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冤案找什么律师,法官冤假错案

时间:2022-12-15 18:30:30来源:法律常识

反思冤案:避免无辜者被冤枉:读《法官因何错判》

作者:周浩律师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

冤案何以产生,又该如何避免,是中外刑事司法的共性话题。秋山贤三先生早年在横滨、东京、德岛地方法院以及东京高等法院担任法官,之后辞职成为一名律师,为许多冤案事件辩护,是日本知名冤案问题专家。

反思冤案:避免无辜者被冤枉:读《法官因何错判》

秋山贤三的《法官因何错判》虽着眼于日本刑事司法,但书中探讨的问题却未尝不适合当下的中国司法,同样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

反思冤案:避免无辜者被冤枉:读《法官因何错判》

一、冤案事件

《法官因何错判》剖析的三起冤案事件,应当被我们视为观察冤案的样本,进而取得有益的司法经验。

德岛收音机商杀人事件

秋山贤三担任再审法官时,宣判被告人无罪的冤案。

1953年11月5日凌晨五点十分左右,在德岛市经营收音机业务的S(50岁)被人用刀刺死。案发现场遗留有匕首、手电筒等物,而且房顶上的电话线与电线都被切断。

起初,德岛市警方以“外部犯人论”进行搜查,认定K某为嫌疑犯。后德岛地方检察院将搜查方针转为“内部杀人论”,将与S同居的姘妇富士茂子锁定为犯人。

为了收集符合“预判”的供述,德岛地方检察院逮捕拘留少年N和A(住在S家的店员),强制收集四份口供,“目击S与富士茂子的搏斗”、“在茂子的指示下,切断屋顶上的电话线、电线”、“在茂子的指示下,将日式鱼生刀从两国桥上丢入河中”、“在茂子的指示下,从某处借来匕首”。

在此基础上,茂子作出认罪自白。然而,德岛地方法院并未考虑本案的疑点,而是按照检察院起诉意见书的要旨,对富田茂子作出有罪判决。在此之后,茂子及兄弟姐妹不断的一次次提起再审申请。

直到案件发生戏剧性变化之后,案件才引起足够的重视,先是少年N和A坦言做过伪证;接着德岛地方检察院公开二十二册“不提交记录”,其中包括现场勘查报告的6张照片(证实茂子一家人的被单上有“胶鞋鞋印”)。

距离茂子去世已近一年,1980年12月13日,德岛地方法院决定再审茂子杀人事件,直到1985年7月9日,在茂子缺席的法庭上,茂子无罪的判决才被作出。

袴田事件

秋山贤三以律师身份参与辩护的案件,本书成书之前袴田还在申请再审。

1966年6月30日凌晨一点多,某工厂专务理事一家(父母、子女)惨遭杀害,房子被烧毁。案发不久,住在该工厂的员工、前拳击手袴田严被锁定为嫌疑犯。

秋山贤三将此案作为样本,主要是因为本案广泛存在媒体预判的植入。起初,媒体得到警方情报后便先行报道,误导公众;还有权威媒体刊登时任分局局长倾向性分明的评论文章,“从袴田房中搜出的“带血的睡衣”就是科学搜查的胜利”,“顽固与反社会性是犯罪者的共通性格,而袴田是最为极端者”,这为之后的错误埋下伏笔。

长崎事件

1997年10月1日,长崎乘坐电车时,站在长崎前边的女子指认长崎强制猥亵,一审、二审凭借女子的供述作出有罪判决。在这起事件中,最大的特点是证据脆弱,只有被害人供述,缺乏物证以及其他证据。唯一的科学证据,纤维鉴定还因“被告手指上的纤维”与“受害者衣物上纤维”缺乏同一性未被法院采信。

这种缺乏足够证据的案件,在秋山贤三看来,法院本应宣告无罪,但是一审、二审还是以受害者供述自然、合理,对长崎作出有罪判决。有罪判决对此的解释是,其他证据可以补强受害人的证词,比如受害人与被告人距离相近;被告人说了两次对不起,还意欲以钱解决问题,能够说明受害人供述的真实性。

二、冤案暴露的问题

办理德岛收音机商杀人事件,秋山贤三痛切感受到法院审判的失职,“审理的法官只要慎重作出科学合理判断,遵从罪疑惟轻原则,茂子不至于如此受苦”。

有罪判决认定茂子与S的搏斗,问题重重。少年证人证实作案工具被丢入河中,可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把刀;S身上有十一处负伤,茂子则仅在左腹部有擦伤,手心手背无任何防御伤。S作为退役军人,体格强壮,与不足一米五的茂子决斗,茂子居然毫发无伤,简直匪夷所思。

秋山贤三举出的这起冤案事件给我们提出三个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第一,被告人的认罪供述,能否经得住检验。在警方、检方的强势控制之下,被告人是否自愿认罪没有绝对的必然;

  • 第二,检方作为公诉方,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即追求有罪强过追求公正,检方提供的证据是否足额,是否有瑕疵,需要法官的慧眼识珠;

  • 第三,职业法官是否同“市民生活”存在距离,能否根据经验法则、逻辑经验,深刻洞察案件事实,值得怀疑。

袴田事件虽然尚在申请再审,但是通过秋山贤三的案件分析,此案同样疑点重重。

作案衣着“睡衣”的认罪供述以及睡衣附着“血迹、油渍”被作为重要物证,而后却又在工厂酿造桶中发现“五件衣物”,“带血的睡衣”被从证据中撤掉。

对此,判决最终解释为,结束杀戮前穿的是“五件衣物”,之后换成“睡衣”纵火。问题是,这种说法无法说明换装的必然性,另外“五件衣物”着装实验表明,袴田无法穿着“五件衣物”中的长裤,长裤尺寸很小。唯一将五件衣物与袴田联系起来的,居然是在袴田老家发现的一块“布头”,与长裤布料相同。

“五件衣物”长裤与衬裤附着的血迹,只检测出丈夫一人的血渍,没有其他三人的血渍。作案动机一再更改,起初是与专务妻子存在不正当关系,之后变成母子三人要一笔钱去外面租公寓,判决认定的则是袴田为了强占专务的钱款。

另外,被告人的四十五份供述,判决否定四十四份供述的证据能力,只采纳一份检察官的调查书。判决详细说明警方违法调查过程,肯定被告供述受到强制性、威胁性的影响。但是,对于一天内同时做出的三份供述,警方的两份均被排除,检方的调查书未必没有问题。

在秋山贤三看来,检方调查同样存在疑点,被告人的这份供述只是对先前供述的总结,并且地点相同,时间相近,被告人自白的任意性同样存在欠缺。诸如此类,犯罪与否的事实存在重大疑点的情况下,疑罪从无的标准能得到多大程度的贯彻,是冤案不断提出的问题。

长崎事件,则是在缺乏补强证据的情况下,法官仅以受害人供述的自然、合理便认定被告人有罪。只有一方证言的情况下,法官如何认定事实,是事实认定的常有问题。刑事诉讼中的事实观,实则是用已然的证据回溯证明过往的历史事实,只是这种回溯过往的证明标准必须要做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结论具有唯一性。既然如此,那么对于证言的补强,如何完善,是处理此类案件的前提。

三、反思冤案:避免无辜者被冤枉

“一个案子,对法律家而言,不过是‘无数案件中的一起’,对被告人而言,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无辜者不被冤枉,避免冤案的再次发生,是刑事司法追求的最高境界。

透过上述案件,秋山贤三指出日本刑事司法广泛存在“潜在冤案”的因由在于:

➤ 第一,证据问题。证据收集阶段,程序上缺乏对公权的限制,普遍存在供述的强制、证言的引导、证据的匿藏,对被告人有利的事实难以出现在供述笔录之中。

➤ 第二,法官问题。法官的视野有限,面对起诉阶段的全案证据,盲目信任检方,对被告人存在先入为主的预判有罪,无法站在被告人的立场,去尝试理解被告人。

➤ 第三,证明标准问题。司法实践难以贯彻“超越合理怀疑程度”,无法践行“罪疑惟轻”原则。

➤ 第四,司法构造问题。99%的有罪率,辩护方处于劣势,检方过于强势,法官与检察官具有同质性,存在联手对抗辩护方的可能。

面对上述问题,秋山贤三给出的建议是,最为迫切的是要增强被告人的辩护防御能力,强化辩护律师在搜查阶段的辩护权;增加检方公开全部证据的法定义务;另外还有针对职业法官内心状态的“十诫”。

比如:意识到审判席的高度,认识到会有看不见的事实;践行罪疑惟轻原则;经受社会磨炼,去了解社会、了解人;不轻易相信供述证据,洞察错谬的可能性;重视被告人的辩解;保持百姓视角,遵循民众常识。

事实上,秋山贤三指出的冤案成因以及冤案对策,同样切合当下的中国司法,我们又该如何反思。

➤➤ 第一,被告人的防御权过小,缺乏律师的在场权,使得无法限制警方、检方搜查阶段的权力,导致的结果必然是问题案件中普遍存在供述强制,有利事实难以呈现在警方、检方制作的笔录之中,另外还会存在匿藏证据的可能;

➤➤ 第二,法官与检察官的天然关系,必然更加信任检方,而对辩护人存有意见,对辩护意见缺乏足够的重视。经常出入法庭的想必都会看到,检察官与法官走的是一个通道,律师走的却是另外一个通道,这里是不是有些门道;

➤➤ 第三,案卷移送主义,必然使得检察官、法官对于被告人存在先入为主的有罪预判,进而轻视被告人的辩解意见;

➤➤ 第四,过高的有罪率,使得法官过于相信办理的案件不存在问题,毕竟有问题的案件不是百里挑一,也不是千里挑一,这个案件怎么就会存在问题;

➤➤ 第五,刑事司法能否恪守“排除合理怀疑”严格证明标准,真正做到“疑罪从无”,敢于宣判被告人无罪。

目前来看,司法改革仍旧任重而道远。既然如此,那么在刑事司法尚未迈入完美的境界之前,司法工作者的内心审慎心态还是最要关注的。正如秋山贤三指出的“职业法官十戒”一样,司法工作者需以严格标准要求自己的“法意识”。

反思冤案:避免无辜者被冤枉:读《法官因何错判》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刑事案件 车祸 工资 补助费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打官司 拆迁人 期限 兵法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