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01:37:31来源:法律常识
2020年元旦刚过,前后历时三年,开庭三次,备受瞩目的青岛交行与东岳化工5亿元放贷纠纷案最终判决,青岛交行支行行长戚静被判有期徒刑3年,行长助理赵声被判有期徒刑2年,另两名员工免于刑事处罚。该案的过程,跌宕起伏,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的讨论,甚至引起对立,青岛交行全体员工更发出全体员工签名的公开信支持本行员工。对于判决结果,已不可改变,我想对于争议的双方心情应该都比较复杂,也有很多教训值得我们警醒。
事情的来龙去脉比较复杂,先大体梳理下,东岳集团为淄博桓台的知名企业,被誉为化工、新能源领域的“芯片”生产企业,是亚洲最大的硅氟材料生产商,其氯碱离子膜生产工艺突破国外封锁,直接倒逼国外进口膜价格下降50%以上,实现国产替代。质子膜是燃料电池的的关键技术之一,行业壁垒高,目前国内的追赶者就是东岳。因为有独一无二的技术,东岳的盈利情况还是非常好的,也是包括交行在内各家银行争相营销的对象。
问题就出在东岳集团不差钱,2013年左右,东岳集团结算中心副主任李滨动了歪心思,将东岳集团长期不用的存款未通过银行正规程序,以“委托贷款”方式理财或挪作他用,累计金额高达14亿元,这就产生了个问题,每年审计的时候,会计师事务所都会询证银行存款余额,而东岳账户的存款实际已经不翼而飞,这时李滨又想了个办法,虚构两家公司与东岳的贸易背景,借款人、东岳、交行青岛分行签订三方协议,借款人向交行申请5亿元贷款,由东岳存入交行5亿元保证金作为担保,从这个三方结构来看,对于交行来说是个无风险业务,肯定是积极配合,但是期间借款人未能按时还息,业务到期后,借款人也无法还款,交行依据协议,扣划了东岳的保证金,由此案发,这样交行形成大额损失,然后东岳向法院起诉交行,认定三方协议无效,要求交行归还5亿元保证金。
这里需要跳出来,说一下该案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李滨大量挪用了东岳的钱造成账实不符,我们前面所说的在会计师事务所询证时就会露馅,所以当2014年底负责东岳审计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向青岛交行函证这5亿元资金的时候,就非常关键,由于这5亿元资金实际是保证金,并不是普通的银行存款,交行在第一次回复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时,进行了如实函证,告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该5亿元资金是保证金账户存款,并非银行存款。事情如果在这个环节挺住,可能就没有后边的事了,然后东岳发现存款不翼而飞,东窗事发。错就错在,李滨后暗示交行戚静等人,想让银行出具内容相符的询证函,也就是向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说明该5亿元资金为银行存款,而非保证金。交行在这个环节,我认为犯了致命的错误,为了维护东岳客户关系,又向会计师事务所回复了第二封“内容相符”询证函,也就为之后的判罚埋下了伏笔。
东岳起诉交行认定三方协议无效,索要5亿元资金的案子在山东省高院审理,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最终认定协议有效,未支持东岳的诉求,交行似乎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但是东岳作为当地大型企业,也不是好惹的,在桓台县当地报警发起刑事诉讼,起诉交行违法发放贷款、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企图达到刑事干预民事的目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文章开头的一幕,交行败诉,相关人员被判刑。
这里面两个官司,结果截然不同,有声音认为东岳利用了在桓台当地的影响力,干预了刑事诉讼的结果,从案件暴露出来的庭审信息看,确实有这方面的因素,交行代理律师更是暴出,检方承认这是相关领导的意思,开始阶段东岳更是直接派出人员参与了审讯,非常离谱。案件里的两项罪名,违法发放贷款罪,焦点是交行是否知道贸易背景虚假,笔者认为这里面很难界定,经向银行朋友询问,确实银行基层客户经理存在明知贸易背景虚假仍发放贷款的情况,但是一笔贷款的发放,需要进过层层审查,包括贸易背景,是否有证据表明银行明知贸易背景虚假而发放贷款,比较难;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问题就出在交行出具的第二份“内容相符”的询证函,这里判罚交行违规出具金融票证并没有任何问题,交行不管处于什么目的,都不应该出具这份询证函。
两个案子、两个结果,对于东岳和交行来说都没有赢家,东岳损失了5亿元资金,交行员工则身陷囹圄。但是留给我们的警示确是实实在在的,像企业管理漏洞,如此大金额资金被内部人员轻易做了手脚,还有银行扭曲的业绩观,为了维护客户,违规出具与事实不符询证函,对于员工个人来说更应该坚持自我,严守法律底线,因为组织虽然支持你,但不会替你去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