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1 15:25:08来源:法律常识
作者:张召(零壹租赁智库)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车抵贷业务似乎成了行业内的烫手山芋。
曾经,车抵贷是P2P行业的救命稻草。这个门槛低又能依托车辆抵押来降低风险的形式,一度成为最炙手可热的业务核心,无数平台机构趋之若鹜,唯恐入行晚了连肉汤也喝不到。
普通消费者也想不到,原本车辆只能作为自己的固定资产,现在凭借抵押车辆即可获得资金解决燃眉之急,自然乐见其成。消费者的迎合更导致P2P平台疯狂涌入。
大家疯狂涌入的结果就是,许多平台选择在价格上进行恶性竞争。某些行业的价格竞争,比如家电行业,至少消费者可以受益,车贷行业竞争,最苦的则是用户——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借款人。
近些年P2P行业风起云涌,倒下一批又站起一批,一门心思求生存的平台开始各显神通,打擦边球,碰灰色链,走暴力路,兴套路贷,进而导致车抵贷行业乌烟瘴气,备受诟病。
屡禁不止的“砍头息”
砍头息是指在放款前直接将利息剔除导致你的贷款金额和实际所收金额不同。比如你贷款10万元,一年的利息是2万元,那么放款方只放给你8万元,但是你签的还是10万元的借款合同。
而在实际的网络借贷案例中,这个“砍头息”往往巧变名目为咨询费、手续费、服务费,并在出借本金中预先扣除咨询费、手续费、服务费,变相突破法定民间借贷利息上限,发生大量争议。
“砍头息”的不合理之处主要是使借款人承受借款所约定的利率水平,甚至有可能突破我国高利贷对利率的限制。
针对这种对于借款人极为不利的操作手段,2017年监管当局明确出台《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要求 P2P平台不得撮合或变相撮合不符合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借贷业务;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
在国家明令禁止后,状况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毕竟对借款人来说,使用民间借贷或者网贷的借款人大多从银行借不到钱,没有谈判能力,只能依靠P2P作为救命草,也基本认可“砍头息”的模式,愿意享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待遇。
砍头息屡禁不止还受平台利润因素影响,对部分平台来说,砍头息是平台利润的重要来源,没有砍头息平台利润会大幅度缩水,此外,砍头息也填补了一部分坏账损失。征信体系不完善是当前行业借款风险高的主要原因,设立砍头息虽然存在降低损失的因素,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息。
利字当头,自然就敢铤而走险。
风控无力,滋生车贷乱象
对于多数P2P行业从事车贷业务的平台来说,信用情况相对较差无法通过信用贷的形式贷款的用户是他们最应该争取的,反正你必须以车辆为抵押,也不怕你跑掉。但是面对这样的用户,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审核才能有效的规避风险?
同行都在打价格战,竞相攀比谁的利率更低,那么自身的收益如何保障呢?低利率的利息、贷款手续费如何维持门店租金、GPS安装及管理费用、员工薪酬佣金、贷后管理、逾期催收等成本?那就只好用贷后收入来补贴贷款执行中的成本。逾期费、拖车费、停车费、违约金,都让借款人来承担,甚至没有名目创造名目收费,导致借款人苦不堪言。
一车多押问题也是行业内目前无法解决的顽症。某位借款人如果用自己的车抵押给多个平台机构,那么一旦出现逾期或者干脆不还的情况,那么哪家机构有权利将此车变现来还给投资人?大家都有书面合同,都认为自己最有权利处置抵押车辆,争执不下只好大打出手,乃至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以合法耐心科学的方式催收。
于是暴力催收成了救命稻草。
暴力催收的灭亡
“反正你的车抵押给我了,不还款我就把车开走卖掉,一点儿毛病没有。”多数平台如是想。
于是有关暴力催收导致的种种负面新闻比比皆是,裸条事件、山东“辱母案”……让人们对催收这个词有种本能的恐惧。催收人员也被魔化成带有“光头、身上有纹身或疤痕、脖子戴大金链”等特征,整个催收业乌烟瘴气。
某些平台干脆就认为这种催收手段简单粗暴的降低了自己的逾期率,保障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最好的风控手段。
一纸强监管下来,让暴力催收成为了历史。
2018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通告》。紧接着,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扫黑除恶的专项行动。
4月1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明确指出催收人员不得频繁致电骚扰债务人及其他人员,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得采用恐吓、威胁、辱骂以及违反公序良俗的语言或行为胁迫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现场催收人员不得殴打、伤害债务人及其他人员,不得非法限制债务人及其他人员人身自由,不得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非法搜查他人身体。
更可怕的一句话:“如因不当债务催收导致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从业机构应承担相应责任。”
为响应国家政策,杜绝暴力催收,对逾期客户不能进行上门催收和强制性拖车等,导致不良资产处理时间周期变长,平台垫付资金压力过大,逾期和坏账率增加,直接引发了车抵贷行业内的生存危机。
强监管下,是走是留是转型?
面对政府监管,有的平台黯然出局,有的选择转型做其他业务(以租代购,房租贷、信用贷),也有平台岿然不动继续坚定不移地深耕车抵贷业务。
据零壹数据统计,涉及车贷业务的P2P平台数量在高峰期超过1700家,目前已经减少至600余家,死伤三分之二。监管重压之下,对利率、催收等方面进行严苛限制,车抵贷业务本身的问题开始暴露无遗——获客难、风控难、线下运营成本贵。这并不是单一平台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隐患。
以2018年6月1日宣布停业的金牌理财为例,据其网站发布的声明中指出,于国家监管政策、公司运营现状以及行业不稳定等因素,为了日后公司经营更加完善,以及下一步的发展和最大化地保证投资人利益,决定暂停所有业务。
与公告一同发布的还有逾期项目进度:截至5月30日24点共有8个逾期项目,均处于催收中。其中,个人车抵贷逾期项目数量是三个,其余借款人主体为企业。逾期金额从8.4万到15万元不等,8个逾期项目的逾期金额总计89.2万元。
银行抽资、监管猛击之下,金牌理财只是死伤过半平台的一个缩影。面对业界横行的二押车问题,被要求文明催收,就意味着作为平台如果风控不到位就不能保证抵押物或者资金的回收。
想要继续在车抵贷行业继续发展的企业找到了立身之基——风控。之前一直被暴力追债的负面新闻缠身的微贷网,高层在浪潮中深刻认识到风控对于车抵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引入哈佛、麻省理工等海外复合型人才切实打造可实用的风控模式和产品,接入芝麻信用、前海征信等十多家第三方大数据信息,通过上百个维度进行综合判断,同时进行反欺诈识别,逾期和坏账率明显降低。
玖融网同样以风控入手,但追求科技输出。玖融网自主研发ERP智能化审批系统,通过分公司OCR自动识别并录入信息,反欺诈调研+系统审核双重审核,同时基于对中国实际信用情况的深入研究和多维度的可信数据分析,结合团队多年信审经验,在现有评分模型和信用卡打分卡基础上创建了大数据风控建模。以大数据风控体系、评分卡体系、自主风控模型,对借款人评分以区分风险,为每一位投资人创造安全稳定的理投环境。
向互联网+汽车金融产业链进发的平台也不在少数。比较显著的业务模式是“融资租赁”或者“以租代购”。
作为二线车贷龙头平台的图腾贷自车贷业务遭受重大打击之后又彻底转型,主要参与供应链汽车金融、以租代购新零售,融资租赁类汽车金融版块。以租代购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消费者的每月购车成本,提高购车效率,目前市场相对成熟并保持稳健的上升态势。
那目前看来“大有可为”的以租代购业务是否真的那么优秀?
“灰色交易”频发,以租代购也不太平
“以租代购”的模式本质就是平台找投资者把车买下来,然后以出租的方式给有买车需求的人,然后收取租金,再把利息给那些投资者。这样既能满足投资者的获利需求,也能满足购车人的用车需求。
但同样滋生了很多骗局,最显著的就是套现事件。
以租代购业务多数是新车,与车抵贷需要抵押自己的车辆、信用贷多数只有几千元不同,以租代购的骗贷能够获得数万元的收益,甚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灰色产业链条:团伙中部分成员负责招募租车人,以办理贷款为由将急需用钱的人约至某城市,利用其身份证、驾驶证等资料租车。租到车辆后,团队中负责销赃的成员迅速将车辆卖给早就联系好的“专业收车人”。或者直接分解成零部件出售,拆除GPS或者装置GPS干扰器,租车平台基本无法追回。
同时对于正常以租代购的消费者来说,同样有来自平台的风险。以租代购的模式规定了在消费者没有结清费用的情况下车辆的所有权属于平台,那么消费者就有权选择租金结清后这辆车我要还是不要,但多数融资租赁平台并没有做好让消费者退车的准备。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网约车的高速发展是以租代购形式能够迅速风靡全国的重要推手。之前多家融资租赁平台也打出了网约车的旗号,而当消费者参与以租代购模式加入网约车行业的时候,遭遇了网约车市场对车主的监管,那么此时消费者如果想退车,则需要承担剩余租金高额比例的违约金,甚至部分平台已经明确不支持退车。
风险与成本是车抵贷业务的核心
行业内雷区遍地,大批以车抵贷业务为核心的平台或退出或转型,人心惶惶。那么有人可能会问:车抵贷业务还值得做吗?
答案当然是能做。
这个业务既然能火爆金融领域,就说明了其市场需求巨大,不管对于平台还是对于用户,都有其突出优势。
如今监管已经将灰色、黑色手段封禁,想要做好车抵贷业务,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健康运营,风控显得尤为重要。在贷前风控把好关,做到“看车更要看人”,包括贷前的借款人还款能力、还款意愿核查,贷中的预估风险评测等,建立完善的标准化风控制度,才能继续在车抵贷行业分一杯羹。
成本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车抵贷业务本身线下运营成本极高,随着监管的深入,利率也将回归正常水平,如何控制贷前、贷中、贷后成本,保持良性盈利态势,亟需车抵贷平台认真思考。
平稳度过行业阵痛,就能够看到车抵贷业务的彩虹。