果后,三号救生艇不顾底部漏水的风险,再次驶向危险区域将梅秋芳救起。
直到这时,“银角号”才愿意放下软梯,让我国的科研人员以及船员爬上去。
此次事故一共逃生107人,牺牲三人。他们分别是于海洋、刘诗明和孟令伟。其中30岁的于海洋刚刚结婚,新婚妻子还在家中等他顺利归来,谁也没想到一场意外就这样使得几个家庭妻离子散。
当所有人都爬上“银角号”之后,按理说,这艘船应该首先抵达中国将我国的科研人员以及船员等人送回,再配合一起调查清楚事故原因。
可是“银角号”的船长一边对中国船员说:“我们将会先驶向中国。”一边沿着20°航线继续向韩国海域驶去。
七点左右,16号船上的报务人员金礼德无奈之下拨通了我国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的电话。
惊闻噩耗,国家海洋局局长严宏谟当即派遣“德意号”追赶“银角号”。晚上十一点左右,“德意号”经过将近一天时间的追赶,终于追上了“银角号”。
可是“银角号”却声称船上有“危险物品”,以不便停下来等候为由,继续向前行驶,“德意号”只好保持不紧不慢的速度紧紧跟在距离“银角号”一海里的地方。
5月3号,经过双方多次交涉,“银角号”终于同意将我国人员交还。遭此磨难三天后,107名人员在5月5日早上九点半顺利抵达上海港。国务委员宋健代表国务院发来慰问并向三位遇难的工作人员表示哀悼。
这次科学考察船的沉没是建国以来罕见的严重事故,这次事故不仅给中国造成了近亿元的损失,并对我国向国际相关组织承诺的大洋锰结核的考察任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三名工作人员的牺牲也无不令人痛心。
按理说当时的科技手段虽然并不算多发达,但是每艘船上的雷达都是必备的,距离老远就能探测到对方的位置,那么这起装船事故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
根据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发生这起事故的原因一共有两个。
首先是船员之间没有相互磨合。在当时科研人员算得上是十分珍贵的,出海考察国家都会给予相应的补贴,再加上“向阳红16号”科考船是刚刚经过大规模整修的新船,做起来稳当舒服,停靠的地方也是夏威夷这些适合旅行的地方,再加上又有美金能拿,因此不少人挤破了脑袋也想接下这个“美差”。
可是既然是“美差”,自然是要轮流着的,因此“向阳红16号”船上的船员就不是固定的了,而是东海分局系统内部的工作人员轮换着来。
这也就导致了当时登上“向阳红16号船”的船员都是临时“拼凑”来的,没有经过任何磨合。
再加上当时这些船员对船体不熟悉船,还没有驶出港口就已经埋下了相当严重的隐患。即便船长有着几年的航海经验,可是在这起事故也是显得微不足道。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船员们的疏忽大意了。出海的船上都会装有雷达反射器,以预测行驶途中的“障碍物”。“向阳红16号船”上也被装上了具有自动检索功能的避碰雷达。
这种雷达只要一英里范围内有回波,就会“嘟嘟嘟”的响个不停。可是船员因为担心这个声音吵到科研人员休息,竟然将其关闭了。这也就成为了后来祸患的开始。
当天凌晨四点左右,雷达第一次监测到“银角号”液化石油船的位置,值班的船员也做了相关的记录。原本按照规定,四点半左右应该再记录一次“银角号”的船位,一旦发现两个记录的点指向雷达正中间,就应该立刻改变航向。
可是一直到五点,“向阳红16号”船上并没有人做记录,也没有改变航向,船上的工作人员在这种关键时候竟然昏昏欲睡。海面上大雾弥漫,再加上天色尚黑,谁也没有注意到硕大的“银角号”就这样出现在距离16号船大约200米的地方。
“银角号”向着东北方向、16号船向着东南方向,眼看就要交汇在一起,这个时候只要双方向相应的方向转向,就能避免这次事故。
可是国际上规定两船相遇,商船有义务避让考察船,因此16号考察船企图加速从“银角号”的船头驶过。
这时“银角号”也“后知后觉”地向右转舵,因为双方没有经过任何沟通交流,这就导致了双方发生致命的碰撞,3.8万吨重的“银角号”拦腰撞上了仅4400吨的考察船。
事后有人对“银角号”船在撞到16号船后紧急退出导致海水倒灌提出指责,而“银角号”的船员却表示:当时船上装载的都是天然气石油等易燃易爆品,如果不及时退出一旦发生爆炸事故,两艘船上的人员将全部葬身在这片海域。
尽管在这场事故中,“银角号”有一定的责任,可是在两船即将相撞的时候,16号船同样没有遵循“小船避让大船”的原则,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因此从客观层面而言,这也是16号船上的从船长到船员的严重失职。
而最糟糕的是,或许是当时中国的国力不能和现在相提并论,塞浦路斯没有对这件事做出任何的赔偿,而当时为了减少相应的科研经费,勘探设备也没有参与保险,最终我国方面只能自行承担这近亿元的损失。
相信经过这次的经验教训之后,我国在相应的海上安全工作方面能够更加尽心尽力。也希望随着我国国力的强大,在国际上也能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