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00:50:04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深圳侨报
鹅公岭第一幼儿园划分了禁停区,消除上下学高峰期交通安全隐患;每周固定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社区居民交通安全意识逐步提升;通过搭建协商治理“微平台”,社区施工工地每辆车进出都有人引导,确保安全……
今年以来,平湖街道鹅公岭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龙岗融媒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鹅公岭社区党委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力推动“龙岭模式”共建共享共治工作,从社区居民反映强烈的交通安全问题为切口,行走社区,倾听居民意见,多方协调开出“小药方”,促进交通安全“大治理”。
志愿者街头引导安全出行、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找寻痛点
极力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就在几个月前,鹅溪小学校领导班子还在为一件事而发愁:每天上下学高峰时,家长在本就不宽敞的校门口接送孩子存在交通隐患,一旦遇到雨天,更是连避雨的地方都没有。
鹅公岭社区党委书记叶国雄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街道相关部门,最终在学校门口建起了一座专门供家长休息的小亭子,得到了校方与家长的一致认可。
今年以来,类似这样解决社区交通安全问题的案例不在少数。鹅公岭社区是平湖街道典型的“村改居”社区,居住人口近5万人,人员较为密集。近年来,因工作、运输、施工、经商、探访等事由临时进出社区的汽车日均达2000多辆,社区道路拥堵、停车不规范、人车混行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社区党委班子领导开展“行走社区”为交通安全隐患寻“妙方”。
加快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成为了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这也是叶国雄和社区党委班子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今年以来,该社区以“美好生活·龙岭开花”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为标杆,创新治理思路。以党建引领“一元多核”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有序发动社区各类主体“协同共治、精准施策”,构建城中村社区交通治理“齐抓共管”格局。
针对鹅溪小学、鹅公岭第一幼儿园门前交通安全隐患,鹅公岭社区党委多次组织学校、交警、规土监察等部门搭建沟通协商平台,综合运用多方了解、实地查看、科学分析等措施,找准解决关键点,形成划禁停区、搭建遮雨篷、治安员与“家校警”维持秩序等可操作性强的高效解决方案,有效破除行业限制和多头管理问题。
同时,依托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以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与关键纽带作用,每周固定开展平安交通“微治理”宣传活动。通过立体式的宣传,让社区居民直观地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培养安全出行意识。
鹅溪小学划禁停区维护进出秩序。
对症下药
疏堵结合治标更治本
“交通安全环境需要疏堵结合。”叶国雄表示,解决社区交通安全隐患,不仅要治标更要找到问题根本,对症下药。于是,该社区在治理工作中坚持“讲程序、讲安全、讲方法”,多方入手,多渠道寻找化解纠纷的切入点。
一方面,社区党委积极收集梳理潜在停车资源,适时新增汽车及二轮电动车停车位450个,有效缓解社区停车难问题。另一方面,联合平湖交警中队开展“行走社区”行动,发现交通隐患点并设置儿童暑假安全警示牌共5处,建成主干道减速带8处。同时,加大整治力度,对乱停放车辆进行张贴、锁轮等措施,规范车辆停放秩序。
鹅公岭社区还设置了激励机制,促进交通安全群防群治,奖励包括交通安全治理在内的群防群治先进集体及个人,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交通治理的热情。截至2021年11月,社区平安促进会共奖励各类先进人员共计3.2万元,同时积极组建“龙岭模式”平安交通学生志愿服务队,在农贸市场、广场等地段开展规范摆放电动车、疏导人车分流等服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居民遵守交通规则。
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搭建平台
做好服务群众“大文章”
鹅公岭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为了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近年来地下水管、燃气管道改造工程、城市更新项目等不在少数。而工程围挡、车辆进出也是影响社区交通安全环境的因素之一。
针对这样的情况,鹅公岭社区搭建起治理协商“微平台”,对社区内即将进行围挡占道施工的项目进行充分协调、认真讨论,要求施工方明确围挡占道范围、时长并严格遵守。各个施工单位在车辆通行高峰时间段派出专门工作人员在围挡占道路段开展疏导交通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因施工带来的交通影响,引导行人远离大货车视线盲区,从细微处杜绝事故隐患。
“决不能辜负每一位居民的信任。”叶国雄表示,社区是船,人心作桨,社区交通环境的改善与优化关乎每一位居民生活品质,“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党委书记,就要于民心深处有方向,做好服务群众和谐邻里的大文章,做好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版权声明:龙岗融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 张鹏
编辑: 陈遥 邓慧婵
校对: 王蓉
本文来自【深圳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