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0 00:49:05来源:法律常识
国企公司制改革步入攻坚克难阶段。
今年6月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作为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明确的重点任务。
目前,中央企业子企业已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地方国企改制正加速推进。
从企业制到公司制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推进公司制改革,是把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登记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按照公司法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并根据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拉开央企从“企业”变身“公司”的改革巨幕。
按照要求,2017年年底前,除国资委监管的中央金融、文化企业的央企,所有央企要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事实上,在通往改制的这条道路上,有的央企在方案下发前已走在前面。
中国电建公司制改制的动力,首先来源于资本市场。
2011年,在原水电建设集团、水电顾问集团和电网分离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中国电建,面临着十分紧迫的改制任务。“集团是有限责任公司、子企业为传统国企。”中国电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源表示,为谋求水电建设板块首发上市,中国电建率先完成水电建设板块44家企业的公司制改制。
2015年,为完成水电顾问集团部分业务和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工作,中国电建推进了该板块19家企业完成改制;2017年下半年,根据国资委部署要求,又加快推进电网分离企业的改制,完成清产核资、资产确权、土地处置、财务审计等工作。到2017年年底,中国电建完成全部130家子企业的公司制改制。
改制后,中国电建实现对传统老国企资产、业务、机构、人员的清理规范,为登陆资本市场创造了条件。而上市又拓展了融资渠道,规范了公司治理,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刘源表示,中国电建从组建时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排名390位提升到今年的157位,且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改制上市功不可没。
数据显示,2019年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63.4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16.12%;实际上交税费2.1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3.29%,比2017年增长6.44%。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1.0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17.26%;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32.32%。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曾指出,从企业制到公司制,其中最大的改变体现在公司化治理与市场化经营,目的是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确立起来,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改制后,国有资本承担的责任变了。企业制下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承担无限责任;公司制下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按照所占股权比例承担有限责任。同时,经营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在企业制下,国有企业是不完全的市场主体;在公司制下,企业是完整的市场主体,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也是最大的变化所在。
截至今年11月底,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央企中,需改制的68家集团公司已于2017年全部完成改制,除极少数需清理整合的企业外,中央企业子企业全面完成改制。此外,省级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改制完成率约96%。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剩余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主要集中在有关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所管理的企业、地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管理的企业,以及地方国资委监管的少量企业,约8000家企业需要改制,涉及资产1.3万亿元,“这些企业虽然总体规模不大,但数量多、涉及管理主体多,有的还面临历史债权债务纠纷等难题,情况复杂,完成任务艰巨。”
他指出,会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有关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各地方政府为所管理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责任主体,负责改制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导督促和审核把关。同时,各单位要梳理分析所管理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基本情况,明确工作推进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时间安排,因企制宜进行推进。
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河北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光表示,目前河北省尚有726户全民所有制企业,其中正常经营366户,非正常经营360户。“对正常经营的企业,要求抓紧推进,完成改制;对经营困难但仍具备营运价值的,依法进行重组救治;对救治无望的,及时实施破产清算,果断实现市场出清;对符合注销条件的,及时进行注销。”李光指出,河北省国企改革办建立了由省国资委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考核机制、职能部门常态化沟通和会商协调机制以及月报告、季通报的动态督导机制,定期跟踪工作进展,实施重点任务挂牌督办。
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看来,未改制的国企中有的还存在许多非主业行为,比如企业办社会、“三供一业”,其中还涉及到职工安置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因此在改制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剥离和消化。
“管理”到“治理”
“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全民所有制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一个打造、两个完善’的改革目标,即打造真正的市场主体、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翁杰明强调,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明确的重点任务,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在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马连福看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企业从公司制改制继续向公司制改革深化。他认为,公司制改制是完成从企业到公司“换牌子”的工作,但一些改制后的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制度,还没有完全提高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有些形似神不似。要真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还有许多改革要在2020年-2022年这三年中深化落实。“改革”是要研究怎么进一步深化,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延续和深入。
“公司制改革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基础。”张春晓说,完成公司制改革才能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特别是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全面落地,才能够逐步实现企业内部的市场化,让企业成为完全的市场竞争主体,提升市场主体的活力。
国资委指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其中包括: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结合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企业实际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董事会要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法定权利;经理层要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推进管理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
这些工作在许多专家看来,都是公司制改革任务的具体要求。
马连福认为,尽管许多企业已变身为有限责任公司或是股份有限公司,但对公司制改革的意义并没有真正理解。要加快推进公司制改革,企业自身要认清几个问题,才能使公司在市场中发挥应有的活力。
“首先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变为公司?”马连福指出,公司最基本的特点是有限责任,还有法人的独立性,“法人是公司,不是某个人,这意味着任何自然人不能侵占公司的资产。”他发现,有的国企领导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公司的价值和意义,不清楚公司是什么,“公司不是简单的生产和经营,公司更重要的是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是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的相对分离且相互制衡,避免权力过度集中而带来的独裁。”
此外,对于公司究竟是谁的,公司应该怎么运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公司运作是有法律依据的,但有的领导还没有了解公司法,必须要把公司法落实到公司章程中。”
他认为,公司制改革要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意识转变,“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很丰富,但治理制度还不完善,很多董事长实际上是在做管理工作,没有做治理工作。”同时,公司要从“强制性治理”到“自主性治理”转变,思考如何把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出来。
张春晓表示,改革要关注“市场化”和“行政化”如何进退,更要关注“两张皮”的问题,即高质量推进党建和现代企业制度如何更好地有机结合。他认为,国企要思考如何推进高质量的党建,没有高质量的党建,就不可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但目前,一些国有企业仍存在党建与经营“两张皮”的情况,这也是制约企业党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难题,“‘两张皮’的症结破解不了,会影响制度和体系的运行。”
解决“两张皮”的问题既要理得清也要管出效果。理得清是要让党委会、工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大会、各层级的职能明确、条分缕析、功能不交叉,不错位不越位,“功能一旦交叉,就会出现扯皮的现象”。张春晓表示,党组织要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大作用,明确国企属于谁、为了谁,但党组织不是业务领导,具体的运作还是要完全落到董事会和职业经理层。
在管出效果上,张春晓认为,无论是赋予党组织的职责还是董事会、监事会和职业经理人的职责,一定要做到位,“这个做到位不是简单的指标,是指标所凸显出来的‘三个有利于’,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检验公司制改革的成效就是看国企有没有履行好‘三大责任’(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三个有利于’做到位,‘三个责任’才真正做到位,公司制改革才真正做到位。”张春晓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宁迪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