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讨债律师哪里找,广州天河区有讨债公司吗

时间:2022-11-22 21:39:13来源:法律常识

一些可以接触公民隐私信息的重点行业,个别人经不住利益诱惑,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

行业“内鬼”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用户信息资料提供给电信诈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勒索等利用网络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的“黑灰产”人员,从中牟利

应梳理一批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对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从严从重处罚,对违法违规者形成有效震慑,并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对全社会、全行业形成警示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雄鹰

购房刚签约,转身就接到各路房产中介推荐电话;买了保险后,其他保险推销的电话接踵而至;换了5G手机,通信服务商便不断打电话诱导更换5G套餐……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少民众都有过被电话或短信骚扰的经历。身份、房产、车辆、保险,这些个人隐私信息是如何被泄露出去的?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个人信息泄露案件与行业“内鬼”关系密切。其中,房管、保险、通信等行业是信息泄露重灾区。

“内鬼”倒卖个人信息

公民个人信息具有较高利用价值,因此也是不法分子的觊觎对象。据公安部官方网站消息,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净网2021”专项行动,在严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动中,公安机关全链条打击非法采集、提供、倒卖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抓获犯罪嫌疑人4600余名、行业“内鬼”500余名。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的个人信息泄露案件中,“内鬼”作案特征显著,涉及部分重点行业。

根据公诉机关起诉,从2020年3月始,社会人员黄某与任职于某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郭某某、朱某合谋,由黄某提供保险单号,郭某某、朱某利用职务便利查询复制对应的该保险公司客户,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联系方式、险种、金额、购买时间等内容的个人信息,再以每条10元价格出售给黄某。2020年3~7月,郭某某、朱某利用职务便利查询该保险公司客户个人信息共3万余条,经筛选后出售给黄某。黄某还通过闫某,联系贵州某保险公司员工刘某、颜某等人查询客户信息,并以约定价格购买。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提供的案例显示,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间,广州市某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姚某某,多次为徐某某、张某某非法查询他人的房产等个人信息并收取相应费用,姚某某非法获利人民币1.8万余元。

贵州省毕节市公安机关不久前通报称,2021年毕节市金沙警方抓获了6名泄露个人信息的涉案人员。这些通信网点的“内鬼”,在帮助客户激活新卡或办理其他业务时,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用户信息资料提供给电信诈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勒索等利用网络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的“黑灰产”人员,从中牟利。

查补漏洞严监管

一线办案法官认为,行业“内鬼”作案背后,是部分涉案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以及一些单位、行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涉案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已经判决的案件中,除少部分以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牟利为业的犯罪分子外,大部分被告人是从事市场推广、产品销售、人事招聘、中介咨询等的公司职员,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法官张凯说。

部分重点行业公民个人信息管理存在漏洞,内部监管机制缺位。记者调查发现,“内鬼”参与作案的信息泄露往往与其专业领域有着强关联。比如,房地产工作人员主要贩卖的是业主、小区信息,银行从业人员则“主营”股民、贷款和账户信息。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审管办工作人员徐鸿说,金融、通信、交通、教育培训、医疗等一些服务机构,在履行公务或提供服务活动中能够直接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如果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个别人可能在利益诱惑下泄露信息。

不法分子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后,通常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洗钱犯罪或者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上下游关联犯罪。目前,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出售、使用,已经成为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多发、发展蔓延的催化剂和助燃剂,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甚至个别个人信息泄露,与绑架、敲诈勒索、暴力追债等黑恶势力犯罪关联,影响群众安全。

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明表示,能够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业和部门,对于个人信息保护负有责任和义务,因此应从源头端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机制建设,应要求掌握个人信息的单位和岗位人员签署保密协议,严格履行双重保密义务,落实违约责任,严防个人信息泄露。

办案法官建议,个人信息采集处理方需完善内部监管机制。比如提高查阅信息库的权限级别,建立信息浏览下载记录追查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保密法律意识教育,加强对信息管理职能部门的处罚力度等。

瞭望 | 当心!行业“内鬼”可能泄露你的信息

程硕图/本刊

强化打击形成震慑

针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多发、行业“内鬼”频现等问题,受访人士建议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开展打击治理行动,更好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对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及处理规则愈加清晰,打击治理更加有法可依。

办案法官告诉本刊记者,涉案公民个人信息动辄数十万条,甚至上百万条,不排除信息内容类似、数量重复计算等情形,信息真实性也难以核实,审理过程中公民个人信息数量难以准确认定。

张凯建议,进一步明确各行业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标准,细化法律条文。

郑明建议,将大规模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更多纳入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并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涉及民事和刑事案件的,适用惩罚性赔偿规则,加大违法成本。

针对当前较为突出的行业“内鬼”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问题,张凯建议严肃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做到零容忍,并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违法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纳入限制准入范围。同时梳理一批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对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从严从重处罚,对违法违规者形成有效震慑,并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对全社会、全行业形成警示。

办案民警提示,广大公民也应同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不要轻易把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不安装来路不明的软件程序,为自己的隐私信息装一把“安全锁”。■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