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承包合同,她让荒山变

时间:2022-10-18 02:55:08来源:法律常识

记者 安海涛 通讯员 崔文庚 文/图

在革命老区确山县竹沟镇,有这样一位女创业者,她放弃了大城市里舒适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工作待遇,只为了圆自己儿时的梦想和兑现绿化荒山的承诺,数十年如一日垦荒造林,将昔日光秃秃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一片片绿洲,成为城里、乡镇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她让千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她,就是革命老区竹沟镇杰岀的优秀儿女周新华,她用执着的毅力,永不放弃的意志,与丈夫赵金群一起把昔日乱石窝、野草坡、荒山秃岭改造成绿树成荫、槐花飘香的绿水青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小延安”竹沟增光添彩,她艰苦创业的动人故事,受到老区人民的高度赞誉,被誉美为“坚守大山的女儿”!

不忘初心 兑现承诺

周新华1962年1月29日出生在素有“小延安”之称的革命老区确山县竹沟镇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周新华姊妹5人,是父母唯一的女儿。周新华生在山村,自幼就与山结下了不解情缘。有一次,周新华与父亲到北山放牛,站在名叫尖山的顶峰,看着一个个起伏的山头,只见高低不一裸露地面的石头和荆棘丛生的荒山坡,就立志发誓对父亲说:“爸爸,以后我从学校毕业了,哪里也不去,回到大山里种树,让荒山变成绿,做守护大山的女儿!女儿的承诺得到了父亲的赞许和支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改变了亿万农村青年的命运,也改变了女青年周新华的命运。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刚刚与丈夫赵金群结婚,新婚燕尔的周新华还未能兑现自己的承诺,便和丈夫加入了亿万农民打工潮的队伍,夫妻俩来到省会郑州,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仔,不怕吃苦、不怕累,很快就取得老板的信任,第二年丈夫赵金群就被提升为带班班长,成为该工地农民工的头,工资自然增加了,周新华也被安派到指挥部办公室做收发工作。五年后丈夫提升为公司经理,周新华也提升为办公室主任。多年的打工生涯,夫妻俩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郑州市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买了住房,也有了自己的一双儿女。2000年春,打工阔别家乡多年后周新华夫妇回老家看望父母。到家后,离家多年的山里娃仍然惦记着大山,便和丈夫、亲人一起到儿时常去的竹沟街北尖山游玩。当周新华再次登上北尖山顶蜂,看到一个个高低不平的山头上依然是裸露出的岩石,荆棘丛生的荒坡,儿时的承诺再次浮现于脑海,周新华对随行的丈夫和亲人说:“我们是老区人民的后代,竹沟老区红色土地是用革命前辈鲜血换来的,我们这一代不能忘记先辈革命初心,要为老区建设作出我们应尽的义务!我要回来种树,让这些荒山都变成绿色,做守护大山的女儿,这是我心里永远的愿望,我要兑现当初承诺”!

她让千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然而,周新华听到的却是一片反对声音:放弃城市现有的事业回到穷山沟里去种树,你这是走的下坡路,是不务正业,到时候你会后悔的!面对亲人的规劝,她不为所动,指着一个个高低起伏的荒山秃岭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有义务把老区建设好,尖山是竹沟镇的北大门,绿化荒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良善举动,是打造绿色老区名片,为“小延安”竹沟添光彩的事情,需要我去尽一份力,我说过的话要算数!”

亲人们终于被她的真情实意所感动,一家人终于做出了转让郑州公司,回老家承包荒山垦荒造林的决定。转让郑州公司后,周新华与丈夫一起向竹沟镇政府递交了《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申请书,在镇政府协调下,她和丈夫一起向竹沟镇关沟村签订《集体荒山承包合同书》,承包了位于竹沟街北尖山一千多亩面积的荒山。从此,便开始了艰苦的绿化行程,与丈夫一起成了新一代垦荒造林的植树人。

她让千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面对困境 永不言悔

尖山位于竹沟街北约三公里处,素有“小延安”竹沟北大门之称。往北与千年古山千年岭接连,东临关沟村,西与肖庄村,南接竹沟村,素有“三不管区域”之称。山高坡陡,自然条件恶劣,冬季大雪封山,悬崖峭壁、荒山秃岭被厚厚的积雪封闭,荒无人迹。盛夏季节,裸露出地面的岩石被烈日炙烤得冒出团团热气,灰蒙蒙乱石窝像巨大的露天蒸笼,散发出腾腾热气。严酷的自然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并没有阻挡住周新华进驻大山的脚步。但万事开头难,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如何破解在秃山野岭中居住生活难题。荒山秃岭不要说居住,连通行道路也没有。为了找到一个搭建房屋的地方,周新华与丈夫从南到北、从东往西爬越了多个山头,用了三天时间终于在尖山南坡找到一个背风朝阳的地方作为居住点。搭建了简易的房屋,因没有道路,建筑材料运送不到现场,夫妇俩就地取材,用铁镐挖山上的石头做材料,把一块块石头垒成三间房墙体后,到山下购买檩条,村民们一听说他们夫妇为了绿化荒山要在大山造林建房居住时,也纷纷伸出援手,争相砍掉房前屋后的树木送上山来,担水、送饭、帮工、送料,有的割茅草,用了一个多星期,村民帮她们夫妇建成了三间石墙砌成的简易住房,夫妇俩终于在大山安下了家。房子盖起了,行李搬上来了,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置办就绪后,又一个难题摆在面前:山上没有水。

她让千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水是保证树木成活的根本保证,没有水不能生存,怎么办?下山拉水吃!夫妻俩买了一辆二手客货两用车,在车后安装上储水箱,车买好了没有路,然后就修筑运水通道。用了十天时间,终于修通了五公里运水土路。从此丈夫开车从五里外下孙庄组往山上运水,这一运就是十多年,靠开车拉水终于解决了吃水困难和栽植树苗的用水问题,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为保证能够科学的进行绿化,夫妇俩多次一起进行论证,制定出了逐步推进的垦荒造林计划。他们决定先打造出一块繁育造林苗圃基地,自己繁育造林苗木,采取自行繁育与购买苗木相结合办法解决造林所需苗木。自行繁育苗木,需要育苗繁育土地,荒山野岭没有现成的土地资源,夫妇俩购置了铁镐、铁铣、水壶,开始挖山起石,培育树苗基地造地工程。荒山高低不平,坡度大,需要削高垫低,为了把高处的土挪到低处去,二人用箩筐一担担把高处的土担到低处填沟垫低,除了担土平整土地以外,还要把荒地范围内石头挖出来,然后搬运到地头上。挖石取土是重体力活,一般都是男人干的活计,上千斤重的石块从泥土中挖出来不容易,往地头上搬运更是不容易,丈夫一个人干不了,他们夫妇俩用滚木的办法,把石块撬到木杠上面滚动木杠一米一米把挖出的石块滚动到地边,垒成地埂。周新华两只胳膊累肿了,手上磨出了血泡,一天下来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挪不动脚步,回到茅屋躺在床上下不了床,丈夫烧盐开水用热毛巾敷到她胳膊上,打酒火消炎去肿,心疼地对妻子说:这活咱干不了,要不咱不干了下山吧!听了丈夫的话,她坚定的回答: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承诺,我们不能后悔,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干下去,永远都不会放弃。第二天照样与丈夫一起出工,几十亩苗圃地夫妇俩用自己双手一铣铣挖地,一镐镐刨土终于整理了出来。整理育苗基地后,开始挖种树的鱼鳞坑。整理植树移栽基地,通常都是在农历年前年后,挖好栽树穴,经过冬天冰冻风化,到开春移栽植树。年前年后正是大雪封山冰冻时节,大山被雪封冻,寒风料峭,夫妇俩一人一把铁镐在冰雪覆盖的大山上开始挖树穴,刨开冻土层,把冻土层从坑里挖出来堆在树穴周围。一镐镐、一锨锨、一天天,周新华与丈夫赵金群一起常常吃不上饭,七十多岁的父母亲听说女儿为了挖树穴常常吃不上饭,二位老人就一同来到山上帮他们做饭,一直到挖完树坑才下山回家。经过数载冬春坚持不懈的辛勤劳作,周新华夫妇用具体行动,脚踏实地的吃苦精神,迎风冒雪,完成了一千多亩挖树穴施工工程,使千年荒山秃岭展现出一排排整齐的鱼鳞坑,走出了艰苦奋战的第一步。

她让千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坚守大山 矢志不渝

绿化荒山是一个投入多,见效慢的长期工程。没有雄厚的资金做保障,让荒山秃岭披上绿装就是一句空话。夫妇俩算了一笔账:荒山承包费、建房费、修路费、购买运水车等前期的费用,已经投入了三十多万余元,往下所需的费用比前期更高出许多倍,按照自己育种苗和购买的树苗相结合办法解决植树所需的树苗,包括苗圃育种所需树种费、化肥、农药、人工等树苗培育费将近20万元,另外购买树苗费用,移裁费用,仅中期投入按照刺槐树苗15万株,梧桐树苗10万株,马尾松树苗10万株,所需200余万元费用,没有这些费用投入实现不了植树造林计划,巨额的资金投入对于他们家庭来说,无异于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怎么办?周新华向丈夫提出卖掉在郑州的房子,要知道在郑州大城市能有一套房屋,这是多少打工仔梦寐以求的愿望,一听说要卖掉郑州的房子,丈夫沉默了,为了坚持开荒造林,全家已经全部投入了所有的积蓄,再失去郑州的房产,无异于回到打工前的一无所有,从零起步,周新华理解丈夫不忍的心,就开导丈夫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房子没了,换得绿岭青山值得!就这样周新华做通了丈夫的工作,卖掉了郑州的房子,七十多岁的父母亲得知女儿开荒造林需要钱,二话没说把自己的养老钱和棺材本钱5万多元全部拿出来交给了女儿,当她从母亲手中接过钱,望着年迈的母亲流出心酸的泪水。此后丈夫与她又分别向各自亲友筹借,还靠抵押贷款方式,共筹集资金260余万元。人是英雄钱是胆,有了钱周新华开荒造林的底气和劲头更足了,在进驻大山的第三个年头的初春,她开始在大山上进行移栽树苗,施工初春的山顶上运送树苗的车辆往来穿梭,帮助移栽树苗的农民工络绎不绝,一棵棵刺槐、梧桐、马尾松树苗被移栽到了荒芜的大山上,给千年沉寂的荒山换上了绿装。移栽树苗施工后当周新华再次登上尖山的顶峰时,看到一排排、一株株嫩绿的树苗布满了了一个个山头,她激动的泪水顺着脸颊流淌着,这一刻她感到无比幸福……

植树造林三分栽植七分养护,新栽的稚嫩树苗像一个个待哺的儿女需要母亲来呵护,为了管护好新栽的树苗防止牛羊啃吃,保证树苗的成活率,周新华坚持每天都在巡山的路上,一个个山头,一条条沟岭,都留下了她辛勤的脚步。她每天都会去巡查几遍,不然心中总会感觉不踏实。烈日炎炎的盛夏,赤日当空,道路崎岖,连出气都困难,但她坚持在没条路上,一刻不曾离开林区半步,数九寒天,冰天雪冻,爬山踏雪行走在林区的路上,摔倒了,爬起来,坚持前行,知情的村民们说:“多年来,周新华巡山护林坚持所走的路程加起来能绕地球两三圈”。多年过去了,周新华坚持在山上护林,坚守在护林的岗位上,从未有一天懈怠,没有一天离开过大山,没有下山走过亲戚,没有到城里去见过自己的一双儿女,也很少去看望陪伴年迈的父母。当人们不解的问她为什么这么执着,痴心不改时,周新华动情的说:“作为从小在山沟长大的孩子,大山就是我家,树木就是我的亲人,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和义务不能再让大山这样荒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

她让千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数载的努力换来了满山绿色,昔日荒山野岭变成了苍翠欲滴风景园区。周新华这位朴实老区人民的女儿,矢志不渝、恳荒造林,多年如一日,用甘守寂寞的执着坚持、永不言悔的坚强意志、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与丈夫一起守望相助、不离不弃,将昔日只见石头不见树的荒山,建设成如今绿树成荫、果木飘香的青山绿岭,打造出了一张环保、绿色的名片,为“小延安”竹沟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辛勤的付出浇开了绚丽之花,结出了累累硕果。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周新华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典型事迹,她先后被乡、县、市三级政府授予“造林绿化工作先进个人”、“植树造林先进工作者”、“农民脱贫致富带头人”、“优秀共青团员”、“三八红旗手”、“回乡创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出席乡、县、市先进个人表彰会,受到政府的荣誉嘉奖。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