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7 22:50:28来源:法律常识
真诚希望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同行们,把我这个建议拿去写成提案议案,引起高层重视和相应变革。
我的理由如下:
一、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有需求有期盼。
笔者经常遇到,在一些个人医疗损害赔偿、工伤赔偿、追索劳动报酬、追索抚养费等案件中,甚至一些陷入困境的民营小微企业打官司,常常因为拿不出来律师费而放弃诉讼,转而采用上访、网上发帖等形式维权,不仅无助于矛盾解决,也无助于社会和谐。
虽然各级司法部门都有法律援助机构和制度,指派律师给予免费援助,但是,一是还有大量的未申请援助或者申请了援助而未获批,二是据笔者所知一个法援案件给律师补贴一千元(有可能各地不一样),律师积极性不高。
现有法援制度远远覆盖不了希望免律师费打官司的困难群体,特别是陷入困境的小微企业老板和包工头,已经负债累累,但是债权又执行不回来,导致三角债无法化解,各方矛盾交织,而限于法律知识的不足,他们自己去打官司,显然在对方专业律师面前处于劣势。
二、律师队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说起律师收费,网上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还是存有误解甚至仇视的。一是认为律师都是高收入群体,吃香喝辣,富得流油;二是认为律师心黑,当事人那么可怜都不能少收费或者不收费;等等。
其实,律师是没人发工资的,代理案件本质上就是个谋生的事情,社会不可将其与法官、检察官相提并论,给予过高的道德要求与期待。
入行才知道,刚做律师是非常清贫甚至很惨的。早些年笔者实习时,连基本工资都没有,还得自己交社保;现在好一点,在南京实习律师一般有三至五千元左右工资(租房吃饭都不够,基本都要靠家里补贴),实习期满拿证单飞了,可能连这个保底工资都没有了,这也是大量律师执业不到三年就转行到企业或者考公务员了,笔者这个所,30多名律师,去年一年就有四个年轻律师考去了体制内或者转行到大企业了。
其实,这几年笔者接触到的新入行的年轻律师,素质都很高,大多都是研究生起步的学历,可惜流失率也太高了。如果设置一些公益律师岗位,由公家发工资,同时大大放宽法律援助的标准,让困难群体都能打得起官司,年轻律师也有碗饭吃,渡过执业前三到五年的煎熬期,也有助于这个群体更健康的成长。
笔者建议:可以给各律所不超过10%的公益律师岗位指标,一般在执业不超过5年的年轻律师中遴选,成为公益律师的,只能无偿接案,并且每年要达到一定的办案量;同时,各区县一级法援中心,大大降低法律援助受案标准,接收后直接向各律所公益律师派发,公益律师不得拒绝。当然,公益律师要发工资,要能存活,在南京这样的城市,至少得六千到一万吧。如果南京设置1000名公益律师,每名公益律师年薪支出10万元,全年也就1个亿(大佬们的一个小目标而已),这个钱,财政出得起,社会效益也是很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