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区找刑法律师费用,龙安区找刑法律师费用多少

时间:2022-12-19 22:12:42来源:法律常识

法治日报记者刘子阳:时代在变 初心不改丨2020记者看法院

他们,可能是跑法院次数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听过各类案件;

他们,和法院干警一同战斗在第一线,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一线牵;

他们,出门能扛“长枪短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要去采访的路上;

他们,归来笔走风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记者看法院”专题策划重磅回归!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近期陆续邀请日常采访最高法的“跑口记者”讲述2020年采访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并与读者一起重温他们的代表作品。

想认识这些“跑口记者”的庐山真面目吗?

想知道他们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么样子吗?

一起来围观!

这位记者是谁?

法治日报记者刘子阳:时代在变 初心不改丨2020记者看法院

法治日报记者 刘子阳

报道感言

庚子年的春节,在很多人心中注定终身难忘,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一时间各行各业被迫按下“暂停键”。此时,法院干警选择了逆行,主动投身各地抗疫一线。

面对疫情这场大考,法院的审判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群众的立案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和很多人一样,我也充满疑问,很快问题有了答案。

各级法院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在线立案、在线庭审、在线调解等线上诉讼活动,通过“云审判、云服务”,充分保障当事人各项诉讼权利,确保疫情期间服务群众“不打烊”。

疫情防控期间,智慧法院“大显身手”,运用远程立案、网上审判、智慧执行及时定分止争,将司法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交出了满意答卷。

近年来,人民法院不断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此次疫情也是一次“突击检验”。几年前,我曾前往重庆市奉节县第三人民法庭采访,当时由于交通不便,为了到村里办案,法庭工作人员经常需要通过溜索过河。如今再次采访时,法庭负责人告诉我溜索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智慧法院”,通过微信群、远程视频等渠道,打通大山里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初心一直未变。

代表作品

01

代表作品

各地法院“云审判”战疫情服务“不打烊

“上诉人,能听清我说话吗?”

“被上诉人,信号是否正常?”

“现在我宣布,本次庭审正式开始。”

2月4日下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首次使用云间网上视频庭审系统实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远程庭审。

“线上预约庭审后,法官即可通过短信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可通过笔记本、手机终端参与庭审。视频庭审支持最多8人同时在线,当事人可在线举证质证,庭审过程可通过语音识别全程记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技术处处长助理李响说。

《法制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连日来,类似的“云审判”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实现。各级法院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在线立案、在线庭审、在线调解等线上诉讼活动,通过“云审判、云服务”,充分保障当事人各项诉讼权利,确保疫情期间服务群众“不打烊”。

有案必立不下线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中心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4名坐席员忙着答复当事人、律师的咨询。“对不起,因疫情防控需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已关闭。您可以登录徐州法院诉讼服务网申请立案,效果和来院立案一样。”12368诉讼服务热线坐席员小金接到电话后,一步一步地指导对方进行网上立案。

“在这个非常时期,智慧法院建设为保障诉讼服务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事人足不出户在家就能网上立案。”徐州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刘树华介绍说,春节假期后,徐州两级法院共办理网上立案148件,接听12368诉讼服务热线648人次。

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是人民法院的庄严承诺,疫情防控期间也不例外。各地法院积极开展互联网诉讼服务,北京、上海、福建等地法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当事人、代理人发出温馨提示,引导当事人网上立案;广东、陕西、山西、贵州等地法院公布网上立案的每个步骤,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高效、便捷、优质的立案服务。

网上办公不误事

2月3日10时,一场特殊的庭审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进行。主审法官程鹏在千里之外的湖北老家,通过智慧庭审平台参加在线庭审。

程鹏春节前回湖北省房县探亲,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期返回苏州。但程鹏一直惦记着手里的上百个案件,于是异地在线开庭,审理了这起借款合同纠纷。

面对严峻的疫情,各地法院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将线下诉讼活动全面转向线上,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流动,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抗击疫情、庭审不停。

浙江杭州互联网法院依托独立的在线诉讼平台,借助第三方即时通讯工具,实现起诉、调解、立案、举证、质证、庭审、宣判、送达等诉讼环节全程网络化;福建法院积极引导诉讼当事人通过“福建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方式办理或咨询诉讼事务;天津法院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线上调解,既避免了人员接触,又使调解工作如期进行。

“云审判”不仅用在服务群众上,同样也是打击犯罪的利器。

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召开专题会议,要求依法严惩制售假劣药品、借机造谣传谣、暴力伤医等相关犯罪。

“我错了,我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后悔,也为伤害了防疫工作人员真诚道歉。希望大家引以为戒,遵守相关规定。”2月11日上午,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民法院采用远程视频方式,快速隔空审理了一起妨害疫情防控工作的案件,以妨害公务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拘役4个月。

疫情防控期间,各级法院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通过“云审判”等方式依法妥善处理涉疫情相关案件,用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执行不用跑法院

春节的步伐还未走远,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人民法院干警已经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2月8日,被拖欠的890多万元农民工工资全部下发至84位农民工兄弟账户内。

在这紧张的“战疫期”,荷塘区法院审判、执行、立案、财务等综合保障部门特事特办,开启“云执行”模式,网上办、线下寄,前后仅用5天时间就执行完毕这起案件。

“疫情防控期间暂停了实地执行,但我们对涉及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事情不等不停,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人民群众的诉讼权益。”荷塘区法院执行法官助理彭帅介绍说。

执行工作具有与当事人接触多、外出办案多、24小时执行等特点,疫情防控期间,法院执行工作如何开展?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全国“总对总”、福建“点对点”及厦门二期查控系统持续进行财产查控,实时跟进。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人民法院着力加大网络查控力度,每天对有条件网上查控的被执行人财产信息进行全面查控,反馈信息第一时间告知案件承办人,便于其及时作出相应措施,保证申请人合法权益不因疫情影响受到损害。

安徽省绩溪县人民法院对有意向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主动引导当事人线上履行,通过线上“智慧”服务确保执行不停歇。

“抗击疫情期间,隔离的是疫情,隔不断的是法院司法为民的温情。”绩溪县法院一名执行法官这样说。(来源:法治日报)

02

代表作品

智慧法院建设“疫考”何以拿高分

指尖立案、云端办案、智慧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将司法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确保疫情防控与审判执行工作两不误,在此次疫情大考中交出了满意答卷。

统计数据显示,2月3日至4月30日,全国法院共立案557.9万件,其中网上立案占24.37%,同比去年增长24.82%;开庭151.1万场,其中网上开庭占16.6%,同比去年增长943.72%;网络拍卖15.4万余次,成交额594.6亿元。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疫情防控期间,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红利充分释放。人民法院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等平台规范有序开展在线诉讼活动,全面推广在线庭审、在线执行,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打击涉及疫情犯罪,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服务群众不掉线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法院线下诉讼按下“暂停键”。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时刻关注着疫情,也在思考疫情影响之下司法审判遇到的新情况。

“我发现,受疫情影响,有的律师无法按时参加庭审,有的律师无法现场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为此,高子程积极行动起来,写下疫情背景下法院延期开庭审理案件的建议,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纳。很快,各地法院全面开展网上立案、调解、证据交换、庭审、宣判、送达等在线诉讼活动。

疫情防控不松懈、诉讼服务不停歇。疫情期间,广东法院网上开庭1.65万件,网上调解14.37万次,电子送达13.58万次,实现审判执行工作正常运转。

“为及时审理各类案件,我们大力推进在线诉讼服务,依托网上立案、缴费、送达、阅卷、证据交换、保全、庭审技术加快审结各类案件,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龚稼立介绍说。

面对战“疫”大考,云南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截至5月20日,网上立案30014件,跨域立案1750件,网上开庭7692件,电子送达157916次。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侯建军说:“云南法院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大力开展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电子送达、网络司法拍卖,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智慧法院建设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使人民群众的云端法律生活更有获得感。”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认为,智慧法院中的“智慧”二字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基于理念、通过机制最终形成的一种能力。

在线办案成常态

网上立案13.5万件,网上开庭5370次,网上证据交换2.7万次,电子送达155.7万次……浙江法院创造性地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诉讼服务难题。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迅速行动,大力推行在线诉讼模式。在线诉讼平台载体由单一维度向多元化、系统化、交叠化延伸,错时审理、在线庭审广泛铺开,使得诉讼模式明显由线性封闭向开放灵活、交互智能转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说,移动微法院从浙江走向全国,全面释放了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的创新潜能。

疫情防控期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下发《疫情防控期间依法、规范、高效运用信息化技术办理刑事案件的通知》,指导涉疫案件快侦、快捕、快诉、快审、快结,依法严惩、震慑犯罪。

“指尖立案、云端办案、智慧执行成为法院工作新常态。”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史小红告诉记者,为了巩固和拓展疫情期间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完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提高从严从快惩处涉疫犯罪的效率,河南法院将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统筹推进全省法院信息化水平提升。

前不久,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法院通过无接触的网络拍卖平台,以3.81亿元的成交价成功拍卖位于昆明市经开区洛羊物流片区的3个物流城,创下呈贡法院执行单案成交额的历史之最。

“云南法院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借力信息化建设成果,积极推进网上审判执行工作,既避免了诉讼群众聚集,又有效推进了审判执行工作。”侯建军说。

在吕红兵看来,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线上审判执行工作不应减弱,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法院而言,互联网审判要充分考虑诉讼参与方、法官、法院以及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面的需求,适应需求、满足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引领需求。

复工复产有保障

5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扶沟县民族面粉厂工人何红来到扶沟县人民法院走访调研。

何红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扶沟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网络事项委托系统积极推行“云执行”“零接触”式办案,确保防疫期间执行不缺位。同时,为应对疫情对中小微企业造成的冲击,依托智慧法院网络平台,高效执行涉企案件,为企业发展减轻了负担。

“疫情面前,执行质效仍能不断提升,值得点赞。扶沟法院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创新机制,积极作为,推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为企业复工复产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何红说。

据史小红介绍,河南法院进一步全面提高网上办案智能化水平,为复工复产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加大纠纷化解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精准研判复工复产企业矛盾纠纷源头,及时发现各类风险隐患,引导企业和职工主动选择、自愿接受网上调解,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同时,加强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广东法院坚持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盯紧春耕生产、金融借贷、问题楼盘、商铺退租、劳动争议等纠纷,开辟绿色通道,在案件审理中着力落实利企、援企、稳企政策,通过减缓租金、利息、税费等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走出困境。”龚稼立说。

诉讼规则待细化

尽管智慧法院建设取得巨大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李占国坦言,目前尚没有在线诉讼的国家层面立法,互联网诉讼规则缺乏高位阶立法,需要加强互联网司法顶层设计。

“互联网法院一些行之有效的试点做法,如案由牵连管辖、错时在线审理、前置调解、使用虚拟法庭、电子档案同步生成后不再另行制作纸质档案、当事人负有按照诉讼平台的要求提供电子化证据及其他诉讼材料的义务等,存在法律缺位甚至冲突的问题。”李占国说。

“目前,公告等变更庭审方式的规则不明确,适用在线诉讼存在争议,此类案件数量较大,实践操作不统一。同时,电子送达的规则和适用范围需要完善。”李占国建议,进一步统一完善诉讼规则,研究细化在线诉讼程序规则和标准,促进裁判尺度统一。(来源:法治日报)

更多作品

司法为民我们不退 转身逆行我们无畏

抗疫战场上法院干警不曾缺席

法院善意执行让受困企业起死回生

政法机关助力民营企业抗疫情渡难关(二)

法院快审快判零容忍涉疫情违法犯罪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田甜

法治日报记者刘子阳:时代在变 初心不改丨2020记者看法院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刑事案件 交通 车祸 工资 补助费 债权 伤残 程序 打官司 鉴定 条件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拆迁人 期限 兵法 标准 找律师可靠吗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