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政府到有事找律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我们要什么多选

时间:2022-11-22 06:30:11来源:法律常识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法治现代化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注入了强大法治动力。光明日报记者采访了五位来自基层的党的二十大代表,请他们结合本职工作谈体会话收获,就如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和福祉理思路明举措。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在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行各业的青年代表围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刘永红摄/光明图片

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雷锋派出所所长安志:为群众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光明日报记者 刘华东

“社会的法治化水平提高了,群众的法治意识也大大提高了,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说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雷锋派出所所长安志代表滔滔不绝。“我们辖区的和润园小区有一位张阿姨,她有一次拉住我认真地说,‘我觉得现在大家的法治意识普遍高了。’我就问她‘怎么感觉出来的’?她说,‘以前要是发生个矛盾,打架是经常的事,但是现在遇到什么事,大家都去找社区民警或小区物业、社区工作人员等协调解决,有的还通过法律诉讼途径,这可不是法治意识提高了嘛。’”

“张阿姨的感觉很准确。”安志说,自己所在的雷锋派出所管辖面积60.2平方公里,辖区内实有人口近10万人。据近3年警情数据统计,80%以上的接警都是非案件类警情,群众遇到纠纷时通过报警的方式寻求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和诉求,也侧面印证着群众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大部分纠纷在公安机关的调解下都能够及时化解,实在解决不了的,我们会引导当事人通过相关职能部门或通过诉讼渠道来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安志说。

群众法治意识的提升不止于此。安志在日常工作中还发现,如今越来越多报警人会通过民警的执法记录仪来保留证据,有的自己会对整个处理过程进行全流程记录,甚至对民警的执法语言动作、执法规范着装等提出更高要求……“这意味着人民群众对执法队伍的能力素质和执法过程的能力水平均有更高的期盼”。

早在从警之初,安志就立志直面罪恶,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解救人质,他徒手从歹徒手中夺下利刃;为了追回群众损失,他通宵达旦,蹲守抓获嫌疑人……十几年间,作为刑警的安志参与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00余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2021年起,安志从刑侦岗位转到基层派出所,成为一名基层派出所所长。“岗位变了,但我守护人民群众的初心不变。”安志说,公安民警要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妥善协调和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每一次出警、每一次调解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面对群众对于法治社会更高的期盼,安志认为目前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构建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不但要搭建机制,还要配足专职的工作人员,特别是熟悉辖区情况且群众工作能力突出的人员”。他说,在基层治理中,公安机关要扛起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大旗,积极争取属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建设高标准的矛盾调解中心,24小时接待群众。“通过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方力量,并根据实际需要引入公共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疏导等板块,实现调解结果的‘类案同调’,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快捷、高效、公正的解决问题途径,以实实在在的法治成果为群众安居乐业保驾护航。”安志表示。

浙江省湖州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章春燕:使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光明日报记者 刘华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特别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高度重视。”谈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内容时,浙江省湖州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章春燕代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她说,新时代检察人要以更加能动的检察履职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我们在基层履职中要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办好人民群众身边的每一起‘小案’,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多年来,章春燕深耕未成年人检察领域,深知自己“办的不仅仅是案子,更是别人的人生”,在处理每一个涉青少年案件时,她都慎之又慎。在以“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最大限度减少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为目标处理一个个案子的同时,她也不断见证着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不断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检察履职贯穿司法保护的全过程,增设了专门的未成年人检察机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位检察官都肩负着更重的责任。”章春燕说,近年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始终坚持“双向保护”,在办案中既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的未成年人,也竭尽所能关爱救助未成年被害人。“2021年,最高检全面推开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由未成年人检察专门机构或者未成年人专门办案组织、办案检察官进行集中统一办理,融合运用各项检察职能,极大提升了对未成年人的综合司法保护质效。”章春燕介绍。

近年来,谈及检察工作,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便是公益诉讼。自2017年7月全面推开到2022年9月,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共立案办理案件72万余件。

两年前,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办理的第一起公益诉讼案——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让章春燕看到了公益诉讼检察在跨区划生态环境受损问题解决上的独特作用,这也让她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公益诉讼司法保护工作站位。“公共利益保护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和社会民生的重大问题,而公益诉讼是司法保护公共利益的利剑。检察机关要强化司法担当,不断完善公益诉讼规则,落实损害担责、全面赔偿、预防优先、修复为主等审判理念,打造‘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模式。”

而面对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对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职能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不高,检察机关与社会组织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章春燕建议进一步释放社会组织维护环境公益活力,完善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激发社会公益组织通过司法途径维护环境公益的活力;面对公益诉讼办案过程中查明案件事实尤其是专业事实的方法单一,鉴定难、鉴定贵、鉴定慢等问题,她建议进一步拓宽专家辅助人职责范围,探索完善技术调查相关制度,丰富公益损害专业事实查明方式,为依法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提供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章春燕还建议进一步发挥智慧司法护航环境保护作用,优化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工作模式,积极打造检察公益诉讼“数字化”优质产品,打破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信息壁垒,完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协作配合等制度。“要积极吸纳有专业知识的人参与到公益诉讼工作中来,加强大数据智能分析,努力构建从立法、执法、司法到守法的立体化智能协同治理体系。”章春燕说。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江西芦溪县珠亭村人民调解员阳昌绍(中)为群众宣讲法律知识。新华社发

江西省贵溪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泗沥法庭庭长周淑琴:让家门口的“连心桥”更稳固

光明日报记者 靳昊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提供了明确有力的指引,这是号角,是旗帜,是方向!”江西省贵溪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泗沥法庭庭长周淑琴代表说。

人民法庭是我国司法审判体系的“神经末梢”。作为一名来自最基层的人民法官,周淑琴在人民法庭已经坚守了近20年。她平常接触的大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办理的多数案件也是家长里短的案子。

“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一纸判决或许能够给当事人正义,却不一定能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周淑琴认为,法官除了要拥有专业法律素养外,更需要去倾听基层的声音,只有做到情与法交融,司法才能温暖人心,只有坚持司法为民,深入了解群众的疾苦和诉求,才能为他们排忧解难。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人民的期盼,更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只有牢牢把握住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人民群众才会对司法有信心,司法也才会有权威。”周淑琴表示,要严把案件的质效关,健全防范冤假错案的制度措施,追求执法办案“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发挥好法律的定纷止争的功能和终结矛盾纠纷的作用,“通过个案正义的累积,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推动形成崇尚法治、良法善治的司法环境”。

泗沥法庭辖区内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老年人较多,维权意识普遍不强。周淑琴表示,将带领法庭干警不断走村入户,用脚步丈量民情;扶贫助困,用真心传递爱心;暖心释法,为山区群众点燃法治的明灯。同时,为方便群众诉讼、减轻群众负担,将加大巡回审判的力度,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让巡回审判成为村民共享的普法公开课。

“我们将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优势,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以基层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更好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周淑琴表示,将以“周淑琴工作室”为依托,认真谋划新时代家事审判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在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上下功夫,在加强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上下功夫,在深化乡村治理、培树文明新风上下功夫,让泗沥法庭这个普通的农村法庭更好发挥群众家门口的“连心桥”作用。

山东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杨希勇:努力做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光明日报记者 靳昊

“党的二十大报告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蓝图,让我们法律工作者充满力量、奋勇前行!”来自山东烟台的山东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杨希勇代表激动地说。

过去十年,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作为一名律师,这一切变革和成就杨希勇都真切地看在眼里。他一直用心用情实践着“服务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初心,努力成为全面依法治国大潮中一朵激荡的浪花。

“我来自基层,特别能够体会群众对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多么渴求。”近年来,杨希勇以“党建+律师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带领律师团队接待了大量群众来访,积极参与信访积案化解听证会、调解会,妥善处理了百余起群访事项。他参与公益法律服务470多场,主动为农民工兄弟维权,为大家讨薪和避免经济损失等近亿元。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法治、公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需求,公共法律服务成为保障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杨希勇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让他特别关注的是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近年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和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全覆盖。“在这一进程中,广大律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杨希勇表示,大家积极参与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开展公益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促进公共法律服务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助力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关注弱势群体,服务困难群众,帮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是‘人民律师为人民’的应有之义。”杨希勇表示,将带领更多律师走进乡村、社区、企业、工地和学校,通过法律问答、普法情景剧、主题讲座等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公益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让法治精神在基层深深扎根。同时,积极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倾心倾力倾情办好涉及群众利益的每一件“小事”、每一起“案件”。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为律师队伍建功立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杨希勇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律师,将自觉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执业活动全过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需求、新期待,努力做群众信赖的贴心人、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主心骨、化解疑难信访事项的好智囊。

陕西西安莲湖区劳动一坊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建玲:当好善解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

光明日报记者 靳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处理基层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陕西西安莲湖区劳动一坊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建玲代表认为,要善于将矛盾纠纷化解于基层、消弭于萌芽,通过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周建玲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那就是社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调解员就好比是‘中间人’,专门来解矛盾双方之间的‘疙瘩’,为双方和好穿针引线。”周建玲深有感触地说。

劳动一坊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时间长了邻里间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通过人民调解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地化解矛盾纠纷,可以更快解开纠纷当事人之间的心结,让双方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周建玲认为。

依托社区法律顾问、调委会等,劳动一坊社区党委创办了“小小心理站 解开居民千千结”党建项目,发挥离退休党员在反映社情民意和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社区每年平均调解矛盾纠纷百余起,调解成功率100%。在省司法厅和省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帮忙有一套》人民调解栏目中,周建玲还担任了节目组金牌调解员。两年半时间里,她成功调解涉及家庭、邻里、医患、劳务、扶贫等领域的矛盾纠纷400余起,形成人民调解工作的品牌效应。

2019年7月,“周建玲人民调解工作室”挂牌成立,就近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指引、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周建玲还积极带领社区“萤火虫”志愿者服务队,入门入户排查收集纠纷线索。“有事找周姐”,成为社区居民的口头禅。“今后,社区将挖掘培养更多调解能手,选优配优人民调解队伍。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人民调解员专业化水平,使矛盾纠纷化解水平不断提升。”周建玲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周建玲表示,近年来社区不断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持续提升社区依法治理水平。每周开展“三官一律”进社区活动,解答居民关心的法律问题;每月开展“法律知识大讲堂”活动,普及平安创建、扫黑除恶、防范邪教、打击防范非法集资、防范网络诈骗等方面的知识,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今后,社区将加强宣传和组织力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社区平安创建工作中,激发群众为平安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构建有温度的社区基层党建共同体,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周建玲说。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26日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