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1 05:13:04来源:法律常识
宝贵的经验必须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实战的打磨,但工作习惯和工作思维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纠正。在以时间为生产要素的律师行业,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每一位优秀律师都会努力追求的目标。
泡一壶茶需要花费的时间为:洗开水壶2分钟、煮开水15分钟、洗茶壶3分钟、洗茶杯2分钟、取茶叶1分钟、泡茶2分钟。
那么泡好一壶茶所需要的时间是“洗开水壶2分钟+煮开水15分钟+洗茶壶3分钟+洗茶杯2分钟+取茶叶1分钟+泡茶2分钟=25分钟”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煮开水的15分钟时间内,洗茶壶、洗茶杯、取茶叶所需要的6分钟是可以同步进行的,在25分钟的基础上,我们为此节约了6分钟,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时间管理。
我所理解的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高效。“高效”两个字的背后等于“省时+最大可能性地处理事件”,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完成更多的事情。
一位同事曾阐述他对律师行业的理解,他觉得律师除了专业之外,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时间,一个律师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他单位时间内所创造出的价值,而律师之所以要招助理,是把本来需要自己亲自完成的、琐碎的、简单的或者程序化的事情让助理完成,自己可以把时间腾出来做更重要、更紧急和更有价值的事情,也即复制自己的时间。
我对这个观点非常认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
大家之所以愿意找某个领域的专业律师,其实并不是非专业律师不能把事情做好,而是因为专业的律师能节省大量重新研究的时间,可以根据经验迅速作出相对明确的专业判断,从这个角度上说,也和时间成本有关。所有这些都说明,时间管理之于律师行业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分割,不同时间段的特性不同,决定了某件事情适不适合在某个时间段做。
分享一个我在准备司法考试时的小经验。当时,我所在的律所设立了一个分部,分部的行政人员不多,又恰好其中一位休产假,于是我在做律师助理的同时,也兼做一些行政事务。我们团队有3名律师助理,除了我是第一次参加司法考试,另外两名律师助理均是第二次参加司法考试。考前两个月,因为他们手上没有行政事项,所以请假备考,对于当时没有司法考试经验,却每天还要处理繁琐的行政事务的我,无疑压力非常大。
为了能够更好的备考,我把每天可用的时间段做了分析:
从上述时间段分析来看,除了晚上18:30—22:30的时间以外,其他可利用的都是碎片时间。
我把学习内容分成理论学习、司法考试习题和音频讲座,并因此把时间分成了三大块:
NO.1 上下班交通时间——音频讲座
8:00—8:45和17:30—18:15上下班路上交通的时间,我用来听音频讲座。参加过司法考试的人都知道,司法考试的很多讲座生动有趣,听讲座关键在于帮助理解而不是记忆,在环境嘈杂的地方戴上耳机不受打扰,听讲座也不容易分心,除了偶尔一个人傻笑,外人看着奇怪,需要自己内心强大一点以外,没有比这个时间段更适合听音频的了。
NO.2 工作时间——司法考试习题
9:00—12:00和13:30—17:30是工作时间,在没有工作的时候,在指导律师允许的前提下,利用零散的时间做练习题,即使随时被打断,影响的也只是某个题目的思考。
NO.3 休息时间——理论学习
晚饭后18:30—22:30,是最宝贵的一大段学习时间,我找了附近的一所大学,每晚在教室自习,可以安静地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所有需要记忆的部分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完成。
另外,在午饭的时间段,我给了自己相对灵活的安排,如果有同事一起共进午餐,不妨交流放松;如果有独处空间而状态又好,则看理论、做题和听讲座都可以;实在觉得状态不佳,就休息一下。
以上就是我亲身体会过的关于时间安排的一个小经验,但这并不代表适合每个人,比如在工作时间见缝插针地做一些习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指导律师也未必允许。
举这个小例子,只是为了说明对时间的运用应当结合该时间段的特殊性。除了对不同时间段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后得出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和怎么做之外,还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做调整,时间的安排和管理没有固定的公式。
而碎片化的时间是相对于整块的时间来说的,不知道大家是否感觉到自从有了微信之后,时间愈发碎片化了。
微信中各个项目群的各种问题可能随时需要进行回复和应对,所以主动要求发起电话会议或现场会议、定期集中解决项目问题,也是一种时间管理的方式。
关于时间碎片的问题,想起看过的一句话:“你是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还是在将工作时间碎片化?”
前者是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完成一些简单、耗时短的工作,比如在出租车上用手机回复一封只需要简单确认的工作邮件。
后者是指本应该花一个完整时间段才能完成的工作,因为一会儿和同事聊天,一会儿看看朋友圈,把本应该在3小时内完成的事项拖到了5个小时甚至更长。
因此我们需要提倡的应该是前者,在做每日工作计划时,根据是否可以运用碎片化时间将工作进行分类,穿插完成那些可以抽空解决的小问题。
出差的候机时间和飞行时间进行学习和工作是最常见的碎片化时间利用。
现在很多微信文章写得都很不错,平时只要看到比较好的专业文章,我都会第一时间收藏,在出差路上或者等飞机的时候可以打开阅读;觉得值得细细研究的,我会提前一天打印好带上飞机看,这个过程我感觉收获很大;如果看过一遍还觉得很不错,值得收藏,就定期归类整理成书面的文章汇编,方便参考。
此外,因为经常讲课的需要,我会把制作和修改PPT的时间放在飞机上,大部分的飞行时间基本上都在一个半小时以上,如果能够保证一个小时专注地修改 PPT,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最后,事有缓急。
(一) 做好待办事项的清单是时间管理的第一步
我的助理雅峥曾感慨:
“进了律师这个行业,突然觉得自己的记忆像老人一样,每天都觉得脑容量不够!”
她来律所的第一天,就需要同时处理七八项事情,并且因为刚入职不太可能直接上手项目,所以大部分都是行政事务,比如寄合同、盖章、在立案系统立案、上系统进行利益冲突检索等琐碎的杂事,每一件事情看似没什么难度,但如果没有在当天完成又会很麻烦。我依然记得第一天她的身影就是在律所飞奔,早上上班时还光鲜亮丽,快下班时已经蓬头垢面了。
类似的行政事项都比较琐碎,不做好待办事项清单,光凭脑袋很容易遗忘。
因此,养成提前一天或者每天早上开始工作前做好待办事项清单,是时间管理的第一步。
(二) 给任务打上标签:根据重要性和紧急性分类
虽然说列待办事项清单是时间管理的第一步,但是我也曾遇到过“待办事项清单狂”,特别喜欢记录待办事项,连安排去公园散步或者去健身房这种事情也会记录,否则似乎一天就手足无措。
对于这种清单“强迫症患者”,如果不对待办事项进行分类,依然做不好有效的时间管理。
有一本书叫做TheOne Thing,作者加里·凯勒是世界著名地产公司——凯勒威廉姆斯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
引用豆瓣书友的评价,The One Thing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有目标、有重点、有效率地去工作和生活。并非所有事情都同等重要,要集中全部时间、精力和意志力去做最重要的事情,排除其他一切干扰。
再复杂的事物都可以简化为一个最重要的点作为突破口,如同找到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牌,触发连锁反应后,足以推倒最后那块巨大的牌。
我们在接触一个人时,一个特征、一个标签总会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他。
对待工作其实也是一样,给你的任务贴上一个标签,你就会更了解它,处理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在时间管理中,非常流行的一种任务分类法即四象限图法,把所有的任务按照以下四种分类:
图2.2.3四象限图划分
但是我个人并不习惯用四象限图将任务进行分类,理由是:对于我来说,将所有任务按照四象限图进行分类本身需要花时间,哪些应该放入重要不紧急,哪些应该放入不重要但紧急,估计都得纠结好一阵。
此外,类似不重要不紧急的事项,比如下楼拿快递,临时花2分钟就能解决,根本无须也来不及写入待办事项清单,所以一般我会做这样的分类:
关于待办事项清单的描述形式,我认为主要看个人习惯,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能够让自己一目了然即可。
(三) 设置时间点
许多新人在法学院习惯于老师设置的deadline,然后在最终日期前才完成任务,但是进入律所工作后,慢慢会有越来越多独自面对工作的机会,这时就需要自己给自己设置工作完成时间。对于初进律所的新人,这也是一大考验。
自觉设置时间节点,并且努力完成它,时间久了就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效率有所掌握,对时间节点的把控也会越来越高。除了前文提到的待办事项清单外,也可以运用你办公桌上的小台历,把任务和时间节点结合起来列明,先做哪个,哪个可以推后,哪个今天必须完成,做到心里有数,这会让你工作起来充满节奏,搭配合理,便于你对整个项目进展的把握。如果可能,在某些需要客户配合的工作中,也可以和客户一起共享沟通你的时间节点计划。一方面能够提高大家的配合度;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大家在项目中相互理解和相互促动,让客户知晓整个项目的进程,从而提高客户体验。
(四) 时间柔性
《道德经》第78章讲:“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这里就是在讲有时柔软的东西反而无坚不摧。
律师的工作每天都会安排得很充实,但是生活中总有“惊喜”。有时候一些我们无法预料的事情会打乱本来完美的计划,比如客户一个紧急电话,就意味着未来的1个小时都要处理这位客户的事情。
这种情况属于律师工作的常态,所以不妨让你的时间保持一定的弹性,这样可以有空余去处理一些紧急发生的事情,比如可以有80%的时间处理已经安排好的工作事项,预留20%的时间处理紧急情况。
作为律所新人,你每天都可能会被安排一系列的任务,及时将受领的任务记录到时间管理工具中,能避免因工作忙碌而遗漏任务的情况出现。
时间管理专家、GTD(Getting Things Done)创始人戴维·艾伦认为,压力不是来自任务本身,而是任务在大脑里的混沌塞积所造成的心理焦虑和抵触。
我们要做的,就是逐一清点大脑里的这些事务,将所有未尽事宜通通捕获并收集在大脑之外的文件系统中,比如纸质记事簿、电子记事簿和邮箱等。
以下介绍的这些时间管理小工具,也许能帮助你解决因任务堆积而导致的焦虑状态,你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管理时间的帮手。
准备一本笔记本作为工作日志,工作日志包括待办事项清单和每日总结两部分:
1. 待办事项清单(To.do List)
① 根据需求将待办事项清单分为两栏或三栏,从左至右重要程度依次降低。
② 在待办事项清单中列出完成每项任务所需的大致时间,这能帮助你更好地规划时间。
2. 每日总结(Daily Summary)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每日工作进行反思能够加快你上手律所工作的速度。对于新接触的任务,不仅要在大脑中重复一遍操作流程,还要学习这种操作方式背后的法律工作思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记录下你对该任务的思考,一来可以加深你对该任务的理解;二来可以在以后有需要时迅速检索到相关内容。
除工作技能、思维上的总结外,该部分亦可以记录你突如其来的灵感、让你有成就感的事情等。
个人看板实现了任务的可视化,其在某种程度上是待办事项清单的升级版,一般包括三栏:未做(to-do)、正在做(doing)、已经完成(done)。每一栏下的空白地方可以贴上记载任务的便利贴,表示该栏目项下所对应的任务。便利贴的好处在于它的可移动性,如正在进行一项任务时你可以将记载该任务的便利贴从to-do栏移至doing栏下,当该任务完成后,你又可以将其移至done栏。
同待办事项清单一样,在便利贴上记载任务内容的同时,还应列出完成该任务的大致时间或预期时间段。
1. Wunderlist
中文名为“奇妙清单”,在电脑系统Windows、Mac和移动端系统 Android、IOS 上均可运行,同一用户名之间可以实现同步,操作简单、界面清楚。
Wunderlist的清单框架最多可以分为四级目录、六个部分:
① 清单夹(一级目录)
② 清单(二级目录)
③ 任务(三级目录)
④ 支线任务(四级目录)
⑤ 备注
⑥ 评论区
在收件箱中,你可以记录即时的想法,之后可以直接解决或移动至具体目录下,你还可以通过搜索功能实现关键字搜索任务。
2. Doit.im
支持移动端Android、IOS系统,目前Doit.im提供中国和国际两个服务器,若仅在中国境内使用,建议选择中国服务器。Doit.im的功能相较于 Wunderlist 更加齐全,包括“收集”“聚焦”“项目”“目标”“情境”“已完成”和“垃圾箱”。
3. Omnifocus
暂时只适用于苹果公司旗下的电脑系统Mac和移动端系统IOS,它的优点是可以设定无限层级的项目。其操作比较复杂,适合技术控们或对时间管理有强迫症的人们。Omnifocus的主要功能包括:
① 项目文件夹(Project Folder):可以无限向下设定项目层级。
② 情境(Context):结合智能手机的GPS功能,当你进入某一设定了任务的地点时(如设定“查阅某书”的任务情境为“家中”),Omnifocus会自动弹出提醒,提醒使用者开始做这件事。
③ 透视功能(Perspective):通过自定义透视,你可以自主选择想要看见的任务,而其他可能产生干扰的任务则被隐藏掉了。
④ 每周回顾(Weekly Review)。
4. Google Calendar
面对每天的大量任务,律师永远需要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以及将来要做什么。不仅仅是工作,还有学习任务、朋友聚会、出游等都可以记录在Google Calendar中。每天早上起床时,不如给自己一点时间,大致思考一下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和每件事情所要消耗的时间,并且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优先级分类,把这些记录到Google Calendar上,这样你就会对一天的工作一目了然。
————————
✲ 本文来节选自《职业习惯养成手册》,作者 邓炜。
职业习惯养成手册
——与律所新人一起练就高效工作习惯
邓炜/著
本书期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对作者职业生涯中的工作方法、工作习惯和工作思路的总结,引发有志从事律师行业的法学院学生或已从业的“低年级”律师关于如何高效工作的思考。良好的职业形象总是体现在工作的细节之处。
本书不仅适合律所新人,也适合每一位对高效工作有追求的职业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