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2 08:47:56来源:法律常识
本人基本情况:坐标广州,毕业后在企业做六年法务,三十一岁转行做律师。
目前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完美地符合大龄,前三年的设定。
三年多过来,先说有点鸡汤的结论:选择走困难的路,往往比设想的要轻松很多。
下面结合经历,说一下我的感受。
14年底小孩子出生,当爸爸的感觉既让人开心,更让我从十八岁的心理年龄一下跳到三十,看着自己每月到帐的工资,在广州能给老婆孩子带来怎样的生活?
蜗居在城中村一房一厅30来平的房子里,看着刚来到世界上不久的小孩,内心陷入一种对过去还不够努力从未有过的内疚。
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受,于是产生辞职改行的想法,15年中小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出来开搞。
出来面临的第一个选择是去什么类型律所的问题。
我当时看了好几间律所,行情都是当助理3000左右的工资……钱都大约是这个行情,无非是多点少点的问题,这点钱在广州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我当时明显感觉到这不是我想要的,但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犹豫再三决定找一个看起来更难的选择:找一个实习期就允许自负成本但时间自由安排的律所。就这样开始了每月从负几千开始的工作。
当时的储蓄也不过几万元……前几个月看着那一点小储蓄不断下降而收入还是负数的感受,很多次都想跳回到原来的轨道,至少温饱以上没有问题。
这种环境是人都是会变的。
头脑里会开始思考各类问题,寻找走出困境的办法。律师行业的趋势会是什么?客户从哪里来?为什么要买你的单?哪个技术环节我要加强?我的产品是什么?无形服务有形化怎么做?时间管理,文件管理……太多的疑问,自己太多力不能及,也迫使自己快速学习与成长。
从想法到实践,那种成长伴随收获与挫折的感觉也实在太让人感到开心与充实。
像老板一样思考问题,不再是公司企图唤醒员工主人翁意识的毒鸡汤。
独立的律师就是自己的老板。
……半年后很快就发现,没有客源的我慢慢地有了客源。
很多人会说,这不科学啊……你一定是有人脉储备,有亲朋好友提携。
那还真不是,那时候还不太具备开拓客户的能力。
因为我的客户是我的同事。
律界新人的最好客户来源是你的同事。而让同事想把案件交给你的核心要素是你要靠谱,值得信任。
我开始发现word的功能也可以很漂亮,ppt制作原来也挺复杂,即时反馈如此重要,谈判技巧要学以致用,客户沟通原来好多技巧,个人形象原来也要注意……有了同事的支持,就有了客户,职业就有了起点,但终归,这些同事是你的恩人,不是你的父母,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因为相信你跟你合作,让你看到走下去的勇气。
我要养活自己,面向市场,拓客谈单……市场对于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律师也是)是很可怕的,一般的期待是,亲朋好友同事邻居从某个渠道里知道你做律师找上门来。
这种被动流量模式,我认为是律师前期难熬的核心原因之一。
必须得主动寻找流量。
这类做法在律师行业分为两个主要流派:混圈子及内容营销。
看了一下,我一大号屌丝,社交技术一般般真的不太适合混各种圈子,只好走上了内容营销这条路。
内容营销说起来挺高大上,让人感觉更虚。
但一些经历让我觉得可行,小孩子出世在医院时,我发现我知道的关于医学东西与刚毕业的护士小姐姐比起来简直太渣渣,问的都是大白痴问题……你行业里的ABC,行外人可能完全不知。
这样就有了做内容营销基本的信心基础。
后面的做法是千差百别,微信公众号,抖音,线下讲座,知乎……我的看法是,新入行如果不是自认为前1%的人,先别做线上。
那会头部效应最明显的地方,也是需要更长期等待收获的地方。
秦失其鹿,群雄共逐之……我等小兵,就找个偏安一隅,安心发展自己的小地盘,来个诸侯割据……哦不,鱼肉乡里吧……要“鱼肉乡里”,可得有独门功夫。
这个是专业化的选择问题,做被动流量什么案子都接这是非常正常的,那是因为天就下这么点雨,不全接住就喝死。
主动流程想全都搞,那相当于作死,定位和勇于舍去是核心(这里隆重推荐两本老美的书-《定位》《品牌的起源》)。
真心投入进去的结果还是可以的,至少收入上可以不用-熬-来形容。
当然,既然要专业化,那就必须团队合作,像战斗方阵一样把你的后方交给同事……有了紧密合作,在市场上与个体律师就会形成从流量入口,品牌包装,产品研发,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优势……这个时候的竞争就进入到了团队-律所层面的竞争,收入超过行业平均数是再正常不过。
走完上述过程,我用了大概两年左右时间。
我相信很多在一二线城市的大龄实习律师肯定可以的。
从实习到现在的三年多时间里,个人的经济情况有所改变,买了车和房。
工作和生活上算是对自己和家庭有了一个小交待。
但这又何尝不是走入了另一种熬呢。
众生皆苦,总是达不到彼岸,做律师的都懂。
“e律师”律师办案、律所管理系统免费使用,详情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