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说五句话不能说什么,法庭辩论法官怎么发言

时间:2022-12-23 20:42:21来源:法律常识


法官VS律师:如何把握庭审发言

作者:李志刚

编者按:本文来自李志刚法官。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律师如何把握庭审发言的长短、方式和内容,从而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下,实现与法官有效的对话。


律师1:我最反感法官打断我说话!

法官1:每当我听到律师絮絮叨叨而不着重点的时候,我就忍不住要打断他。


律师2:法官限制律师庭审发言时间有什么依据?

法官2:言简意赅,何尝不是律师业务素质和口才的最集中体现?


律师3:庭审发言是我的权利。

法官3:法官有控制庭审发言的权力。


律师4:我想提请法庭注意的是……

法官4:您的其他发言内容,我们可以不注意吗?


以庭审为中心的司法改革语境下,庭审的重要地位得以显著提升。但对诉讼律师与法官而言,哪次庭审不是激烈的战场?但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的约束下,发言时间也成了最紧缺的资源,甚至成为引发法官与律师矛盾的一个导火索。真是如此吗?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好好谈谈。

问题一:多长的发言时间才合适?

在法庭上说的多就好吗?从当事人和律师的角度来看,庭审发言充分,似乎是最基本的程序权利保障。但从法官的角度来看,似乎并非如此。律师朋友,您说一句话我能听明白您的意思,还是说十句话,我能听明白?当然是一句,说三句以上话的时候,实际上,往往听众已经模糊了对前两句话的记忆。而一句话可以概括的内容,如果翻来翻去说上三分钟,不仅容易让人迷失重点,也让听众对言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示怀疑。从这个意义上说,律师的发言时间,并非越长越好,言简意赅,短句子,不仅传达意思更直接,也便于书记员把您的核心观点完整地记入笔录。

问题在于,怎么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一句话说完?——确实如此,不过一句话说不完的,观点可以一句话概括。用一句话概括观点,三句话简要陈述事实和理由,往往既能给听众留下明确印象,又有简洁明了的说服力。简言之,发言时间不在长短,而在于简洁精练,能说明问题,阐明观点。

令人钦佩的出庭律师,从来都不是喋喋不休、慷慨激昂或者总觉得庭审发言时间不够的律师,而是用最简洁的语言阐发了观点、概括陈述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平和理性地发言,发言完毕甚至还有剩余时间的律师。

庭审时间很短,想说的话很多,怎么办?只能互相要效率了。有说不完的话怎么办?不妨把庭审发言当成简答题,把书面代理词当成论述题,庭后给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快递一份完整的代理词,来做完整的论述题,效果也许一点都不差

语言概括能力与时间掌控能力,对律师、对法官、对普通人,对谁不都是一种基本的能力要求吗?

问题二:为什么经常会出现法官打断律师发言的情形?

无论何时,打断别人的讲话都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法庭上为什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形?如果没有律师代理,法官真是要多一些司法为民的耐心,比如,仅仅就“回避”这样一个简单的法律术语而言,面对普通的老百姓、当事人,负责的法官也要耐心解释一下这个词的通俗意义、法律后果。但对律师而言,有共同的知识背景,咱们还是省点时间,集中精力来做些更有价值的事吧。

法官打断律师说话的“不礼貌”似乎更多的是因为出现了以下的情形:1.答非所问;2.在反复重申已经阐述过了的观点;3.说了五句话以上,还没进入主题。

尽管如此,法官要打断律师的发言,也应当礼貌地提出,甚至应当是和颜悦色地提出来。带有命令口气的祈使句,很少能提升法官的权威,带来的或许更多的是律师的反感;而理性平和地指出为什么要打断律师的发言,希望听到律师什么样的回答和回应,则更显现出一种理解和自信。

客观地说,从标准的庭审结构来看,各方发表诉辩意见、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最后陈述几个阶段,确实存在发言内容会重复的问题,如法官能有效分配这几个阶段的发言重点,对可能存在重合的部分给予律师必要的指引,不仅能赢得律师的尊重,也能赢得时间和效率。

问题三:应当避免哪些语言和行为?

每当律师在发言中提及:“我想提请法庭注意的是”,这部分一定真的是重点。但对庭审而言,又有哪句话不是重点、不值得注意呢?其他的话,法官真的可以不注意吗?或者,有法官正在开小差,要给他提个醒?也许可以换种表达方式,比如,“我想重点强调的是”“本案的核心问题是”“本案的关键问题是”,这些话或许可以避免法官对这样一句平常的话带来不同的解读。

从业多年,最遇到的情况是,不少当事人或者律师,常常希望“找人”,在庭外更多地对承办法官、合议庭成员、审判长“陈情”。但这种“陈情”管用吗?引起对方当事人的合理怀疑,那是当然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庭后陈情就能左右判决吗?显然不是如此。

法官要解决的也是说服的问题,但在庭后陈情的情形中,对方当事人并未听到一方当事人的单方陈述,庭审笔录里没有,其他合议庭成员没听到。即使这些内容再重要,又怎么可能写到裁判文书当中去,去以理服人呢?事实上,庭后陈情,远不如当庭发表意见、通过书面代理词发表意见,更为直接有效,更有可能进入到判决的部分,成为说服另一方的理由。而庭后陈情,或许只能有两种解读:一是表达能力不够,核心观点未在庭审发言中予以表达;二是业务能力有限,寄希望于庭后勾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庭后单方陈情,不如说是对法官和律师双方的互相侮辱。影响案件的关键事实和法律观点,在庭审发言中陈述一定是最有价值、最有法律效力、最能说服人的。法律人,我们一定要把话说在庭上,说到各方通过正当途径都能及时看到的书面文字上。

最应当避免的是,法官与律师“辩论”了起来。除了控制发言的程序,法官在法庭上应当是带着耳朵来倾听的,如果出现法官与律师争执的情形,法官首先应当自问一下,是不是自己站错位了?律师呢,把法官当成假想敌?律师是在和法官打官司吗?和法官争执,可以增加胜诉的概率吗?

静下心来,回头想想,法官与律师,在庭审中的表现,也许可以成为一国法治水平和法律人素养最集中的体现。理性、平和、协作地把最重要的话、最简洁的话,在庭上说完、说明白,让各方听清、听明白,是说服的第一步,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步!

法庭上的法律人,我们都是在认真履职。与其抱怨,不妨从相互尊重、平等交流、高效对话开始!


法官VS律师:如何把握庭审发言


法官VS律师:如何把握庭审发言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刑事案件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打官司 车祸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工资 补助费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找律师可靠吗 拆迁人 期限 兵法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