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找刑事业务律师,深圳市找刑事业务律师咨询

时间:2023-01-07 13:41:13来源:法律常识

深圳市司法局:普法宣传“海陆空地”全覆盖 让法治观念成为深圳的精神底色深圳市司法局:普法宣传“海陆空地”全覆盖 让法治观念成为深圳的精神底色

“深圳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在世界范围内也首屈一指,而人口密度一高,人与人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就会加大。”深圳市司法局局长蒋溪林以物理空间概念来解释社会生活现实,并指出“人人讲规则讲诚信讲秩序,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蒋溪林表示,深圳要提高城市的法治站位,让法治观念成为城市的精神底色。

围绕这一目标,深圳市司法局一方面在普法工作上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海陆空地”全覆盖的普法宣传体系,形成浸润式的法治氛围。另一方面,持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建立出门可达、触手可及的法律服务公共产品,推出阳光普照式的法律“大礼包”。

忠诚宪法信仰宪法

号召普通市民向宪法宣誓

时隔14年之后,宪法在今年迎来第五次修改,深圳全市迅速开展宪法“大学习、大宣传、重实施”活动,宪法学习宣传也贯穿在深圳市司法局全年工作的始终。在12月2日-8日“宪法宣传周”期间,深圳市司法局围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主题,通过更走心、多维度、全方位的宪法宣传方式,让宪法以生动鲜活的形象走进市民生活。

12月4日,“全国首个公民宪法宣誓平台”在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揭幕。盐田区委区政府与深圳市司法局研究决定,将原“东和法治文化公园”正式更名为“深圳宪法公园”,并在该公园内搭建宪法墙、永久宪法宣誓台等设施,作为普通市民向宪法宣誓、表达尊宪爱国情感的场所和平台。

宪法宣誓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它从形式上宣告了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预示着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超然之外,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目前,我国宪法宣誓制度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但并未对普通公民向宪法宣誓作出要求。“老百姓要不要向宪法宣誓,依据在哪里,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蒋溪林指出,“但是我们认为,号召市民向宪法宣誓,是认同宪法、忠诚宪法、信仰宪法的一种重要形式。”

今年9月21日,由深圳广电集团与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举办的新·深圳人启动仪式上,蒋溪林就带领25名“新深圳人”向宪法庄严宣誓,这也是全国首次市民向宪法宣誓。“人需要有一些仪式感,举起拳头对庄严的宪法宣誓,对内心形成规范、约束非常有帮助。”蒋溪林称,“如果每一个深圳市民都向宪法宣誓,有利于让法治精神成为深圳的城市精神。”

在宪法周期间,深圳市司法局还启动了首艘以宪法为主题的“宪法号”邮轮,开出了首列宪法宣传地铁专列,选取3条公交线路喷绘宪法标语,在深圳机场向旅客发放宣传资料,实现了海、陆、空、地全覆盖。同时,首发原创歌曲《宪法,我想对您说》,制作《走近宪法》口袋书,发布了宪法“H 5+诗歌朗诵”等,让文本上的宪法真正“活起来”、“落下去”。

降低社会秩序成本

当好人民群众的“和事佬”

如果说普法宣传是让法治思维内化于心并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那么公共法律服务则从外部为市民提供了解决矛盾纠纷的路径。正是法律服务的可达性与有效性,使其越来越成为深圳人处理问题的第一选择与最优选择。

“很多人一提到公共服务,首先想到的就是道路、学校、医院等这类可见的城市公共设施,但是,法律服务也是一种公共服务。”蒋溪林指出,法律服务同样是社会的刚性需求,优质的法律服务所营造的社会和谐,让城市更具宽松感与舒适感,是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深圳市司法局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端的统筹方,一直致力于建立普惠性、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比如法律援助由政府进行补贴,让低收入的市民也能打得起官司。对应深圳众多的律师资源,深圳的法律援助总量占到全省40%,办案质量较高。蒋溪林指出,此前,很多刑事案件庭审中被告人没有律师,现在深圳已经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有利于减少冤假错案。

争议解决是法律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深圳在街道、社区设立了调解组织,并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2018年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9.5万宗,成功率达96%。“调解是一种成本较低、社会负面效果较少的一种方式。”蒋溪林表示,“我们要当好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和事佬’与‘调停人’。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军人、老党员、老教师、老警察、老法官等社会贤达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调解工作中来。”

“经济学上有交易成本,我们讲秩序成本,要让社会恢复秩序的成本降到最低,司法行政部门大有作为。”蒋溪林指出,社会矛盾无时无处不在,我们不要害怕矛盾,而是要理性对待矛盾,采取和风细雨的方式来化解矛盾,不让小矛盾酿造成大矛盾。因此,深圳市司法局推出了深圳司法所“大榕树计划”,希望深圳的74个司法所都要做强做大,让每个司法所都成长壮大为一棵棵根系发达、树冠硕大的“大榕树”,扎根群众、呵护群众,为老百姓遮风挡雨,提供更多的美好生活体验,最终形成公共法律服务森林。

此外,深圳从2003年试点“律师进社区”以来,已实现“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为社区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矛盾纠纷调解和代理诉讼服务。2018年,社区法律顾问律师全年累计提供法律服务58959件,同比增长13.57%;承担全省“12348广东法网移动端平台”建设,接入热线咨询208136人次,接通202049通,接通率达到97.05%。

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圳还成立了创客法律服务中心,让法律服务向创客社区、大型工业园区、产业孵化中心社区延伸,以及成立版权纠纷调解委员会、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打造南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首批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等。

焦点

共建共治共享

建立多元化的规则体系

深圳要如何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蒋溪林提出了自己的解读,“建”是要建秩序、建规则,“治”是要治紊乱、治矛盾,“享”是要享安逸、享美好,而“共”则要全民参与、下沉基层。“社会秩序的恢复、秩序的重建不是靠少数人,而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走群众路线。”蒋溪林说道。

据介绍,深圳市司法局正在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规则体系。什么是多元化的规则体系?蒋溪林指出,有些规则介于法律规则与道德规则之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规则虽没有硬性规定,但可以倡导市民来这么做。比如在微信群,不散布谣言、不进行人身攻击、友善地点赞,这就是一种“群规则”。再如加好友扫二维码,建议由晚辈主动扫长辈,由主人主动扫客人,然后被扫一方来选择通过,这也是一种礼仪、规矩。

“我们需要规则来指引我们的生活,规范我们的行为,比如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则、养狗的规则、坐车的规则等等,同时,不同的组织也可以形成自身的规则,让校有校规、村有村规、行有行规等,这些共同构成一个多元化的规则体系。”蒋溪林说,“如果人人都讲规则、守秩序,那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舒适,更加安逸。”

统筹:郭锐川

文:郭锐川 司新宣

制版:戴越 林泳希 王娟娟 陈宁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土地 房屋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打官司 债权人 公司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找律师可靠吗 合同 刑事案件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补助费 工资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北京房产纠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拆迁人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期限 北京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前十名 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