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吐槽找律师,律师朋友圈应该怎样

时间:2022-11-23 07:02:13来源:法律常识


别找了,朋友圈就是律师最有价值的营销渠道

预警:这是一篇包含大量吐槽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被攻击了,纯属巧合(吗)。

在给律师或者团队提供市场营销咨询服务的时候,有很多律师会问我们该如何搭建有效的案源渠道,让案件源源不断地主动来到自己眼前,以缓解对外拓展案源的压力。从律师个人的角度,这个答案特别简单:最值钱的市场营销工具就是你的朋友圈

当然要用好朋友圈有很多技巧和秘诀,以下是我们的建议:


铁律:零错别字、零病句

律师的专业能力归根结底是要落在纸面上的。一条短短的朋友圈,寥寥数字,无论你发出来的是专业评论、热点评述还是和专业无关的个人生活,首先必须做到的是零错别字。

另外,无论你是一个从里到外都很严肃的人,还是一个喜欢在朋友圈讲段子的律师,语句通顺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有些律师看到这里可能会一笑了之,认为这是一条不必强调、不必细说的建议。但遗憾地是,发朋友圈有错别字、有病句的律师比比皆是,不在少数。最令人难过的是,很多带错别字和病句的朋友圈恰恰是律师用来讲述自己有多专业、经验有多丰富的…

我们的建议:朋友圈发出来之后,把它当成正式的法律文件,仔细、反复阅读,否则你精心搭建起的专业人设可能分分钟就垮掉了。


准备工作:分组

没有任何一位律师的朋友圈是不需要分组的。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从事的工作、我们的专业对日常生活中的绝大多数联系人来说都是枯燥、无用的。用这些信息、文章刷别人的屏,被拉黑只是时间问题。

分组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方便你观察数据。一篇专业文章、一条活动邀请发出去之后,你需要准确地感知到底有多少目标客户给你点了赞,有多少现有客户给你留了言。

举个例子:

我辅导过一位律师,把自己要去开直播的海报发到了朋友圈,没有分组。他收到了创个人历史新高的点赞数,自然信心爆棚。结果等到直播当天,他发现来看视频的人寥寥无几,等到直播结束的时候几乎已经是光杆司令。

为什么?

因为当时给他点赞的大部分是他的亲朋好友,并不是客户。他在“虚幻”的点赞数中收获了虚假的自信,以至于没有及时在其他渠道上对直播活动进行推广和宣传,最后就是落得白费功夫。

一次两次出现这种问题未必是大事,但长期积累下来不仅会浪费你的宝贵时间,还会让你对市场营销丧失信心。

关于如何分组,不同的律师有不同的做法。

个人提供婚姻家事、交通肇事、劳动法服务的律师,可以把客户分成已付费、未付费待跟进或者按照他们咨询的服务类型进行分组。这些客户复购率较低,可能无法在接受你的法律服务后发挥更多作用。但其中部分KOL或许可以帮助你进行口碑建设和传播。

企业服务的律师要做的工作可能更为细致,企业客户的法务们可以按照职务级别进行分组:总法、中层及基层法务。

总法,不要刷屏骚扰,不要展示太多和专业无关、对ta没有价值的信息(除非你们还有其他交集,比如发小、同学;或者其他共同爱好,比如爬山、郊游、晒娃和马拉松)。

基层法务,可以多转发和职业发展有关的文章、评论和信息。相较于公司业务,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更深的焦虑和困惑。你可以为他们提供的服务除了针对具体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还有“行业导师”和“成长道路上的同行者与倾听者”。

企业提供服务的律师还可以把客户按照行业、地域、规模大小、付费意愿等等其他标准分类。

严格分组可以让你随心所欲地发挥表达欲,在不同组别的联系人看来,你不仅没有刷屏,反而都在说一些和他们息息相关、他们认为有趣的事情。


什么时候发?

除了睡觉的时候,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发朋友圈。但要考虑你发的朋友圈是给谁看的。

举个例子:

为高净值人群服务的律师,你发给客户看的“朋友圈”就要挑选特别早(6-7点)或者特别晚(10-11点)这个时间段,因为大部分高净值人群可能只有这些时间段是在线的。他们没有时间在晚上临睡之前,翻看你晚上6点发的、已经淹没在朋友圈信息流里的评论。

晚上6点的高峰期是大家最喜欢的时间段,因为大部分专业微信公众号都会在这个时间段发布文章,文章的作者们或者同所的其他同事都会在这个时间段转发文章,形成朋友圈干货文章的小高潮。你可以考虑加入这个高潮,也可以考虑错过这波高峰期,选择早晚8点或者大家午休、有时间翻手机的时候发朋友圈。

什么时候发朋友圈也取决于你发的内容,如果是和工作相关的内容,以上这些时间可以考虑。如果是和个人生活有关的内容,那最好安排在晚上8点以后或者周末。不要给不熟悉你的人造成一种“众人加班就你闲”的错觉。


发什么?

  • 和专业相关的内容

参加了行业活动、给客户做了培训,这些可以发朋友圈,但要注意发的内容。既然活动已经过去、培训已经做完,那发朋友圈的目的就不是宣传,而是吸引别人给你留言、和你联系,帮你寻找下一次活动的机会。那种纯“自吹自擂”式的朋友圈要尽量避免。

另外,如果把和客户的对话发出来,需要事先征求对方同意

你自己写的专业文章需要转,转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转发语怎么写。

大部分律师基本上很难不写出大家都不爱看的纯脱水文章或者案例分析,既然如此,我们就直面现实。文章已然如此,就在转发语上多下功夫。

你可以聊聊写作背景,或者写写和这个法律问题相关的客户故事。长篇记叙文写不出来,写写发自内心的短篇小故事对大部分律师来说还是易如反掌的。

如果你实在写不出走心的转发语,那可以考虑这个思路:

你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的,或者你需要朋友圈里的人把文章转给谁;文章中有没有特别精彩的观点或者特别重要的数据——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出来,也是不错的选择。

  • 和专业无关的内容

其实在刚开始给律师做咨询的时候,我并没有在个人简介里要求律师在加我的时候注明自己的姓名+单位。这导致我不得不隔一段时间就花上几个小时去当“侦探”:我要透过那些不留真实姓名的律师的朋友圈搞清楚ta姓甚名谁、在哪个城市、在哪家律所,再百度看看ta是合伙人还是普通律师,有时候甚至需要通过微信ID的拼音缩写猜测来加我的到底是哪位律师。

单单这样也就算了,对我这种天生喜欢挖掘信息和八卦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痛苦的事情。最让我痛苦的是加我的律师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朋友圈和普通律师写的文章一样:干巴巴,几乎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信息。放眼望去,全部都是没有转发语的专业文章刷屏式转发。

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也不知道他们的律所,甚至也完全看不出来ta的主要执业领域,最后只能一删了之。

对于这样的律师,我想送上一句:有趣的灵魂真的很重要

别人加的你微信,首先是希望能和你本人交流。你不可能24小时在线,也很难通过三言两语告诉别人你多么值得信任——但你的朋友圈可以。你睡觉之后,别人依然可以通过翻看你的朋友圈了解你(比如熬夜做侦探的我)。

所以,朋友圈里的你应该足够立体、足够有趣,或者至少能给别人提供足够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我知道很多律师性格内向或者极为低调,不喜欢把自己的生活po到网上。

对于这样的律师,我的建议首先是接受我们的职业特点。我们从事的行业需要不择手段地让别人信任我们,进而相信我们的专业能力。绝大多数客户很难第一时间区分两位律师在专业能力上的高下,但却能直观地感受到哪位律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更值得ta信任。

特别低调的律师,可以选择转发社会热点文章加上几句个人观点,或者你喜欢的文学作品、你日常关注的和时尚、电影、娱乐、体育有关的任何非法律专业微信公众号的内容。

给别人一个机会,让他们知道你是谁。

  • 转发别人的内容

不要吝啬分享自己朋友圈的一亩三分地。你需要适时转发同所其他律师、甚至其他律所同行的文章——特别是那些严重依赖案源转介的律师,这一点绝对不能忽略。

有人曾经做过一项针对律所客户的调研,结果显示客户并不喜欢独狼型律师。相较于独狼,他们更喜欢那种在律师行业内深耕,在不同领域、地域都有好朋友、人缘特别好的律师。

这种心态并不难理解——客户或许愿意相信你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但很难相信你是所有法律领域的专家(因为大部分万金油律师是什么都能干,干什么都一般)。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认识很多厉害的律师,客户会下意识地反推你一定也是一个很厉害的律师,不然其他律师不会愿意浪费时间和你交朋友。

在这个问题上,同行从来都不是冤家。

朋友圈,顾名思义,首先是释放善意、展示个性,并借机交朋友的地方。在朋友圈转发同行的文章时,你可以阐述自己的专业观点,也可以描述你们是怎么认识的,或者你对对方的积极评价。不管你信不信,这是你向客户展示专业能力的方法之一。

但是,不要在朋友圈吐槽同行的专业能力(或者说…尽量不要!)


发完之后要做什么?

  • 统计留言和点赞的情况

有些律师对待朋友圈的态度和对待其他营销工作的态度如出一辙,朋友圈发完任务就完成了,文章转出去就不需要再过问了。如果你之前也是这样,那你可能确实没有充分利用好这条宝贵的渠道。

朋友圈发完,你要统计点赞和留言数。如果点赞和留言数明显低于平均水平,那就要反思这次的转发语是不是有问题,或者分组是不是出了纰漏,导致一部分应该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被你关在了门外。

如果有人给你留言,你就要有回复(哪怕只是一个表情)——当然,这条建议只适用于普通咖位的律师。对于大腕级别的明星律师,你们可以随心所欲,就像没有粉丝会期待偶像逐一翻牌子一样。如果你自认为还不是这种级别的“业界明星”,那就动动手回复别人的留言。

这里要提醒一点,法律圈子特别小,给你留言的人和你之间到底有多少共同好友你未必知道。所以,如果你要说小道八卦、放爆炸性消息,一定要移步小窗、直接私聊。不要在朋友圈下的留言里说出任何你不希望第三人知道的内容。

  • 开小窗聊天

如果对方在你转发的专业文章下面提出了和业务有关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开小窗和对方沟通、跟进。如果需要,应该第一时间把其他和这项业务相关的合伙人、团队成员都拉进来。不要因为没有及时沟通而错失良机。


最后,我想抛开以上所有的吐槽和理论说两句:朋友圈是一个人展示自我的地方,你可以把它当成市场营销的渠道,但首先要把它当成一个真诚地和别人交朋友的渠道。那些把朋友圈当成纯营销工具的律师,无论装得多么自然,还是会被客户发现——不信你看看你自己拉黑了多少微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