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案例

时间:2022-10-30 03:46:11来源:法律常识

【专家点评】

作者:冯洁菡(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副院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连续两年排名第14位,是唯一一个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前30名的中等收入国家。“十四五”时期,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依法促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产权法治体系建设,构建法治大保护格局。一是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知识产权立法,科学制定和完善涉及知识产权效力、取得、范围、使用、转让、维持、实施、侵权救济等的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大力培育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业,完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政策咨询、信息检索、成果孵化、价值评估、收购托管、质押融资、金融保险、交易流转以及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法律服务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转让与传播。二是严格知识产权执法,提高知识产权司法公信力,通过实施有效迅速、规范透明、公平公正的民事、行政、刑事和边境全链条知识产权执法程序,构建包括司法审判、仲裁与调解、行政执法和监督在内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机制,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三是打造知识产权普法信息化平台,增强全民保护知识产权法治观念,营造知识产权法治文化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一是构建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着重完善对外贸易和投资领域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二是加快中国知识产权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建设,健全现行法律域外适用的标准和程序。三是加强对国内知识产权立法草案的审核,做好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衔接,树立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四是强化知识产权涉外法律服务,提高我国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

加强国际法治合作,推动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一是维护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所构建的利益平衡机制,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推动知识产权及相关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二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公共卫生、药品可及性、教育、文化等领域更多发挥引领作用,与发展中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等加强知识产权领域国际法治合作。三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重视通过国内司法解释和适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规则,培养并向国际组织输送复合性国际争端解决人才,掌握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和解释的话语权。四是深化知识产权司法执法国际合作,推动国际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建设。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靳昊、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钊汐)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4日 07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