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17:49:04来源:法律常识
文/图 刘凯升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叶伟
5月25日,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郑某等24名被告人涉嫌制造、贩卖毒品一案。据了解,该案庭审刷新了吉安市中院刑事审判的多项纪录,为该院有史以来审理的涉案被告人数最多案件,也是涉案毒品数量最大的一宗毒品案件:被告人制造氯胺酮数量达3.1吨,贩卖80余公斤,庭审时调集全市法警近120人。
据悉,该案为公安部督办案件,法院将择期宣判。
24名制贩毒被告人受审 涉毒达3.1吨
“现在开庭,传被告人郑某、周某、罗某、张某、卢某等24名被告人到庭。”5月25日上午9时,吉安市中级法院刑一庭副庭长伍春辉敲响了法槌。标志着这起公安部督办侦破的特大制造、贩卖毒品案件的庭审开始。
据吉安市人民检察院指控: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被告人郑某组织多名同案被告人在广东梅州兴宁市、铜鼓县排埠镇、铜鼓县三都镇先后9次制造氯胺酮,累计数量达3.1吨。2014年至2015年6月期间,被告人郑某将在铜鼓县制出的氯胺酮运回广东省惠东县途中,路过吉安时,累计贩卖毒品80千克给被告人胡某。被告人胡某购得氯胺酮后,藏毒于另外一名被告人刘某家中,并于2014年至2015年间,伙同被告人王某、刘某将氯胺酮贩卖给王某、卢某、万某等人。被告人卢某将购买的氯胺酮先后多次在吉安市吉州区的KTV包房内贩卖。整起案件涉案被告人为24人。
针对指控,吉安市检察院当庭出示了书证、物证、辨认笔录、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现场勘查笔录及照片、被告人供述与辩解等四十余卷证据。24名辩护律师为被告人作无罪或罪轻辩护。控辩双方围绕犯罪事实、罪名和量刑展开激烈辩论。庭审持续了整整2天,合议庭经过评议之后,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后择期宣判。
赣粤警方紧追不舍 破获“最大涉毒案”
时间回到2014年底,吉安市公安局吉州分局接到广东警方的协查线索称:以广东惠东籍人员为首的制毒团伙在江西境内制造毒品氯胺酮,数量较大,毒品在广东、江西多省均有销售。接到协查后,吉州区公安分局立即成立专案组,抽调精干力量全力开展侦查。经过近六个月的前期侦查,以“1号人物”郑某为首的多名惠东籍制毒人员浮出水面。其中,郑某在广东当地小有名气,制毒技术非同寻常。该犯罪团伙在吉安市租住豪德花园的一栋别墅和宜家公园一套电梯房用于藏身,并与江西籍贩毒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经过缜密规划和部署,2015年7月30日凌晨4时许,吉安市公安局吉州分局民警在铜鼓县警方的配合下,在铜鼓县三都镇昌铜高速公路天柱峰出口300米处的一处鸡棚内,将正在制造毒品的郑某等7人当场抓获。警方并查获大量氯胺酮成品、疑似制毒工具、半成品及原材料。同日凌晨5时许,另一路民警在吉州区将胡某等其他制毒人员抓获。同日凌晨,广东省惠东警方在该县辖区内分别将赖某等人抓获。2015年7月29日晚上11时20分许,湖南省汉寿县警方在该县将周某抓获。2015年10月17日12时许,惠东县警方又将几名涉毒人员陆续抓获,此时,还剩最后一名网逃人员正在追捕。2016年12月24日,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在该检查站口岸将网逃犯罪嫌疑人曾某抓获。至此本案2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全案告破。
到案后,郑某供述了其伙同同案人采用“酒精配比”、“铝锅蒸煮”、“洗衣机甩干”的方式制造大量氯胺酮的犯罪事实。也供述了贩卖大量毒品给被告人胡某的犯罪事实,并向警方提供上线“料头”(制毒原料羟亚胺)卖家的联系方式,并帮助公安机关抓获“料头”卖家。目前,“料头”卖家潘某、陈某等人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已被公安部列为目标案件。此外,潘某、陈某等人已被另案移送审查起诉。
涉毒案件逐年增加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记者查询获悉,氯胺酮俗称K粉,为分离性麻醉剂。主体成分医学上称氯胺酮,全名为 2-邻-氯苯基-2-甲氨基环已酮,是苯环已哌啶(PCP)的衍生物。因为其物理形状通常呈白色粉末,而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K,故俗称“K”粉。在医学临床上一般作为麻醉剂使用。服用后遇快节奏音乐便会条件反射般强烈扭动,产生意识和感觉的分离状态,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和精神分裂症状。表现为幻觉、运动功能障碍,出现怪异和危险行为,同时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造成严重损害。
采访中,记者获悉,这几年,各地毒品犯罪案件逐年增加,涉案毒品数量也不断增大,制贩上千克毒品的犯罪案件已屡见不鲜。如,吉安市两级法院2013年受理各类毒品案件55件77人,2014年受理各类毒品案件108件152人,2015年受理各类毒品案件157件214人,2016年受理各类毒品案件163件221人。同时,吉安市两级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毒资越来越多,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
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示广大市民朋友,珍爱生命,宜将青春追梦想;远离毒品,莫因毒品毁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