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2 12:49:08来源:法律常识
第四场:服务有温度 工作有担当
——14家区律协共话疫情管控常态化的行业发展
在律师行业中,各级律师协会作为行业自律性组织,既要服务会员又要引领行业发展。2020年8月18日,北京市律师协会召开“疫情时期首都律师的挑战、应对与机遇”系列研讨会第四场,邀请北京市区级律师协会负责人就新冠疫情对行业的影响、疫情管控常态化和国际形势变化对行业发展影响的思考进行研讨。
研讨嘉宾:
张洪涛 东城区律师协会会长
张 楠 西城区律师协会副会长
王正志 朝阳区律师协会副会长
韩 雪 海淀区律师协会副会长
王 冉 石景山区律师协会副会长
谢冬飞 昌平区律师协会副会长
阴政宏 大兴区律师协会行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盛乃龙 顺义区律师协会副会长
赵志华 房山区律师协会会长
范 翔 门头沟区律师协会会长
梁秀稳 平谷区律师协会副会长
陈 宇 丰台区律师协会副会长
侯文生 密云区律师协会监事长
吴伟丹 延庆区律师协会副会长
主持人: 王清友 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
主持人:从8月初开始,北京市律师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连续4次就“疫情时期首都律师的挑战、应对和机遇”展开研讨,前三场的参与者是不同规模律师事务所的代表,今天我们邀请北京市区级律协负责人,就各区律师行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影响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阐述意见和建议。
体量大,分类服务不做一刀切
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四区,无论是律师人数还是业务总量,构成了北京市律师行业的主要部分。
张洪涛:东城区律师行业的特点是业务领域比较全面,上半年的情况是做非诉业务的影响小一些,个别律所收入还有提升。因为阅卷、开庭等工作上半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诉讼业务不能正常开展;还有按照合同约定应收款项,但是企业没有复工复产或经营困难收不上来,不仅这些领域收入下降,还有些律所第一季度业务收入为零。从市场看,突如其来的疫情造成大量企业倒闭、市场流动性减少、客户支付能力下降、国际贸易受损,法律服务的刚性需求在下降,律师行业面临着市场萎缩。主要体现在律所和律师客户总量减少,企业交易量下降,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减少,绝大部分客户在聘请律师和支付律师费的问题上更加慎重,实际支付能力下降,考虑到现金流和风控各个方面,企业会压缩律师费。
从行业看,律师的执业活动、政策支持、发展运营,都因疫情管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律所在发展规模、运营方式、分配方式、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值得行业高度重视。一些中小所底子比较薄,业务比较单一,生存压力显得更大,行业要多多关注。
张 楠:西城区律师行业第一季度整体收入大概跌幅在20%—40%,从5月份开始恢复,一些比较大的律师事务所,出现了复苏态势。但是否真的回暖,恐怕要到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才能知道究竟。协会可以在跟踪数据上向前延伸二三年,分出不同行业,会看得更清晰和准确。律师是法律服务业,经济形势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我们,行业指导工作要多看看别的行业真正出现了什么状况,判断对我们会产生什么影响。
王正志:疫情期间朝阳律协做了几项工作。一项是在4月份,与河北保定、浙江杭州等几个地区的律协做了关于律所生存现状的问卷调查,对象是50人以下的律所。朝阳区向113家律所发了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112份。问卷显示,74.1%的律所认为疫情对于今年的业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5.2%的律所认为影响比较大,8.9%律所认为有一定的影响,0.9%的律所认为业务影响比较小,0.9%认为基本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还有0.9%认为会有爆炸性增长。认为疫情之后不会有爆发性增长的占总数的41.1%;认为业务爆发性增长存在不确定性的占总数的58%。我们还对部分大型所和精品所进行了非正式调查,大型所认为第一季度会有影响,但全年可能影响不大;精品所认为会稍有影响。从专业领域看,破产、IPO以及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比之前有所增加,知识产权、国际贸易、外商投资等业务量明显下滑。在疫情期间,我们还和CBD管委会做了一些沟通,向CBD管委会提出了律所的一些请求和意见。疫情期间,朝阳律协不同程度参与了市司法局和市律协的工作,感受到市律协为会员实实在在做的很多工作,非常值得肯定。
韩 雪:海淀区律师行业发展的特点是规模所少,中小所多,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倡导海淀区律师行业的发展方向是“大所要强、小所要精”。同时,为了支持区域内的律所发展,海淀区还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律所及律师个人的扶持和奖励政策。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海淀区去年实现了律师人数达5000的突破。但新冠疫情爆发后,海淀区的律所及律师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为了扶持行业发展,海淀司法局跟海淀发改委积极协调,于今年2月份出台了一个政策,核心就是将律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纳入区级企业扶持政策。海淀区级企业能享受的优惠政策,律师事务所都能享受。
小体量,倡导灵活服务方式
东西朝海四区之外,其他区的律师数量明显减少,律所基本以10人下的小型合伙所、个人所为主,行业协会的服务方式也表现出因地制宜。
陈 宇:丰台区曾是疫情高风险地区,律所和律师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丰台区律师行业中,5人以下的小微所占七成以上,大多数律所从事传统的诉讼类业务。据统计,上半年全区律所收入同比减少30%,小所减幅更大,个别律所收入为零。乐观估计,律所收入受疫情影响会持续到今年底至明年上半年,目前律所、律师的业务量呈普遍上升趋势。疫情防控期间,丰台律协在防控措施上对区属律师离京、返京要求报备,倡导律师在家办公、线上办公。同时,丰台律协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线上培训,邀请优秀法官和业内专家,先后举办了线上培训和业务研究交流21场次,参加人员2000余人次,联合第三方机构为丰台律师免费提供了21期理论学习课程。自8月份开始,我们以民法典的创新与律师实务为基础,开展系列讲座、研讨以及培训,为律所和律师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王 冉:石景山区律师收入降低的实际情况是超过三分之一。一部分律所和律师目前还有些去年的存量业务,这些合同完成后,能否续期目前难以判断。有的客户终止了合同,但律师的法律服务还在继续,希望能向好的方向发展。目前的困难还是刑事案件的会见,为了在预约系统抢会见号,律师和当事人亲属都是半夜操作,还未必能抢得到。疫情期间,我们主要推广线上培训,同时为律师开拓业务。八月初,我们和区工商联联合成立了石景山区民营企业维权服务中心,签约以后,我们选了9家律所进入石景山区下属的9个街道,希望对提升全区律师业务量有帮助。
谢冬飞:昌平律师还是以传统诉讼业务为主,疫情期间诉讼业务减少,收入降低明显。但与市中心的律所相比,郊区公司化律所少,压力直接在律师个人身上。另外,郊区律所的办公成本低于市中心,在非常时期显得我们更安全一些。在律师业务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利用市律协平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免费业务培训,让律师们在业务没有那么忙的时候充实知识储备,提升业务水平。另外,昌平区律师在疫情期间,响应司法局的号召,从事了大量公益法律服务,拓展了潜在的客户资源,为日后的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
阴政宏:从大兴区律协收到的调查问卷看,上半年大部分律所业务量极少,几乎没有收入,中小所面临生存压力。业务恢复后主要的困难是刑事案件案的会见难、阅卷难、开庭难。
盛乃龙:对于行业协会来说不仅要低头干活,还要考虑行业如何更好地健康发展。疫情以来,大家有的困难顺义都有。不过,没有疫情顺义不突出,疫情来了也不是很惨。自己买房做律所办公场地的,成本相对较小,其他律所成本压力较大。特殊困难时期,顺义律协和区里其他部门一起,组建了顺义民企商事调解中心服务群、德法教育志愿服务队,开展了营商环境网上立案、办案培训,“潮白律韵”复产复工网络法律讲座,送《民法典》进企业系列网络讲座,深入中小微企业开展法律体验等公益法律服务活动。落实村居法律顾问、残疾人“温馨家园”等公益法律服务。
赵志华:房山区律所不多,但这几年发展还是比较快。4月下旬,我们对所有律所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数据看,今年2到4月,全区律所一共接了142个诉讼案件,整体收入下降明显。为了助力律师,疫情期间,我们在区司法局领导下,与工商联、区工业总公司取得了联系,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受海淀区的启发,房山区目前也在酝酿,看看能不能出台一些扶持区律师行业的优惠政策。
范 翔:门头沟区律师大多数是从事诉讼业务,疫情来了,原告没了,被告少了,网上开庭还不习惯,业务减少导致律所收入下降。不过很多律所办公用房是自己的,聘用人员少,影响不是很大。我们要和区政府,特别是政府职能部门随时做好协调,为全区律师做好服务。
梁秀稳:平谷区律师行业原来收入就少,疫情发生后,有的所2、3月份基本没收入,司法局及时发放了2019年法律援助案件补贴,解决了律所的燃眉之急,目前各所都能正常运转。对于律师的发展,我自己是这样认识的,律师工作要深挖熟悉的业务,口口相传,形成自己的朋友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侯文生:疫情发生后,不管是大所还是小所,年轻律师还是资深的律师都受到了影响,密云区的数据是减收不会低于30%,年轻律师可能还要高些,一些律所前几个月就没有收入。郊区有郊区的优势,律师一般本地的多,基本上在家里吃喝住,律所的用房也是自己的,受影响相对市中心小一些。疫情期间,密云律师做了很多工作,司法局大年初二召开会议,要求区律协组织各律师事务所比较有经验的律师,对法律知识进行梳理,编写疫情中的涉法问答,向社会进行普法。另外,我们还组织律所对企业、客户开展法律服务,满足客户疫情期间的法律需求。
吴伟丹:延庆区律师很少,即便是算上从外区转进来的一家律所,我们也只有21位执业律师。延庆律所的现状是个人所多,相对来讲专业化程度较低,但是由于基本的诉讼业务都能接,而且收费相对灵活,所以疫情的影响不是很大。延庆律协成立才一年多时间,对律师及律所来讲,确实起到了指导、帮助的作用。我们现在计划要开展党建工作,建立党建室、树立党建典型,加强党组织对律师行业的指导。把这个事情做好后,不但要定期开展党建活动,还要进行专业性的培训研讨,形成合力,实现长远发展。
关注新问题新业态新领域
疫情发生后,从国内经济到国际关系都出现了很多变化,对律师行业的影响引发了行业的关注,区级律协也有自己的思考。
张洪涛:从律师行业发展趋势看,疫情对社会资源和分配的改变,加速了新技术、新模式在经济社会新领域的运作,行业发展环境更加趋于良性和开放。受疫情影响,一些中小企业处于萎缩或破产的状态,相关的诉讼、清算、争议解决方面的法律服务可能有所增加。如果我们的防控措施很到位,类似餐饮、娱乐等企业有可能会快速增长。医疗、互联网、在线学习这些行业可能是今后新的发展领域。从法律服务角度看,这些都是机遇。区级律协是最接地气的,为会员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引导会员,尤其是引导中青年律师转危为机十分重要。对中青年律师、中小所正面引导,对今后行业发展有前瞻性的评估,让青年律师、中小所有抓住机遇的意识是市区律协应当差异化地思考的问题。
张 楠:就我观察,疫情防控正常化后,一些企业争议和投资交易纠纷会增加,资本类、企业合并类、破产类的案件也会出现增量。从市场看,如果某个行业发展态势减弱,与之相适应的律师业务也会相应降低。对外地没有分所的中小律所,因为业务需要,和异地律所合作的形式也可能会出现变化。疫情发生后,线上交流、办公、开会给大家提供了便利,还有5G的落地、数字经济的发展等,这些新领域都应当引起律师的关注。律所的组织架构、成本的分配、工作形式,都应当基于出现的变化进行调整。我甚至觉得一些小所可以通过网上咨询来实现盈利,大所可以更好地开发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数字化工具使法律服务更加优化。从西城区看,疫情期间,在首都核心地带、中心地带的大型律所,房租成本压力很大,如果经济回暖缓慢,某个地方出现了整体办公环境、网络状态特别好、租金较低后,市中心地段、核心地带律所集中的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
王正志:疫情发生后,大型综合律所的抗风险能力明显强于中小所,我们将继续对朝阳区开展的中小规模律所做大做强的规模化尝试给予引导和鼓励。对于专业化的中小型律所,区律协可以建立交流平台,引导各律所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业务联盟,共赢互利。要抓住知识和人才两大要素,引导律所积极参与“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工程”,利用国家和首都政策优势,推进朝阳区律所的专业化建设。市律协要加强服务职能,努力推动律师网上预约会见、立案、阅卷、联系法官、开庭自动排期、案件关联、判例推送等系列功能的完善。依托市律协网站,打造会员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年度考核、实习、培训、维权、救助、纪律等各类会员业务的网上办理。我们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以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域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会有大发展,相关法律如何规制、出现法律纠纷如何解决,都需要懂行的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服务,但目前熟悉这些领域法律业务的律师较为稀缺。市律协要加强这些领域的引导和培训,努力与有专业特色的律所建立培训互通机制,聘请相关法律专家开展培训,促使大家关注与新经济、新技术相关的法律问题。
韩 雪:海淀律师行业提出了两个方向,第一是发展科技律师,第二是发展涉外律师。从北京市的经济发展看,海淀区GDP是全北京市第一,这得益于有非常多的高科技企业在海淀聚集,需要有懂它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为之提供法律服务。这些企业走出国门,也需要涉外法律服务,这是海淀区律师今后重点发展的两个领域和趋势。新冠疫情爆发,这两个趋势也不受影响,我们会坚定的沿这个方向走下去。疫情的发生对全球经济和和中国经济发展、律师行业的发展,确实产生了非常大的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一些机遇。现在一些中介机构很活跃,经常设计一些新软件,在律所之间搭建一些平台,如果你不想加入一个大所,可以加入一些联盟,他们会提供一些机会。市律协可以关注这些行业,听听他们的建议。我们还是要对新技术领域给予足够的关注,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疫情这段时间,公司化和一体化的律所优势十分明显,应当成为行业中律所发展的趋势。
陈 宇:展望2021年,按照我们丰台律师的特点,可能会存在一些情况,有可能个人所或者小微所要抱团取暖,出现律所的合并。市律协要研究制定出一个比较精准的措施和政策,促进行业的恢复和发展。
王 冉:在今年疫情期间,手机游戏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还有包括动漫、网络直播、游戏产业的大文娱行业,提升幅度非常大,产业收入非常可观,目前处于茁壮成长时期。游戏产业的法律服务现在基本是空白,很多相关的法律配套都没有紧密衔接,法律纠纷多。行业要关注这些新领域、新方向,从法律服务空白处切入,和他们共同成长。行业要加大对年轻律师的关注,加大律师行业的宣传推广。石景山区最近出现了一些律所因办公用房租金的压力,离开写字楼进入民宅,或去企业联合办公,已经引起了区律协的关注。
谢冬飞:短期内昌平区律师行业的变化和调整不会很大。希望今天这样各区律协之间的交流能够多一些,共同探索城中心区的律所和郊区所多渠道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升首都律师法律服务的水平。
阴政宏:疫情的发生催生了律师事务所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律师服务。在线推广、在线咨询、在线办公等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有可能成为法律服务新的发展方向,行业要组织力量予以关注和开拓。随着法律服务市场的变化,一些律所可能会与会计师事务所、法律科技公司、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等建立泛法律服务联盟或事业合伙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在线咨询等新领域新业态的出现,使律师有了提升执业技能的紧迫感。受疫情影响发展迅速的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娱乐、在线办公、电商O2O、人工智能、机器人、AR/VR等大大拓展了法律服务领域,律师行业的培训要更加丰富。行业要关注培养青年律师的业务技能,鼓励和支持规模较大的律师事务所与经营困难的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结对”帮扶,确保首都律师行业均衡健康发展。
盛乃龙:疫情以来,市司法局和市律协给全市律师提供了很多服务和照顾,我们都享受到了。像年检的便利,网上办案、网上培训等非常好,希望能坚持下去。顺义律师坚持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多年,产生了很多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但法律服务需要升级,才能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我们希望在市司法局和市律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努力探索京津冀、市区及区区协同发展之路。
赵志华:疫情的影响让我们有了新的思考,要根据市场的新情况寻找自己的优势。对郊区律师来说,开拓政府法律顾问领域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向。疫情发生后,网络直播、游戏、动漫、网络培训、网购、直播带货等成长很快,这些新领域新业态应当成为法律服务新的增长点,值得关注。
范 翔:疫情的突然发生,对律师传统的执业习惯敲了警钟。要居安思危,及时关注新的法律服务领域。对大多数律师来说,互联网、数字经济等新领域还是知识的空白,要引导律师尤其是年轻律师尽快提升专业技能。我们想能不能把门头沟的律师整合一下,到辖区的每个村走一遍,搞些法律咨询的微电影,在自己区的乡镇、街道、居委会有所作为。对区级企业,门头沟律师要主动出击,扩大法律服务的思路。疫情期间的网上授课、网上培训都很好,年轻律师比老律师接受知识广泛,思维敏捷,对新鲜事物适应较快,应该抓住新机遇。在门头沟区最近五六年的拆迁工作中,律师的法律服务很有特色,还是要专而精。
梁秀稳:这一段时间很难,感觉到了区律协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市人大代表,人大立法都会让律师提意见建议,行业应该重视这个机会,就人大立法修法提出专业性意见。
吴伟丹:从发展上来看,延庆区律师要不断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我在工商联开会发现,延庆的企业其实也不少,但是聘有法律顾问或有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企业很少。接下来,我们准备跟工商联、中小企业联合会等加强联系,加大沟通宣传,让企业在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随时能够想起我们的律师,从而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及时处理各类企业纠纷。
主持人:我们分享了北京市14区律协的经验和思考,收获很大。各个区的实际情况不太一样,有各自的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各有特色,体现了区律协的多样化。
最接地气的14家区律协,疫情期间为会员提供了很多服务,进入新阶段后有了很多思考和工作安排,他们的工作成为首都律师行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有市、区两级律师协会的共同努力,首都律师行业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