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4 23:52:44来源:法律常识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法务数字化」主题的直播。
嘉宾除了我以外,基本集齐了以合同为中心的法务数字化上下游各种厂商,电子签名、合同管理、合同审查,还有一位律师朋友。
我既不是律师或者法务,也没有在一般意义上的法律科技领域创业,为此我原来还准备了些相关内容,但听完各位嘉宾非常专业的分享后,顿时觉得不对。
因为这些内容都是老生常谈,多看几篇文章就能了解得七七八八了,而且即便用了这些产品,大概率实现不了所谓的法务数字化。
为什么?
因为法务数字化的问题,本质上不是工具问题。先是认知问题,然后是梳理业务流程的问题,最后才是工具问题。
近几年来,法务数字化这个议题被讨论得很多,而且也出现了很多法律科技产品,为此我和很多法务与律师朋友都交流过。
我发现,被讨论最多的问题,或者说法务最大的痛点,就是怎么提高合同管理和审查效率,很多法律科技产品也是围绕这个痛点展开的。
如果把法务数字化需要解决的问题,简单地等同于法务最高频、看起来最痛的合同管理和审查,那么直接上相应的工具确实可以解决。
但这就是法务数字化么?
我大学期间曾经在一家知名外企实习,当时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审合同。虽然合同审查本身是一门艺术,但同时我还要做很多 dirty work,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想做法务的原因。
当时我就认为,这些事情应该被机器替代掉,我读了四年法学院,不是来机械地审合同的。直到 5 年之后的现在,终于出现了很多好用的合同审查或者文档纠错产品,可以解决高效且准确地审合同这件事了。
但我再去思考,有了这么多好用的产品之后,我想不想回去做律师或者法务呢?
我发现我并不想。
因为我回去做法务,手握各种法律科技产品,效率贼高,但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法务而已。我不一定可以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更别说进入核心决策层了。
那么,对于我这种喜欢“think big”的性格来说,我更喜欢通过组织和分工来做大的事情 ,而不是单兵作战做小的事情 —— 最典型的就是传统的律师和法务了。
前段时间我还在飞书的法律科技社区问了一个问题:
大家所在公司的老板,会不会要求法务为公司的战略目标提供支持?
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法务朋友,我发现,那些优秀的公司和法务都觉得,为公司战略提供支持是法务工作的应有之义,而且市面上也有一个专门的法务岗位,就叫「战略法务」。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法务的工作不应该局限于法律本身。法务身处一家公司,是这家公司的员工,就应该有雇员的心态。如果你还处于一家创业公司,就应该有创业的心态,应该以一个公司的 owner 心态去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法律工作。
4 月 25 日,字节跳动宣布高准律师为新任 CFO,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于我们这类人来说,天然会被商业世界所吸引。如果只是做个只懂法律的律师,或者只会审合同的法务,对我来说毫无吸引力。
退一万步讲,「企业法务」这个分工也是随着大公司的出现而演化出来的。
这是因为,大公司出现了,新的法律需求也就出现了。即公司不是要打赢官司,而是要避免纠纷。这就对律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司不希望吃了官司之后再找律师来摆平这个事,而是要主动通过“防御性法律业务”来避免诉讼。
为什么?
因为大公司一旦面临诉讼,可不是一起两起,可能会涉及很多个地区,涉及很多法律问题,后果不是赔点钱那么简单,而是可能让商业模式都死掉,代价太大。
而且只应付诉讼是不够的。因为,针对新的商业模式,政府也出台了各种监管法规,特别是针对资本市场的。这都需要未雨绸缪,在设计商业交易的时候尽量符合规定。就像今天,很多公司的法律业务也不是着眼于法院,而是要看监管部门,比如证监会。
所以,大公司们为了能够平稳发展,愿意花钱请专门的律师来摆平这些事情,律师也就愿意把业务从法庭转向了大公司,开始负责公司的融资、并购、上市以及所有合规业务。
面对新业务,律师的核心能力也有所转型 —— 不再是唇枪舌剑,而是要研究各种商业交易模式、法律文件、监管规定,让企业的商业动作合法合规。他们已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司的商业事务,从整个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考虑法律问题,而不仅仅是法律事务当中。
一名好的商业律师,除了必须精通法律之外,还要懂财务、懂商业、懂管理。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法务做好防火。比如任正非就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
对法务部的总定位,我认为“救火”打官司不是主要目标,更重要是做好“防火”建设。法务人员分两类,一类是建设型人才,一类是诉讼型人才。华为更需要建设型人才,我们的法务人员不是外部律师,主要是建设者,从前期开始就参与建设,使得公司平稳运行。
公众号:法律修音机任正非在与法务部、董秘及无线员工座谈会上的讲话|大佬谈法务
怎么做好防火?
这就需要法务深入了解公司业务。
事实上,如果你不懂业务,你也难以根据公司需要来处理合同。而要想深入了解,就必须参与进去,参与得越深,才能了解得越深入。
即便你不做法务,你是律师,只要你想服务这些大公司,你就要懂得更多。不然你拿什么服务大公司呢?大公司凭什么聘用你呢?
所以,法务数字化不应该只从法律这个角度,或者参考市面上那些常见的法务岗位,而是要从最底层的整个商业的角度来考虑。
所以,法务数字化,其实也是分层次的。
第一层,最简单,也是对一般法务最痛的,就是怎么更高效且准确地审合同。对于这个问题,把现有的合同审查产品用好就能解决。
其次,更难,属于更高追求的,就是更多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然后从你负责的事务、你的协作网络、你的工作流等,围绕这些具体环节去思考如何提效 —— 所谓的法务数字化,盯住「提效」这个终极目标即可。
那如果你想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怎么做呢?
腾讯创始人陈一丹给了一些建议,他说:
首先需要进行角色转换,从支持公司业务发展,到更加主动布局,从仅对内支撑变为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与行业、学术界共同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其二,腾讯法务需要前瞻性布局,积极应对公司业务国际化带来的需求;
其三,腾讯法务经历了从自我保护,到代表行业发声,后续需要再进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阶段,比如:关注国家公共政策、社科研究、高校合作和成果输出等。
公众号:法律修音机法律创造价值——腾讯法务之道|大佬谈法务
这里也分享一下某大公司法务总监的看法:
相对可行的经验是,首先得由法务部或法务自己明确自己的定位,先自行判断法务的定位是否要提升到战略层面;
其次,可以先站在这个维度做每一个具体的工作,让每一个具体工作都产生战略价值,战略决策自然而然就会来寻求法务的意见。
当然了,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我们理解并尊重。只是对于我来说,创业之后,我很难回去做传统律师法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